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頁
「大人不必為難。」鶴年起身作揖,仍是態度謙卑,「我也是有自知之明的,如今我這副樣子,哪位做父母的肯委屈自己的女兒?大人請不要因為維護我,反倒弄得夫妻父女不睦。我本來出家之人,早斷了塵念,也是遵父母之命才上京來,自己對姻緣之事看得卻淺,只是怕父母難過。還請大人過幾日見了我父親,不要提起我今日來過,免得我父親顧著我的臉面,反而弄得他老人家傷心。」
郭大人見他如此通情達理,心裡未免有些愧疚,點頭應下,「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怕你父親以為是我們家見你如今殘疾,才不肯答應這門親,他做父親的不免為你傷心。你放心,這事情我就當不知道,過幾日你父親來,我只說夫人背著我,已為小女擇定了親事,我先前不知道,才應了這事,如今知道了,是應人家在前,就不好食言了。」
鶴年又拿出先與霖橋商議擬定好的契書出來,呈在桌上,「大人請看,這是我們李家茶葉行那頭擬定的契書,大人要是覺得妥當,就請簽下,日後我們就按契分利,每年自然派人將銀子送到大人府上。」
頓了頓,他把腰杆彎得更低,「大人恐怕不知道,我們李家是分了家的,這茶葉行是我姨媽家的生意,原不與我相干,我不過是代堂兄來說合。我父親最恨我多事,因此此事也請大人不要對我父親說起。」
那郭大人自有一番思想,想這事要是給玉朴知道,又拒了他的親事,恐他做主反悔,倒不如不給他知道的好。橫豎他早打聽清楚了李家的內情,茶葉行的生意的確不與玉朴相干,何必多一事給他從中作梗之機?
便捋一捋須,將那份契書提起來細看,「好說,好說。你坐,你坐,我細看看。」
作者有話說:
琴太太:我本來是心不甘情不願的,都是形勢所迫。
月貞:我知道,我知道。
琴太太:鶴年不一定喜歡你,這事情不一定能成。
月貞:我明白,我明白。
琴太太:那你高興什麼?
月貞:我……總算有點機會嘛。
明天正文完結~
第81章 歸雲信(正文完)
那份契書郭大人暫未落款, 有些不放心,屆時要派個人跟著鶴年回錢塘去勾兌清楚, 不過也是十有八九的事了。因此再等玉朴滿心歡喜登門時, 郭大人卻是滿面為難,左推右阻。
玉朴心裡也有些數,想必人家是打聽到鶴年腿上有疾反了悔。他也不好再三懇請, 只得眼看著臨門的好事付諸東流。
歸家再看到鶴年時,便忍不住一片灰心,感嘆道:「我原想著你這次還俗, 趁著年輕,又得了一門好親事幫襯, 趕緊辛苦讀幾年書考個功名出來好做官。沒曾想天不遂人願,偏叫你遇上這一場天災。」
鶴年坐在椅上看了看他, 臉上是一片淡薄無哀的顏色, 「或許這就是天意吧。兒子幼年出家,就已與世間功名利祿斷了緣分, 即便又回家來, 命中也再無此福分。」
玉朴有時候簡直看不明白他, 也想不通年紀輕輕一個男人,怎麼會心無所求。或許他也有所求,只是他所求的,是他不能看見也不能理解的。
他也懶得去理解,只是有些淡淡的惆悵, 「還想著家裡的生意交給你大哥去經營,你到官場中來幫我。如今看來, 你還是回去幫你大哥, 只好指望虔哥長大成人了。」
說起虔哥, 如今是交給府上一位姓楊的姨娘養著,這位姨娘跟了玉朴許多年了,還是鶴年小時候就聽說過的,她一生無所出,到如今也有些年老色衰。玉朴在這些女人跟前,一向喜歡維持他多情仁義的體面,所以特地將虔哥許給她帶,算是對她跟他這些年的一種慰勞與獎勵。
他近來又新接進府一位姨娘,正是位如花美眷。鶴年剛進府那日見過,年紀比他還小一歲。鶴年看見她,總有些說不出的悵然,想這世間,人的欲.望怎麼層出不窮,恐怕恰是因為這世間永遠是推陳出新的,有死就有生,有衰則有興,不過是一場因果輪迴。
玉朴受此打擊,不得不另謀門路,不免有些疲憊,仰在榻上捏著高挺的鼻樑,倏地問:「你娘怎麼樣?」
其實先前也問過,不過是籠統的,問問家裡好不好,面面俱到。而今只問了霜太太,仿佛有些重視的意思。
鶴年抿著茶默了片刻,輕輕笑著,「母親還是老樣子,管管家務,訓訓媳婦,有時候與姨媽他們湊個牌局。」
玉朴閉著眼睛,揉著鼻樑,說話是有氣無力的,不知道到底作何感想,「你回去陪著你母親也好。她就是那個樣子,心寬,吃得下睡得著,凡事也不肯費心去想。」
鶴年不這樣認為,他覺得她只是把心事埋起來,因為沒有說的必要。這對玉朴也是沒必要說的,他未必不理解,只是選擇忽略。
所以鶴年也沒說,兩個人只商議起他的歸期。
歸期在即,而家裡還不知道。梅雨沒再能澆滅月貞的希望,因為有了可行的結局,她又堅韌起來,熬過了這場梅雨,也熬出了病災。
琴太太看見她日漸恢復了神采,偶然想,自己的妥協也不是全無道理,她是掌控不了月貞的,沒辦法把她變作自己。她與自己有根本的不同,她是野火,微弱渺茫,卻能死而復生。這未嘗不是世事的一種自然,自己能奈自然如何?
郭大人見他如此通情達理,心裡未免有些愧疚,點頭應下,「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怕你父親以為是我們家見你如今殘疾,才不肯答應這門親,他做父親的不免為你傷心。你放心,這事情我就當不知道,過幾日你父親來,我只說夫人背著我,已為小女擇定了親事,我先前不知道,才應了這事,如今知道了,是應人家在前,就不好食言了。」
鶴年又拿出先與霖橋商議擬定好的契書出來,呈在桌上,「大人請看,這是我們李家茶葉行那頭擬定的契書,大人要是覺得妥當,就請簽下,日後我們就按契分利,每年自然派人將銀子送到大人府上。」
頓了頓,他把腰杆彎得更低,「大人恐怕不知道,我們李家是分了家的,這茶葉行是我姨媽家的生意,原不與我相干,我不過是代堂兄來說合。我父親最恨我多事,因此此事也請大人不要對我父親說起。」
那郭大人自有一番思想,想這事要是給玉朴知道,又拒了他的親事,恐他做主反悔,倒不如不給他知道的好。橫豎他早打聽清楚了李家的內情,茶葉行的生意的確不與玉朴相干,何必多一事給他從中作梗之機?
便捋一捋須,將那份契書提起來細看,「好說,好說。你坐,你坐,我細看看。」
作者有話說:
琴太太:我本來是心不甘情不願的,都是形勢所迫。
月貞:我知道,我知道。
琴太太:鶴年不一定喜歡你,這事情不一定能成。
月貞:我明白,我明白。
琴太太:那你高興什麼?
月貞:我……總算有點機會嘛。
明天正文完結~
第81章 歸雲信(正文完)
那份契書郭大人暫未落款, 有些不放心,屆時要派個人跟著鶴年回錢塘去勾兌清楚, 不過也是十有八九的事了。因此再等玉朴滿心歡喜登門時, 郭大人卻是滿面為難,左推右阻。
玉朴心裡也有些數,想必人家是打聽到鶴年腿上有疾反了悔。他也不好再三懇請, 只得眼看著臨門的好事付諸東流。
歸家再看到鶴年時,便忍不住一片灰心,感嘆道:「我原想著你這次還俗, 趁著年輕,又得了一門好親事幫襯, 趕緊辛苦讀幾年書考個功名出來好做官。沒曾想天不遂人願,偏叫你遇上這一場天災。」
鶴年坐在椅上看了看他, 臉上是一片淡薄無哀的顏色, 「或許這就是天意吧。兒子幼年出家,就已與世間功名利祿斷了緣分, 即便又回家來, 命中也再無此福分。」
玉朴有時候簡直看不明白他, 也想不通年紀輕輕一個男人,怎麼會心無所求。或許他也有所求,只是他所求的,是他不能看見也不能理解的。
他也懶得去理解,只是有些淡淡的惆悵, 「還想著家裡的生意交給你大哥去經營,你到官場中來幫我。如今看來, 你還是回去幫你大哥, 只好指望虔哥長大成人了。」
說起虔哥, 如今是交給府上一位姓楊的姨娘養著,這位姨娘跟了玉朴許多年了,還是鶴年小時候就聽說過的,她一生無所出,到如今也有些年老色衰。玉朴在這些女人跟前,一向喜歡維持他多情仁義的體面,所以特地將虔哥許給她帶,算是對她跟他這些年的一種慰勞與獎勵。
他近來又新接進府一位姨娘,正是位如花美眷。鶴年剛進府那日見過,年紀比他還小一歲。鶴年看見她,總有些說不出的悵然,想這世間,人的欲.望怎麼層出不窮,恐怕恰是因為這世間永遠是推陳出新的,有死就有生,有衰則有興,不過是一場因果輪迴。
玉朴受此打擊,不得不另謀門路,不免有些疲憊,仰在榻上捏著高挺的鼻樑,倏地問:「你娘怎麼樣?」
其實先前也問過,不過是籠統的,問問家裡好不好,面面俱到。而今只問了霜太太,仿佛有些重視的意思。
鶴年抿著茶默了片刻,輕輕笑著,「母親還是老樣子,管管家務,訓訓媳婦,有時候與姨媽他們湊個牌局。」
玉朴閉著眼睛,揉著鼻樑,說話是有氣無力的,不知道到底作何感想,「你回去陪著你母親也好。她就是那個樣子,心寬,吃得下睡得著,凡事也不肯費心去想。」
鶴年不這樣認為,他覺得她只是把心事埋起來,因為沒有說的必要。這對玉朴也是沒必要說的,他未必不理解,只是選擇忽略。
所以鶴年也沒說,兩個人只商議起他的歸期。
歸期在即,而家裡還不知道。梅雨沒再能澆滅月貞的希望,因為有了可行的結局,她又堅韌起來,熬過了這場梅雨,也熬出了病災。
琴太太看見她日漸恢復了神采,偶然想,自己的妥協也不是全無道理,她是掌控不了月貞的,沒辦法把她變作自己。她與自己有根本的不同,她是野火,微弱渺茫,卻能死而復生。這未嘗不是世事的一種自然,自己能奈自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