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頁
許淙等兩個大人打完招呼,然後拱手行禮,「見過孫叔。」
剛和許明成寒暄完的孫雨澤望著彬彬有禮的許淙,愣了一下,隨即感嘆道:「你就是淙哥兒了吧,跟你爹年輕時候有些像。」
「十幾年沒見,淙哥兒你已經長成一個大人了。我聽你爹說你現在在戶部當差,真是年少有為,年少有為啊。」
許淙笑了起來,「多謝孫叔誇獎。」
許明成也笑道:「他還需要歷練呢。」
跟孫雨澤打過招呼之後,許淙也不打擾他和許明成敘舊了,轉而看向了站立在其後方的孫榮。今年已經差不多三十歲的孫榮與幾年前兩人在南邊見面相比,除了因為旅途勞累的緣故瘦了些,滄桑了外沒有太大的變化。
他高興道:「許淙,好久不見!」
許淙回了個大大的笑容,「孫榮,好久不見!」
兩人互相看了看,然後同時哈哈大笑起來。
許淙招呼他們往裡面走,「快請進,這位是……」
孫榮拍了拍他身邊那人的肩膀,解釋道:「這是我二弟孫幕,你應該沒有見過。小的時候他沒有隨母親到勉縣,而你遊歷的那一年他和三弟又恰好陪在父親、母親他們身邊,沒有回鄉,所以兩次你們都錯過了。」
「二弟,這是許淙,字瑾之,你就喊他……」
許淙忙道:「喊我許淙即可。」
老師雖然給他取了『瑾之』這個字,但親近的人還是比較常喊他許淙,而他也更喜歡這個名字。當然最重要的是他跟孫榮一直以來都是直接喊名的,沒有按照兩人的字比如『伯之』、『瑾之』地來回喊。
所以這樣的情況下,還是不要讓孫幕喊他的字了。
聽到他這話後,孫幕略有些緊張地行了一禮,「我名孫幕,字仲之,許,許淙你也可喚我孫幕,或是仲之。」
他誠懇地道:「在家時我常聽兄長提起你,不管是你作畫的本事還是科舉讀書,都非常厲害,很讓人欽佩。」
許淙回了一禮,「孫幕你實在太過獎了。」
他之前的確沒有見過孫幕。
在許淙的記憶里,他記得孫家一共有三兄弟,除了孫榮和眼前的這個孫幕之外,還有一個在勉縣出生的孫三郎。當年孫三郎出生的時候,孫家還鬧出了一些事,而孫三郎他同樣也是很多年沒有見過了。
想到這裡他的目光往後面一掃,發現從馬車上下來的人里,除了以前見過的孫夫人和孫大奶奶、孫榮的兩個兒女之外,還有兩個陌生的女孩。
這兩個女孩年紀不大,一個十四五歲,一個才不過八九歲,衣著打扮並不寒酸但也並不華美,應該是孫叔離開勉縣之後才生的女兒。
事實上也是如此。
因為孫家與許家往來多年,可以說得上是通家之好了,所以一行人移步到王老夫人院子裡的時候,兩家人就互相介紹了一下。
和多年前在勉縣相比,許家多了澤哥兒,而孫家則多了一個兒媳婦、一個孫子和一個孫女,以及兩個庶出的女兒。
互相問過好,又送了見面禮之後,金氏便安排孫家人在家裡住了下來。
許家目前住的這座宅子跟以前的金家差不多大小,除了常規的前院、二進、三進以及後罩房外,還有幾個不同規格的跨院。而其中可供一家人居住的大客院就有兩個,所以孫家人住下並不會影響許家的生活。
後面來的的趙家祖孫也是如此。
趙夫子跟許淙有師徒之誼,而趙誠又是他從小認識的好友,因此等趙家祖孫上門拜訪的時候,許淙也熱情地邀請他們住下。
「恩科的事早已傳開,從年後開始陸續有幾千名舉人抵京,所以今年的京城同樣是一房難求,就連我位於貢院附近的那座宅子也早早就住滿了人。」
「趙夫子、趙誠,你們就安心在家裡住下吧。」
「現在距離四月十五恩科考試開始還有半個月的時間,各地的舉人們都到京城來了,外面不但找不到好的住處,而且還魚龍混雜,並不安全。你們住在這兒不但不用擔心這些,而且還可以和孫榮交流一番,對了若有不懂的也可以問我或者我爹。」
「孫榮你們知道的吧,是孫教諭的兒子。」
「他們家這次也一起到京城來了。」
趙夫子和趙誠對視一眼,答應了下來。
趙誠道:「那就多謝了,我和祖父這次入京,除了參加今年的恩科之外,也是想要和人交流一番。興元府那地方你是知道的,並沒有太多才學好的人。」
「我跟祖父商議過了,這次恩科若是沒有考中,祖父會先回鄉,而我則準備去國子監學個一年半載,等明年春闈的時候再考一次。」
許淙點點頭。
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國子監裡面除了一些蒙蔭的高官子弟之外,就是各地前來學習的舉人,趙誠如果去了那還是能夠學習到一些知識的,對下場的春闈也會更有把握。
於是趙家祖孫也在許家住了下來。
孫榮、趙夫子、趙誠三人參加恩科的事,許明成交給了許淙安排,自己則和孫雨澤早出晚歸不知道在忙些什麼。
而許淙則回想著自己之前考會試的時候,不但給他們解答疑惑還出了一些題目給他們做,爭取臨時抱佛腳,讓他們這次能夠考出一個好成績。
剛和許明成寒暄完的孫雨澤望著彬彬有禮的許淙,愣了一下,隨即感嘆道:「你就是淙哥兒了吧,跟你爹年輕時候有些像。」
「十幾年沒見,淙哥兒你已經長成一個大人了。我聽你爹說你現在在戶部當差,真是年少有為,年少有為啊。」
許淙笑了起來,「多謝孫叔誇獎。」
許明成也笑道:「他還需要歷練呢。」
跟孫雨澤打過招呼之後,許淙也不打擾他和許明成敘舊了,轉而看向了站立在其後方的孫榮。今年已經差不多三十歲的孫榮與幾年前兩人在南邊見面相比,除了因為旅途勞累的緣故瘦了些,滄桑了外沒有太大的變化。
他高興道:「許淙,好久不見!」
許淙回了個大大的笑容,「孫榮,好久不見!」
兩人互相看了看,然後同時哈哈大笑起來。
許淙招呼他們往裡面走,「快請進,這位是……」
孫榮拍了拍他身邊那人的肩膀,解釋道:「這是我二弟孫幕,你應該沒有見過。小的時候他沒有隨母親到勉縣,而你遊歷的那一年他和三弟又恰好陪在父親、母親他們身邊,沒有回鄉,所以兩次你們都錯過了。」
「二弟,這是許淙,字瑾之,你就喊他……」
許淙忙道:「喊我許淙即可。」
老師雖然給他取了『瑾之』這個字,但親近的人還是比較常喊他許淙,而他也更喜歡這個名字。當然最重要的是他跟孫榮一直以來都是直接喊名的,沒有按照兩人的字比如『伯之』、『瑾之』地來回喊。
所以這樣的情況下,還是不要讓孫幕喊他的字了。
聽到他這話後,孫幕略有些緊張地行了一禮,「我名孫幕,字仲之,許,許淙你也可喚我孫幕,或是仲之。」
他誠懇地道:「在家時我常聽兄長提起你,不管是你作畫的本事還是科舉讀書,都非常厲害,很讓人欽佩。」
許淙回了一禮,「孫幕你實在太過獎了。」
他之前的確沒有見過孫幕。
在許淙的記憶里,他記得孫家一共有三兄弟,除了孫榮和眼前的這個孫幕之外,還有一個在勉縣出生的孫三郎。當年孫三郎出生的時候,孫家還鬧出了一些事,而孫三郎他同樣也是很多年沒有見過了。
想到這裡他的目光往後面一掃,發現從馬車上下來的人里,除了以前見過的孫夫人和孫大奶奶、孫榮的兩個兒女之外,還有兩個陌生的女孩。
這兩個女孩年紀不大,一個十四五歲,一個才不過八九歲,衣著打扮並不寒酸但也並不華美,應該是孫叔離開勉縣之後才生的女兒。
事實上也是如此。
因為孫家與許家往來多年,可以說得上是通家之好了,所以一行人移步到王老夫人院子裡的時候,兩家人就互相介紹了一下。
和多年前在勉縣相比,許家多了澤哥兒,而孫家則多了一個兒媳婦、一個孫子和一個孫女,以及兩個庶出的女兒。
互相問過好,又送了見面禮之後,金氏便安排孫家人在家裡住了下來。
許家目前住的這座宅子跟以前的金家差不多大小,除了常規的前院、二進、三進以及後罩房外,還有幾個不同規格的跨院。而其中可供一家人居住的大客院就有兩個,所以孫家人住下並不會影響許家的生活。
後面來的的趙家祖孫也是如此。
趙夫子跟許淙有師徒之誼,而趙誠又是他從小認識的好友,因此等趙家祖孫上門拜訪的時候,許淙也熱情地邀請他們住下。
「恩科的事早已傳開,從年後開始陸續有幾千名舉人抵京,所以今年的京城同樣是一房難求,就連我位於貢院附近的那座宅子也早早就住滿了人。」
「趙夫子、趙誠,你們就安心在家裡住下吧。」
「現在距離四月十五恩科考試開始還有半個月的時間,各地的舉人們都到京城來了,外面不但找不到好的住處,而且還魚龍混雜,並不安全。你們住在這兒不但不用擔心這些,而且還可以和孫榮交流一番,對了若有不懂的也可以問我或者我爹。」
「孫榮你們知道的吧,是孫教諭的兒子。」
「他們家這次也一起到京城來了。」
趙夫子和趙誠對視一眼,答應了下來。
趙誠道:「那就多謝了,我和祖父這次入京,除了參加今年的恩科之外,也是想要和人交流一番。興元府那地方你是知道的,並沒有太多才學好的人。」
「我跟祖父商議過了,這次恩科若是沒有考中,祖父會先回鄉,而我則準備去國子監學個一年半載,等明年春闈的時候再考一次。」
許淙點點頭。
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國子監裡面除了一些蒙蔭的高官子弟之外,就是各地前來學習的舉人,趙誠如果去了那還是能夠學習到一些知識的,對下場的春闈也會更有把握。
於是趙家祖孫也在許家住了下來。
孫榮、趙夫子、趙誠三人參加恩科的事,許明成交給了許淙安排,自己則和孫雨澤早出晚歸不知道在忙些什麼。
而許淙則回想著自己之前考會試的時候,不但給他們解答疑惑還出了一些題目給他們做,爭取臨時抱佛腳,讓他們這次能夠考出一個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