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以即便是明偵帝有意想打壓世家,卻也不敢與賀家為敵,是以只得將自己膝下的嫡公主嫁給了賀成,以此來拉攏賀家。

  而賀成突然登了承恩公府的大門,又與沈清端在席上一見如故,當即便在人前談經論道,不僅相談甚歡,最後竟以義兄義弟相稱。

  如此。

  沈清端這號人物才算是真正在京城展露了頭角。

  太子被禁足了許久,只是臨近殿試,明偵帝不得不把他放了出來,並耳提面命地吩咐道:「好生瞧瞧今科的這些寒門學子,選幾個納進你東宮麾下,省得來日朝中要職再被世家大族的人把控。」

  明偵帝膝下雖有七個皇子,可上頭兩個不足月便夭折了,論長便是如今的太子,論嫡太子也養在孫皇后的膝下,繼續大統再合適不過。

  況且太子雖好色荒唐了幾分,於朝政之事卻也有幾分精道之處。

  他好生為太子籌謀一番,等將來繼位時,興許便不會被世家大族們如此擎肘著。

  每每思及此。

  明偵帝總會憶起自己的胞弟雲南王爺,那是個再忠厚文雅不過的人,且還為自己立下了赫赫戰功。

  若他還在朝中,只怕如今的朝野還不會如此綱吉混亂,士族當道。

  只是。

  他若不死,雲菀的眼裡哪裡會容得下自己?

  他使了那樣陰私的手段屠了雲南王府滿門,除了忌憚胞弟手裡的兵權,更意圖將賀雲菀占為己有。

  卻沒想到她會如此剛烈。

  明偵帝疲累地閉上了眼,將眸中涌動的悔意掩住,揮退了跪在他下首的太子。

  *

  殿試那一日。

  沈清端天還未亮時便乘馬車去了宮門口,由太監們領著去了集英殿。

  明偵帝坐在上首出題,太子則在一旁監考。

  今朝殿試的題目為《治水策》,沈清端略一思索後便洋洋灑灑地寫了兩頁大紙。

  太子太傅坐在東邊臨窗的桌案上統閱了考生所有的文章,最後交由明偵帝過目。

  殿試終了時已近黃昏,蘇荷愫與曾氏一同候在了宮門口,因她有孕在身,便坐在馬車裡等著,只是心內焦急難安,便時不時地掀開車簾瞧上一瞧。

  約莫半柱香的功夫後,唱名的太監捧著金邊聖旨走了出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明偵十二年恩科殿試京城才子沈清端,高中榜首狀元及第,特此詔示天下,舉國同慶。欽此。」

  後頭的榜眼、探花蘇荷愫都無暇細聽,只讓綠韻將她攙扶出去,便見曾氏已激動得淚流滿面,蘇荷愫才吩咐蓮心遞了厚厚一袋銀錢給那宣旨的太監。

  那太監掂了掂那沉甸甸的銀錢袋子,這才笑眯眯地與蘇荷愫說道:「沈夫人,過幾日宣職的旨意便會下達您府上,咱們還有些事要忙,這便先走了。」

  蘇荷愫待那太監也各位客氣,讓綠韻送了他一程後才將曾氏攙扶上了馬車。

  狀元要騎馬過京城的正西兩街,蘇荷愫便讓車夫駛去西街上,又吩咐個腳程快的婆子去承恩公府報信。

  不過多時,蘇荷愫便與曾氏登上了西街朱紅閣的二樓,推開支摘窗往下一瞧,恰好能瞧見底下的街道。

  陳氏領著蘇月雪晚來一步,因于氏身懷有孕,如今正是孕吐嚴重的時候,陳氏便讓她在家中好生休息。

  蘇荷愫先笑盈盈地與母親和長姐見過禮,而後便催著白芷去西街的街口瞧瞧有無狀元隊列的蹤影。

  曾氏方才激動萬分地落了淚,如今雙眼紅腫的厲害,是以便不好意思與陳氏閒聊,只低頭悶悶地喝茶。

  陳氏也不是個愛閒聊的性子,尤其是知曉曾氏乃是沈清端小時的奶娘,也是故去的雲南王妃的心腹嬤嬤。

  雲南王妃在自刎前使了法子將曾氏送出了府,命她隱姓埋名,好生活下去。

  曾氏本可高享身邊無窮無盡的財富,可她卻偏偏以那孱弱的身子入了局,伴著沈清端走到了今日這一步。

  非但是曾氏,連他們承恩公府的每個人都入了局。

  如今沈清端先以與賀成稱為義兄義弟的名頭嶄露頭角,如今又成了新科狀元。

  此番入仕。

  必然能一舉入翰林,將來走的也是封閣拜相的路數。

  陳氏心裡固然高興,可饒是以她一介女流的目光來看,這沈清端也不像只是要為了平反雲南王府的冤屈一般。

  他似乎還有些為國土為社稷立身為民的決心。

  陳氏心潮紊亂,忽而聽見蘇荷愫嬌聲笑了起來,她的目光正緊緊落在支摘窗下的大路之上。

  陳氏也朝那兒望去。

  恰見一身墨色對襟長衫的沈清端坐於駿馬之上,清潤的面容上漾著幾分和煦的笑意,街道兩旁皆圍著不少平民百姓。

  因沈清端身段容貌俱佳,又是新科狀元。是以不少大膽些的民女便朝著他扔去了貼身的手絹。

  蘇荷愫笑得愈發高興,非但是半點沒有生氣,反而還與身側的蘇月雪說道:「長姐,你瞧清端是不是英俊極了?」

  陳氏斂下眸子。

  心裡也是一片歡喜。

  作者有話說:

  再寫6000字的加更了。

  是破五千收藏的加更哦。

  第37章 入翰林

  傳臚後, 一甲三位進士皆需插花披紅,尤其是騎在首位的沈清端,遊街時頭上還需簪著銀質金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