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頁
地下室裡面比外面還冷呢,黎陽也是一臉意外,「是生活費不夠嗎?」
「不是。」陳澤默說的很痛快,「住在這是為了省錢省時間。」
在不斷追問下,黎陽才知道,他們可以選擇租在離市中心遠點的地方,但是每天要坐公交往來,住在市裡的地下室,房租便宜不說,還省了公交車月票錢。
廠子裡的生活費是固定的,省下的錢他們可以自由支配,給自己買東西或者留給家裡,沒人過問。
雖然住的地方不好,但陳澤默和孫浩都沒有怨言。
等聽了地下室周圍的房子的租賃價格,黎陽自己心裡也忍不住想,住這裡挺好的……
想歸想,黎陽還記得正事,從行李裡面拿出錢來,讓孫浩立刻去看醫生,他和另外四個人得趕緊去學校和銀行辦理各種手續。
到德國的第一天晚上,黎陽和另外六個人在地下室度過。
學校的宿舍申請要排隊,短時間內不可能,黎陽等人也面臨著出去租房子的境地。
等所有事情辦理妥當了,黎陽開始找房子、租房子、搬家、熟悉環境,雖然還沒有入學,已經開始忙碌起來了。
雖然黎陽頂著農機廠學習的名頭來,廠子裡給生活費,但黎旭在B市按照匯率換了幾萬馬克,譚帥也給了很多,黎陽手裡有大筆的錢,根本用不了,他想過陣子就匯回國。
他剛升起這個念頭,往國內打電話報平安時,譚帥就說了,不要想著再匯錢回來,他會再打過去,來來回回浪費的只有手續費。
黎陽也給許琰老師打了電話,對方昨天又熬夜做實驗,說一句話打三個呵欠。
七個人報的是不同的學校,有兩個人去了慕尼黑,黎陽和徐國華他們五個住在一起,因為學的東西差不多,平時有問題可以相互探討,這樣的日子好像又回到了大學的時候。
明明住在一起,黎陽也很少見到孫浩,陳澤默說他一直在打工,黎陽這才知道為啥每次通電話他都碰巧不在。
仔細了解一下才知道,在這裡孫浩打工一個小時能掙十三馬克左右,相當於國內五十塊錢左右,一天就算干八個小時都能收入四百塊錢,而農機廠現在的技術員工資加上福利補貼和住房補助一個月六七百塊錢。
打兩天工相當於在國內時一個月的收入,孫浩家裡並不是多寬裕,所以才這樣拼命。
這就是發達國家啊,眾人心裡忍不住感嘆。
徐國華都忍不住心動了,他問陳澤默,「陳哥你從來不出去打工嗎?」
「我就在打工啊。」陳澤默揚了揚手裡的書冊,「我做題,他們付錢。」
黎陽一眼就看出來那上面都是數學題,而書冊上印刷著他們大學數學系的字樣,原來這份工是幫人做作業……
除了這個,他偶爾還會參加一些報紙和雜誌上的數學比賽,獎金也不少。這些都是徐露露幫忙找的,陳澤默自己不太懂得這些。
提到徐露露,陳澤默才想起來,自己好像欠了她好多頓飯,正好黎陽來了,叫上她一起吃了個飯。
在異國他鄉遇到校友,黎陽也十分高興,好幾年沒見,徐露露並沒有太大變化,問黎陽德語學的怎麼樣,在這裡有什麼不懂的事情可以找她。
短暫的相聚之後又再分開,不管怎麼樣,在這陌生的地方遇到熟悉的人都讓人心情愉快。
新房子帶著個地下室,黎陽早就想好了,趁著還沒開學,幾個人一起把地下室布置成了小型的實驗室。
看黎陽零零碎碎的買東西,陳澤默高興之餘忍不住問道:「這錢廠子給報銷嗎?」
黎陽頓了一下,斬釘截鐵的道:「報!」
「太好了!」陳澤默趕緊把自己想要買機器告訴給黎陽,他早就尋摸好了,黎陽點頭之後,就高高興興的一起走了。
早在幾年前,第一台逆變器就在德國出現了,陳澤默手裡有幾個舊的,黎陽又買回來另外幾個型號的,放在地下室里全都拆開,對比他們自己的構思,一點一點的研究。
初創期的東西最有意思,沒有太多人提供研究思路,可以天馬行空的想像,然後實驗,雖然大多數的時候都失敗,每個過程都很重要。
地下室的器材越來越多,黎陽滿足的同時也有點心疼,尤其是每次看銀行卡餘額的時候。
作者有話要說:
第141章
四月份, 黎陽入學,海城農機廠也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大部分技術員離開廠子, 和農機廠的產品分配在全國各地的農機站, 譚帥也不例外。
幾個人之中,黎陽的德語是最好的, 但是開學之後, 他聽課都特別費勁,往往一句話只能零星聽到幾個單詞, 其他人更是艱難,幾個人上課好好聽,課後猛補聽力。
不但黎陽他們有語言上的困擾, 剛被聘任的教授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這位卡爾教授德語有些生硬,經常蹦出幾句英語和俄語,然後用綠色的眼睛注視著學生們,希望黎陽他們能理解他的意思。
不知道別人怎麼樣,黎陽反正不理解。
關於鍛鍊語言能力, 黎陽有個小竅門, 那就是每天去蹭課。
徐露露教給他們的方法就是多聽, 多讀, 多看, 多說。
黎陽每天把自己專業內容捋明白了, 就去聽車輛工程相關專業的課,學校授課是開放式的, 不是本專業的學生也隨便聽, 只要聽的夠多, 耳朵熟了,再上課就輕鬆很多。
「不是。」陳澤默說的很痛快,「住在這是為了省錢省時間。」
在不斷追問下,黎陽才知道,他們可以選擇租在離市中心遠點的地方,但是每天要坐公交往來,住在市裡的地下室,房租便宜不說,還省了公交車月票錢。
廠子裡的生活費是固定的,省下的錢他們可以自由支配,給自己買東西或者留給家裡,沒人過問。
雖然住的地方不好,但陳澤默和孫浩都沒有怨言。
等聽了地下室周圍的房子的租賃價格,黎陽自己心裡也忍不住想,住這裡挺好的……
想歸想,黎陽還記得正事,從行李裡面拿出錢來,讓孫浩立刻去看醫生,他和另外四個人得趕緊去學校和銀行辦理各種手續。
到德國的第一天晚上,黎陽和另外六個人在地下室度過。
學校的宿舍申請要排隊,短時間內不可能,黎陽等人也面臨著出去租房子的境地。
等所有事情辦理妥當了,黎陽開始找房子、租房子、搬家、熟悉環境,雖然還沒有入學,已經開始忙碌起來了。
雖然黎陽頂著農機廠學習的名頭來,廠子裡給生活費,但黎旭在B市按照匯率換了幾萬馬克,譚帥也給了很多,黎陽手裡有大筆的錢,根本用不了,他想過陣子就匯回國。
他剛升起這個念頭,往國內打電話報平安時,譚帥就說了,不要想著再匯錢回來,他會再打過去,來來回回浪費的只有手續費。
黎陽也給許琰老師打了電話,對方昨天又熬夜做實驗,說一句話打三個呵欠。
七個人報的是不同的學校,有兩個人去了慕尼黑,黎陽和徐國華他們五個住在一起,因為學的東西差不多,平時有問題可以相互探討,這樣的日子好像又回到了大學的時候。
明明住在一起,黎陽也很少見到孫浩,陳澤默說他一直在打工,黎陽這才知道為啥每次通電話他都碰巧不在。
仔細了解一下才知道,在這裡孫浩打工一個小時能掙十三馬克左右,相當於國內五十塊錢左右,一天就算干八個小時都能收入四百塊錢,而農機廠現在的技術員工資加上福利補貼和住房補助一個月六七百塊錢。
打兩天工相當於在國內時一個月的收入,孫浩家裡並不是多寬裕,所以才這樣拼命。
這就是發達國家啊,眾人心裡忍不住感嘆。
徐國華都忍不住心動了,他問陳澤默,「陳哥你從來不出去打工嗎?」
「我就在打工啊。」陳澤默揚了揚手裡的書冊,「我做題,他們付錢。」
黎陽一眼就看出來那上面都是數學題,而書冊上印刷著他們大學數學系的字樣,原來這份工是幫人做作業……
除了這個,他偶爾還會參加一些報紙和雜誌上的數學比賽,獎金也不少。這些都是徐露露幫忙找的,陳澤默自己不太懂得這些。
提到徐露露,陳澤默才想起來,自己好像欠了她好多頓飯,正好黎陽來了,叫上她一起吃了個飯。
在異國他鄉遇到校友,黎陽也十分高興,好幾年沒見,徐露露並沒有太大變化,問黎陽德語學的怎麼樣,在這裡有什麼不懂的事情可以找她。
短暫的相聚之後又再分開,不管怎麼樣,在這陌生的地方遇到熟悉的人都讓人心情愉快。
新房子帶著個地下室,黎陽早就想好了,趁著還沒開學,幾個人一起把地下室布置成了小型的實驗室。
看黎陽零零碎碎的買東西,陳澤默高興之餘忍不住問道:「這錢廠子給報銷嗎?」
黎陽頓了一下,斬釘截鐵的道:「報!」
「太好了!」陳澤默趕緊把自己想要買機器告訴給黎陽,他早就尋摸好了,黎陽點頭之後,就高高興興的一起走了。
早在幾年前,第一台逆變器就在德國出現了,陳澤默手裡有幾個舊的,黎陽又買回來另外幾個型號的,放在地下室里全都拆開,對比他們自己的構思,一點一點的研究。
初創期的東西最有意思,沒有太多人提供研究思路,可以天馬行空的想像,然後實驗,雖然大多數的時候都失敗,每個過程都很重要。
地下室的器材越來越多,黎陽滿足的同時也有點心疼,尤其是每次看銀行卡餘額的時候。
作者有話要說:
第141章
四月份, 黎陽入學,海城農機廠也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大部分技術員離開廠子, 和農機廠的產品分配在全國各地的農機站, 譚帥也不例外。
幾個人之中,黎陽的德語是最好的, 但是開學之後, 他聽課都特別費勁,往往一句話只能零星聽到幾個單詞, 其他人更是艱難,幾個人上課好好聽,課後猛補聽力。
不但黎陽他們有語言上的困擾, 剛被聘任的教授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這位卡爾教授德語有些生硬,經常蹦出幾句英語和俄語,然後用綠色的眼睛注視著學生們,希望黎陽他們能理解他的意思。
不知道別人怎麼樣,黎陽反正不理解。
關於鍛鍊語言能力, 黎陽有個小竅門, 那就是每天去蹭課。
徐露露教給他們的方法就是多聽, 多讀, 多看, 多說。
黎陽每天把自己專業內容捋明白了, 就去聽車輛工程相關專業的課,學校授課是開放式的, 不是本專業的學生也隨便聽, 只要聽的夠多, 耳朵熟了,再上課就輕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