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婆子只搖了搖頭。

  蘇荷愫抬頭瞧了眼快如墨汁暈開般的夜色,便對那婆子道:「讓她進來吧。」

  說罷,又吩咐蓮心去曾氏院裡通傳一聲。

  半柱香的工夫後,胡管事才領著那粉衣少女走進了花廳。

  蘇荷愫與沈清端正並首坐在那紫檀木太師椅里。等候的間隙,沈清端正含笑與蘇荷愫說起了白日裡在翰林院的見聞。

  因著賀成的緣故,那些清流文官待沈清端都極為客氣,上值的第一日只讓他做些謄寫經義典籍的易事。

  蘇荷愫聽罷則嫣然笑道:「那倒是極好。」

  沈清端一怔,到底是不願在蘇荷愫跟前露出什麼愁容來,是以只順著她的話笑道:「嗯,俸祿再多些便更好了。」

  只是若人人都如此,朝堂上便沒有官員願意去做實事。

  苦的只會是百姓。

  沈清端一時憶起了今日在翰林院裡聽到的消息,似是江南又鬧起了旱災,此番主事賑災的人仍是太子。

  在翰林院待了二十年老清修聞言則搖了搖頭道:「苦了江南的百姓。」

  蘇清端知道。

  這位老清修嘴裡的「苦」指的並不是旱災,還是讓太子主持賑災一事。

  他遙思出神之際,胡管事已帶著那粉衣少女走進了花廳,匆匆一瞥他便認出了那粉衣少女的身份。

  「婉兒?」沈清端驚呼出聲道。

  蘇荷愫也朝著那名叫婉兒的少女望去,入目所及的便是那冰肌雪容的顏色,不知為何她心下驀地一沉。

  沈清端瞧著雖面色如常,心裡卻激動異常。

  只因這婉兒是曾氏的親生女兒,早些年他剛來京城與曾氏相認時,婉兒尚且還待字閨中,後來不知怎得被曾氏嫁去了山西的一家富戶。

  婉兒的突然出現讓沈清端驚訝不已,他蹙著眉問:「你那夫婿呢?」

  說罷,也不等婉兒回答,便回身與蘇荷愫解釋:「這是母親的親生女兒,早年嫁去了山西。」

  蘇荷愫高懸起的這顆心才落了下來,瞧著婉兒眸中泫著淚的可憐模樣,忙讓碧窕將她扶在太師椅里,一應茶水和糕點也奉了上來。

  綠韻則往曾氏房裡親自去通傳一回。

  沈清端打量了婉兒一通,見她清瘦了許多,嘆道:「是出了什麼事?」

  婉兒顧不得回答,只將那溫熱的茶水灌了半杯下肚,而後才答道:「我從山西逃到了這裡來,其間遇上了個好心的嬤嬤,她將我藏在了私船的船尾,這才平安到了京城。」

  她說話時眸光牢牢落在沈清端之上,目光既哀切又多了幾分纏綿悱惻的繾綣。

  蘇荷愫留意到了婉兒的神色,清咳一聲後才與她說:「婉兒妹妹,你為何要逃出山西,莫非是你的夫婿待你不好?」

  提到夫婿,婉兒也不敢再去看沈清端,泣著淚哽咽道:「他這幾年生意不順,回回去酒樓吃喝.女票.賭,我若勸上幾句,他便動輒將我打罵一番。上一回險些將我打死,我籌謀了許久才逃了出來。」

  她哭得聲淚俱下,本就容色明艷,如今梨花帶雨間更添幾分媚色。

  蘇荷愫聽後暗自憐惜了她一番,方才的那點芥蒂也蕩然無存。

  這婉兒妹妹未出閣時定然與沈清端兄妹相稱,方才望向沈清端的異樣目光也定是因為在外頭受了委屈。

  沈清端卻沒這麼好打發,他蹙著眉瞥了婉兒一眼,心裡想問她為何受了這麼多委屈不寫信寄回來?或是從山西到京城一路上如此遙遠,她一個弱女子是如何弄到的通關文牒?

  當年奶娘將婉兒嫁去山西的緣由十分複雜。沈清端只猜到了一些,大約是因著她心性頗高,總欲去結識那些高門公孫,奶娘怕她壞事,才將她嫁去了山西。

  這樁婚事他也細細查問過一番,婉兒的夫家家風頗正,那夫婿也還算老實,待婉兒也極為小意溫柔。

  既是起了疑心,沈清端此刻也不願戳穿婉兒漏洞百出的話語。

  靜坐了一會兒後,幾個丫鬟便攙扶著曾氏走來了花廳,曾氏面色焦急,恨不得再加快幾分腳步。

  一進花廳,她連沈清端和蘇荷愫也顧不上看一眼,打眼瞥見坐在紫檀木太師椅里的婉兒,嗚咽一聲哭了出來。

  曾氏的哭聲悲愴欺凌,好似一記巴掌扇在了沈清端的臉上,火辣辣的痛意讓他羞愧地垂下了頭。

  是了。

  婉兒是奶娘的親生女兒,是她懷胎十月掉下來的一塊肉,她如何會不心疼?

  奶娘陪上這一生入了自己布下的局,當初定然也是為著不讓婉兒陷足艱險這才毅然決然地將她嫁去了山西。

  婉兒的話不盡不實又如何。

  如今她回了京城,若能好好地陪在奶娘身邊,他又何必如此冷酷無情?

  曾氏抱著婉兒痛哭了一通,好似要將這輩子的眼淚都在這一刻流盡了一般,一旁的蘇荷愫也忍不住用帕子壓了壓眼角。

  沈清端適時地閉上了嘴,陷在太師椅里神遊了起來。

  今日的晚膳也用不成了。

  家裡的小廝和僕婦們都對這個貿然造訪的婉兒十分好奇,為了遮掩過去,沈清端便道:「這是姑奶奶,我的胞妹。」

  話音落地。

  府里的丫鬟和僕婦們望向婉兒的神色又帶上了幾分恭敬,曾氏也感念地朝著沈清端望去一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