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頁
「第三,本朝祖訓是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今日在這裡的,都是朝廷的肱股之臣,願意留下的你當既往不咎,若是不願你也得允他們平安回鄉。」
「只要你做到了這三點,朕寫下詔書又有何妨。」
裕王略一思索,通通答應了下來。
第一不用說,太子和湘王肯定只有風光大葬的結局,至於第二為了好名聲,他也不是不能做到,至於第三那就更沒有問題了,畢竟朝廷總得有人做事。至於那些不願意留下的,他原本也打算奪了他們的烏紗帽,所以正和他心意。
宏景帝鬆了口氣,然後環視一圈,對或是鎮定、或是驚恐、或是歡喜的朝臣們道:「諸位卿家,讓你們受驚了。既然老二願意接納爾等,那你們就過去吧。」
他這話一出,頓時便有朝臣驚呼:「陛下!」
「陛下萬萬不可啊!」
宏景帝擺擺手,「朕意已決,無需再勸,諸位卿家隨自己心意即可。」然後他竟然就這麼閉上眼睛,開始閉目養神起來。
朝臣們頓時面面相覷起來。
難言的靜默之中,並沒有人朝裕王等人走去,也沒有人取下自己頭頂上的烏紗帽,一時間似乎所有人都在猶豫,都在觀察著四周。
最後,是胡首輔上前一步。
他緩慢地取下了自己頭頂上的烏紗帽,放在了裕王的前方,然後拱手道:「裕王殿下,老臣的孫女福薄,沒有嫁給太子殿下就去世了。原本老臣一家以為她會孤苦無依,待我們百年之後無人供奉,成為孤魂野鬼。」
「但太子殿下仁慈,給了她良娣的位份,老臣一家無不感恩戴德。所以請裕王殿下恕罪,老臣及家人自行請辭。」
聽到這樣的話,裕王並不生氣。
首輔的位置十分要緊,哪怕胡首輔自己不請辭,他也是要將人貶官的,所以他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那本王也不勉強。」
隨後雲閣老站了出來,同樣先將烏紗帽取下,然後道:「裕王殿下恕罪,老臣已是古稀之年,原本打算明年致仕的。」
「既然如此,提前了也無妨。」
裕王微微皺眉,一連被掃了兩次臉,他有些不太高興。但轉念一想雲閣老可是吏部尚書,他一致仕那正好可以提拔自己人頂上,所以便也點頭,「既然雲大人去意已決,那就依雲大人你的意思吧。」
雖然同意了,但裕王的臉色還是沉了下來,他的目光掃向了剩下的三位閣老,語氣陰沉地道:「你們三位,莫不是也要請辭吧?」
若是五位閣老都請辭,那對他可是大不利!
似乎是知道他此時非常不悅,剩下的三位閣老中最為年輕的一位,當即上前一步,撲通跪了下來,「臣願追隨殿下左右!」
另一位也緊隨其後,「臣願為殿下效力,殿下乃陛下長子,賢名遠揚,繼承皇位名正言順,無可指摘。」
裕王一喜,哈哈大笑道:「兩位卿家平身。」高興著的他連最後一位閣老猶豫著提出致仕回鄉,也混不在意了。
幾位閣老表完態,就輪到各部尚書、侍郎們了。
因為某些閣老會兼任尚書,所以六部實際上卻沒有六位單獨的尚書,除去閣老兼任的之外,只剩下四個。
這四個人許淙認識三個。
一個是工部王尚書,也就是以前和金侍郎同為吏部侍郎的那位,他除了這個身份外還是張元蒲的岳父。另外一個是禮部鍾尚書,許淙之前去禮部送東西的時候曾遠遠地見過。還有一位則是戶部田尚書,田尚書是會試的主考官,所以許淙對他也並不陌生,而且之前隨許明成出門的時候,也曾拜見過這位大人。至於最後一位,則是兵部廖尚書。
四位尚書里,田尚書和廖尚書毫不猶豫地將頭頂上的烏紗帽取了下來,廖尚書還不屑地冷哼了幾聲。至於王尚書和鍾尚書,猶豫了片刻後,都選擇了跟隨裕王。
裕王更不高興了。
如此一來,朝臣們豈不是只能留下一半?
他雖然有意替換一些人,但如果走的人太多的話,那他的臉面何存?!
好在接下來六部,一共十二位侍郎們,除了五人請辭外,其餘的七人都選擇了留下來。雖然其中有兩人是早已投靠了的,但裕王還是很高興,當即就允諾其中一人為戶部尚書,令其感恩戴德。
許明成和金侍郎,當然屬於請辭的那一列。
許淙也屬於其中。
當那些重臣們都做出了選擇,裕王也沒有了耐心,直接開口讓剩下的人願意留下的就站出來,不願意的就辭官。
所以到了最後,辭官的有接近三分之一。
也就是說,選擇留下奉裕王為帝的人,有三分之二。而且越是官位低微的,就越多人選擇留下,反倒是一二品的高官寥寥無幾。
看到這個結果,裕王哈哈大笑,「父皇,你看到了嗎?!」
「你放心,答應你的事我絕不反悔,胡大人你們回去之後,可隨意收拾細軟,不管是想要回鄉還是留在京城,本王絕不阻攔。」
「哈哈哈哈。」
正在他高興的時候,遠處傳來了腳步聲,一個高大的身影帶著一群人走了過來。裕王看到他後頓時大喜,「是魏統領,魏統領,太子和湘王如何……」
話未說完,他臉色忽地大變!
「太子!」
「只要你做到了這三點,朕寫下詔書又有何妨。」
裕王略一思索,通通答應了下來。
第一不用說,太子和湘王肯定只有風光大葬的結局,至於第二為了好名聲,他也不是不能做到,至於第三那就更沒有問題了,畢竟朝廷總得有人做事。至於那些不願意留下的,他原本也打算奪了他們的烏紗帽,所以正和他心意。
宏景帝鬆了口氣,然後環視一圈,對或是鎮定、或是驚恐、或是歡喜的朝臣們道:「諸位卿家,讓你們受驚了。既然老二願意接納爾等,那你們就過去吧。」
他這話一出,頓時便有朝臣驚呼:「陛下!」
「陛下萬萬不可啊!」
宏景帝擺擺手,「朕意已決,無需再勸,諸位卿家隨自己心意即可。」然後他竟然就這麼閉上眼睛,開始閉目養神起來。
朝臣們頓時面面相覷起來。
難言的靜默之中,並沒有人朝裕王等人走去,也沒有人取下自己頭頂上的烏紗帽,一時間似乎所有人都在猶豫,都在觀察著四周。
最後,是胡首輔上前一步。
他緩慢地取下了自己頭頂上的烏紗帽,放在了裕王的前方,然後拱手道:「裕王殿下,老臣的孫女福薄,沒有嫁給太子殿下就去世了。原本老臣一家以為她會孤苦無依,待我們百年之後無人供奉,成為孤魂野鬼。」
「但太子殿下仁慈,給了她良娣的位份,老臣一家無不感恩戴德。所以請裕王殿下恕罪,老臣及家人自行請辭。」
聽到這樣的話,裕王並不生氣。
首輔的位置十分要緊,哪怕胡首輔自己不請辭,他也是要將人貶官的,所以他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那本王也不勉強。」
隨後雲閣老站了出來,同樣先將烏紗帽取下,然後道:「裕王殿下恕罪,老臣已是古稀之年,原本打算明年致仕的。」
「既然如此,提前了也無妨。」
裕王微微皺眉,一連被掃了兩次臉,他有些不太高興。但轉念一想雲閣老可是吏部尚書,他一致仕那正好可以提拔自己人頂上,所以便也點頭,「既然雲大人去意已決,那就依雲大人你的意思吧。」
雖然同意了,但裕王的臉色還是沉了下來,他的目光掃向了剩下的三位閣老,語氣陰沉地道:「你們三位,莫不是也要請辭吧?」
若是五位閣老都請辭,那對他可是大不利!
似乎是知道他此時非常不悅,剩下的三位閣老中最為年輕的一位,當即上前一步,撲通跪了下來,「臣願追隨殿下左右!」
另一位也緊隨其後,「臣願為殿下效力,殿下乃陛下長子,賢名遠揚,繼承皇位名正言順,無可指摘。」
裕王一喜,哈哈大笑道:「兩位卿家平身。」高興著的他連最後一位閣老猶豫著提出致仕回鄉,也混不在意了。
幾位閣老表完態,就輪到各部尚書、侍郎們了。
因為某些閣老會兼任尚書,所以六部實際上卻沒有六位單獨的尚書,除去閣老兼任的之外,只剩下四個。
這四個人許淙認識三個。
一個是工部王尚書,也就是以前和金侍郎同為吏部侍郎的那位,他除了這個身份外還是張元蒲的岳父。另外一個是禮部鍾尚書,許淙之前去禮部送東西的時候曾遠遠地見過。還有一位則是戶部田尚書,田尚書是會試的主考官,所以許淙對他也並不陌生,而且之前隨許明成出門的時候,也曾拜見過這位大人。至於最後一位,則是兵部廖尚書。
四位尚書里,田尚書和廖尚書毫不猶豫地將頭頂上的烏紗帽取了下來,廖尚書還不屑地冷哼了幾聲。至於王尚書和鍾尚書,猶豫了片刻後,都選擇了跟隨裕王。
裕王更不高興了。
如此一來,朝臣們豈不是只能留下一半?
他雖然有意替換一些人,但如果走的人太多的話,那他的臉面何存?!
好在接下來六部,一共十二位侍郎們,除了五人請辭外,其餘的七人都選擇了留下來。雖然其中有兩人是早已投靠了的,但裕王還是很高興,當即就允諾其中一人為戶部尚書,令其感恩戴德。
許明成和金侍郎,當然屬於請辭的那一列。
許淙也屬於其中。
當那些重臣們都做出了選擇,裕王也沒有了耐心,直接開口讓剩下的人願意留下的就站出來,不願意的就辭官。
所以到了最後,辭官的有接近三分之一。
也就是說,選擇留下奉裕王為帝的人,有三分之二。而且越是官位低微的,就越多人選擇留下,反倒是一二品的高官寥寥無幾。
看到這個結果,裕王哈哈大笑,「父皇,你看到了嗎?!」
「你放心,答應你的事我絕不反悔,胡大人你們回去之後,可隨意收拾細軟,不管是想要回鄉還是留在京城,本王絕不阻攔。」
「哈哈哈哈。」
正在他高興的時候,遠處傳來了腳步聲,一個高大的身影帶著一群人走了過來。裕王看到他後頓時大喜,「是魏統領,魏統領,太子和湘王如何……」
話未說完,他臉色忽地大變!
「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