第1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程嘉微挑了挑眉,誰說不是呢,姜詔受不了的苦,卻要自己年少的妹妹去代替他,還說得那樣冠冕堂皇。

  也就前身那個小姑娘傻乎乎的信了,被所謂的親情與承諾所欺騙,在北齊都城苦苦煎熬了三年,等來的卻是被再一次當作上位的墊腳石。

  「奴婢多言,還望公主恕罪。」青鴛說著又擔心自己的話被認為是在挑撥公主與淑妃,以及大皇子之間的感情,連忙跪了下來。

  程嘉搖了搖頭,讓她起來,「你不過是在我的要求下說了實話,有什麼錯。」

  前身作為公主,尚且還有選擇的餘地,而如青鴛這樣生死任人拿捏的奴僕宮人,又能怎麼辦呢。

  姜國與北齊之間距離路途遙遠,千里迢迢山水險惡,在前身前世的記憶中,最後隨她到達北齊帝都的也只有青鴛在內的幾名宮人而已。

  而對她忠心耿耿的侍女青鴛,卻是在前身被醉酒的北齊貴族糾纏調戲之時,勇敢地以身相護最後被惱怒的貴人一刀殺死。

  原主卻只能為她收斂屍骨,連為她討個公道也做不到,從那天起,原主就恨透了北齊所有人,一刻也不願意在北齊待下去。

  想到前世青鴛的下場,程嘉也不禁一嘆,望向她認真而誠懇道:「若是你願意,我可以放你出宮,恢復自由身。」

  青鴛聞言睜大了眼睛,有些不敢置信,「公主……」

  其實青鴛之所以說那些話,除了與靜公主的多年主僕之情外,也是存了幾分不願意去往北齊的心思。若是可以,誰願意離開故國前途未卜呢。

  這不,消息只一傳出來,雍蘭殿裡的宮人們求爺爺告奶奶地尋出路,想離開靜公主身邊,免得被帶上前往北齊的路途。

  青鴛卻是在公主身邊多年,而且又是貼身宮女,終究是離不了,與她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程嘉也能理解青鴛的心思,而且前身待她再好,也不代表青鴛就是她的附庸品,連為她捨命也是理所當然。

  程嘉又道:「你不用擔心,這一點小事,我還是能做到的。」

  青鴛抿了抿唇,又似是下定了決心一般,俯身叩拜,「公主大恩,青鴛實在不敢忘。」

  她又抬起頭,定定地直視公主的眼睛道:「奴婢家中還有一幼妹,奴婢只擔心自己不在後,父親與繼母會苛待她,只要公主能讓我妥善安置好幼妹,青鴛願意隨公主左右,無論去往何處也必定生死相護。」

  程嘉微微一怔,然後笑了,前身的人生倒也不是全然可悲,也有真心待她之人。

  作者有話說:

  這是最後一個故事了。

  第54章 不為質女(二)

  關於青鴛的家世,前身也知曉一二,這世道雖不太平,但好一點人家也不會願意送女兒入宮為奴為婢,青鴛就是生母早逝,父親又續娶了繼室,還生了個兒子,對青鴛姐妹倆也多有苛待。也是因為這樣,養成了青鴛剛直要強的個性,不然也不可能護著妹妹長大。入宮後的許多月銀賞賜,也都被她用去養妹妹了。

  在前世青鴛護主身亡後,前身也記著她唯一的親人,在送回姜國的家書中也多有言說,希望母妃和皇兄能照顧一下青鴛的妹妹。

  但以他們親生女兒/妹妹都能狠心利用的品性來看,恐怕也不會盡心完成前身的囑託。

  這一世倒不如成全了青鴛,讓她們姐妹團圓。

  所以程嘉道:「放你出宮恢復自由身,這是我的承諾,隨時都可以實現。」

  青鴛見狀反倒是更感念公主的恩德了,也堅持隨行,在她看來像公主這般良善單純的性子,若沒有她在旁護著,只怕還沒到北齊都城就要被人生吞活剝了。

  她雖顧念幼妹,但也是個極為忠義之人,當年初入宮時若不是被公主善心所救,她也不可能有機會活下來,還能時時照看宮外的幼妹。

  想到這青鴛又鼓起勇氣道:「還有一件事,奴婢不曾告訴公主。」

  「奴婢方才去太醫院取藥的路上,聽宮人說,大皇子昨夜出宮,與人飲酒作樂去了。」

  就是她聽了也是忿忿不平,公主為了大皇子不惜自請為質,甚至還病倒了,大皇子非但不聞不問,還做出這樣的事情,哪裡將公主放在心上過。

  方才公主問起時,淑妃娘娘還在為大皇子遮掩。

  如今青鴛得了公主承諾,自然一心一意忠於她,哪怕這樣的事情也絲毫不隱瞞。

  程嘉聽了卻沒有多意外,前身的兄長姜詔本就不是什麼好人,不然一而再再而三做出無恥之事,而劇情中最後這樣的人在兵敗國破之後,居然還借著前身的名頭情分在男主手下得以安享榮華富貴,實在荒唐可笑。

  上一世前身離開姜國之前一直是病著的,有楊淑妃在自然沒人敢在她面前說什麼。

  她冷冷笑道:「這樣的人,的確不值得我代他去北齊為質。」

  見公主能想明白,青鴛也有些高興,只是去往北齊之路已然註定,難再改變。

  程嘉卻微微勾了勾唇,「再難的事情,也不是沒有辦法。」

  ——只需要傳出一些風聲就好了。

  *

  歌舞坊,

  姜詔因為母親曾是寵妃,自己又是長子,早些年也受過一段時間的寵愛。可惜父王喜新厭舊,坐擁後宮佳麗無數,這些年光是兒子都有十幾個了,看都看不過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