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苗婉理解了,士農工商嘛,啥時候都少不了門當戶對的講究。

  士族小老百姓是不敢想的,生活沒有小說那麼浪漫,哪怕走狗屎運最多是做個良妾。

  匠人賺得大都比農戶多,所以他們看不上一般的農戶。

  至於地主和讀書人,人家當然更願意跟門當戶對的結親。

  商人賺錢多地位卻低,最容易偷學手藝。

  所以如今的匠人大都跟匠人家裡結親,還能互相幫襯。

  西寧鎮都不止一個殺豬匠,其他匠人自然也不少,若是沒合適的親家,還有更遠些的城鎮呢。

  那他們要做的準備工作就更輕鬆了。

  苗婉笑道:「做麻辣串得一直燒火,要消耗不少煤炭,咱兩家現在存的炭不夠。」

  楊氏開口,「我娘家打鐵也用不老少炭,我阿達知道哪裡能買,回頭做鐵槽的時候我問問看。」

  她拍拍手,「成,那就麻煩二嫂了,還剩下一樣,也是最重要的,咱得需要一頂北蒙人那樣的帳篷,不需要很大,小點的就行。」

  這倒是把大家都為難住了。

  張屠夫遲疑道:「北蒙人帳篷大都用牛馬羊的皮,還有駱駝毛做的氈毯,他們都不願意賣帳篷給外族人。」

  苗婉開口,「要不用奶塊……」

  「不可……」

  「交給我吧。」

  喬盛文和喬瑞臣異口同聲打斷她的話。

  喬盛文身子還虛弱著,聲音比較小,除了耿氏沒人聽見。

  喬瑞臣溫和而堅定地開口,「在外行軍打仗也要扎帳篷,簡易些的只需要用到油布和木頭,我就會,若是怕冷,在油布裡面縫上一層舊被褥就夠了。」

  苗婉覺得可以,北蒙人既然對帳篷很看重,就算能買也很貴,他們還要攢錢開鋪子呢,沒必要在這上頭浪費。

  于氏道:「於家就挨著鎮子外頭的老廟山,木頭多得是,到時候讓喬兄弟和大壯一起去我娘家就是。」

  那問題大都解決了,苗婉看了眼張三壯,倒是沒說別的,鼓動大家麻溜準備起來,早點開始搞錢。

  其實她有點擔憂,張二壯幹活利索,但他們要在瓦市做流動攤位,到時還要兼具跟行商們談事,她不可能出面。

  孫氏眼過年前後就要生,苗婉是二月里,兩家其他人手裡都各自有不少活兒呢。

  若後面有了訂單,即便是買人回來,也得有人盯著。

  喬家有喬盛文和耿氏,張家張二壯未必做得來,能說會道的張三壯更合適。

  可張三壯跟著岳父學廚,未必願意出來干。

  結果不等她開口試探,條街酒樓那邊就替她做了決定。

  張屠夫去旁的屠夫那收了幾頭豬回來,家裡一邊在瓦市正常賣鹵貨,一邊等著攤子和帳篷準備好。

  每天做的少了,倒也都能賣完。

  結果剛過兩天,張三壯就黑著臉氣呼呼回來了。

  「東家說酒樓另一位掌勺的常師傅自己學會了做鹵貨,往後不從咱家買了,咱兩家往後算做同樣的買賣,不好再留我。」

  這分明就是卸磨殺驢,而且酒樓還想搶張家的買賣,乾脆將他攆走,省得張三壯在酒樓使壞。

  他看了眼孫氏,「岳父昨日起就不在酒樓,說是出遠門了,我每回帶過去的鹵貨都沒有湯水,賣的時候我也都看著,那師傅拿什麼學會的呢?」

  孫氏臉色煞白,「我,我阿姆來了兩回,說是要給我弟弟買鹵貨,要些湯汁煮麵片吃,我給她了。」

  作者有話說:

  有什麼是比一直在模仿,從未被超越更氣人的呢?

  苗婉摸著下巴:還真有,咱們明天見~

  第18章

  被酒樓學了方子,岳父大冬天不在鎮上,張三壯有所猜測,沒臉去喬家,回家將孩子們都打發出去才跟家裡人說了。

  張娘子聽完臉也黑了,顧忌著孫氏的肚子,才沒說出難聽的話來。

  張屠夫也沉下臉,「這事兒咱必須得給喬家一個交代。」

  楊氏有點心虛,她也給自家侄子偷偷送了點鹵湯,讓她阿姆回家煮肉吃。

  她扶住慌神的孫氏,小聲為弟媳辯駁,「他們學成了也沒阿婉的方子地道,往後咱肯定多注意些,阿婉不會計較的。」

  張娘子都懶得看楊氏那心虛的蠢樣兒,轉頭看于氏,「你也這麼想?」

  于氏身為長媳,最會看婆婆臉色,趕緊搖頭,「阿婉方子不少,是拿出一個來就能帶著咱們發財,咱不能仗著她性子好蹬鼻子上臉。」

  張家人都看得出苗財神爺的秉性了,你對她好,她會加倍對你好回來。

  但這不是人善被人欺的藉口,忘恩負義那是自毀前程。

  喬家父子倆也在討論這個問題。

  見苗婉圍著堂屋灶口旁邊的瓦罐,高興地快要跳起來,父子臉上都忍不住泛起鬆快的笑意。

  「鹵貨和麻辣湯料方子你媳婦都攥在手裡,但奶塊她隨手就教了張家,你娘說了,張家人問她什麼,不過分的她都會說。」喬盛文跟耿氏想到一塊兒去了,能娶到如此秉性純良的兒媳,是喬家之幸。

  「張家如今看著還好,可他們家人多,有道是斗米恩升米仇啊。」

  喬瑞臣點頭,「前頭我得了阿婉同意,把奶塊的方子與北蒙行商換了不少消息,趁陳茂武不在西北,我爭取早些把證據搜出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