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荷愫捏緊了手裡的帕子,追問沈清端道:「夫君,此法子當真能解了姑姑眼下的困境嗎?她如今身陷冷宮,若是陛下不願意見她,可怎麼好。」衤糀

  「娘娘在宮裡也待了近四年。總不會勢弱到連陛下的面也見不到。退一萬步說,還有五皇子呢。」蘇山奪過話頭,沉聲道。

  沈清端見蘇荷愫如此擔憂,也出聲勸慰道:「娘娘雖暫時見不到陛下。可五皇子能見,他驟然離了生母,自會哭鬧不止。」

  蘇荷愫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也不再問。

  *

  三日後。

  太皇太后偶感寒疾,鎮國公世子於琪箏進宮探望,託了一相熟的總管太監將冷宮外駐守的御前侍衛調離了片刻。

  再將那信箋交給了冷宮外的巷道里候著的太監,那太監道過謝後便鑽入了冷宮,學了聲布穀鳥叫,將那信箋塞進窗縫中。

  當日夜裡。

  為太皇太后侍疾的明偵帝正欲回乾清宮安寢,路過永樂宮時聽見裡頭喧鬧一片,便冷聲問道:「何人在吵鬧?」

  福佑忙讓抬龍攆的太監們停了下來,湊到明偵帝身旁小心回話道:「是五皇子,聽伺候的奶娘說他夜夜哭鬧,許是驟然離了生母傷心難過的緣故,過幾日應就好了。」

  話音甫落,永樂宮內又傳出了一陣聲嘶力竭的哭喊聲。

  明偵帝的臉色已是陰沉至極,只道:「伺候的奶娘們都是死人不成?就讓皇子這般哭鬧?若是哭啞了,她們有幾條命可以賠?」

  福佑聽罷立時便要進永樂宮去申斥服侍五皇子的奶娘們,才剛邁出一步,卻被身後帝王涼薄無情的聲音制止。

  「她可悔了?」

  福佑念著往日裡蘇貴妃的好處,以及承恩公府不落一回的年節厚禮,當即靈機一動,回道:「那冷宮裡殘破又沒有炭火供應,吃食比永巷的宮人還不如,娘娘哪怕不悔也得悔了。」

  他這話一出,明偵帝臉上的陰鬱之色更甚了幾分,只見他蹙起劍眉,不虞道:「朕不過是讓她進冷宮思過,何曾斷了她的吃食供給?內務府怎得沒來問過朕的意思?」

  福佑自然不會提及這是孫皇后刻意安排的一事,只囫圇搪塞道:「冷宮裡的嬪妃向來是再無復寵之力,想必內務府也是為了躲懶,這才沒有問過陛下的意思。」

  夜風微涼,明偵帝雖披了罩身的大氅,心間卻好似盤亘著縈繞不去的冷意,摧著他幽幽開口道:「革了內務府總管,將她放出來,就待在永樂宮裡閉門思過。」

  福佑連忙應是,回身從永樂宮的宮門處走了回來,手裡還提著琉璃燈盞,借著微弱的燭火瞧見了坐於龍攆上的明偵帝手中正盤弄著一方落梅紋的墨硯。

  那是已故云南王妃的遺物,陛下日日皆帶在身邊。

  福佑斂下眸子,藏沒心內所有的情緒。只靜默著伴著龍攆緩緩走回乾清宮。

  亢長的宮道之上,他反覆地告誡自己,往後皇后娘娘整治蘇貴妃時,他還是不要再裝聾作啞了吧。

  依著陛下對已故云南王妃的情意,說不準蘇貴妃這個替身會是笑到最後的那個人。

  翌日一早。

  嬪妃們皆按規矩去鳳藻宮內請安,只是今日孫皇后心情不佳,又兼朱珠公主與金陵賀家二公子的婚事在即,嬪妃們的請安不過草草了事。

  一刻鐘內,內務府總管來鳳藻宮回話,今日來的是個面生的太監,孫皇后一見便蹙起了柳眉,問道:「王成安呢?自他做上這內務府總管以後可是愈發會躲懶了,連給本宮回話都只託了你來。」

  那太監顫顫巍巍地跪倒在地,只道:「啟稟皇后娘娘,陛下一早的諭旨,王成安辦事不力,已被革職查辦。如今內務府的事宜皆由奴才暫代。」

  孫皇后聽罷立時便起了身,略顯慌亂地質問著地上的太監:「好端端的怎麼會辦事不力?」

  「陛下身邊的福佑說,是王成安給貴妃娘娘的份例出了錯,娘娘雖身處冷宮,一應吃穿用度卻不得削減。」

  孫皇后霎時臉色一白,若不是身邊的大宮女虛扶了她一把,只怕連身子都站不穩。

  她已無暇再管宮務之事,遣退了那太監後,立刻讓身邊之人去福佑那兒打聽消息。

  一刻鐘的工夫,身邊的心腹太監便回稟道:「陛下已讓蘇貴妃回永樂宮面壁思過,慧嬪正抱著七皇子在御書房外痛哭,陛下卻大大申斥了她一通。」

  話音甫落,哀切與憤怒一齊湧上了孫皇后的心頭。

  身旁的心腹宮女金玉瞧著孫皇后這般頹喪傷心的模樣,心口的話滾過了幾遭,仍是說了出口:「娘娘是正宮皇后,她不過是個妾。太子已近成年,五皇子還如此年幼。娘娘何必自降身份,總與她過不去?」

  孫皇后心裡的苦楚又豈是金玉能明白的?

  她與明偵帝乃是結髮夫妻,出嫁那一日瞧見明偵帝英偉魁梧的氣魄,一顆心便交付了出去。

  可明偵帝對她總是少了夫妻間的親熱,平日裡笑影淡淡不說,連那床.幃之事也不過草草了事。

  她原先以為,明偵帝心懷大業,福澤萬民。本就是個於情愛萬分淡漠的人。

  可那一日。

  雲南王府被滿佚䅿門抄斬的一日,他已為弟妻備好了被瞞過天下人的身份,待風頭一過,便要將她迎回後宮。

  明偵帝那幾日甚是開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