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頁
旁人都求一個萬全之策,不敢妄動,只怕失卻既得與未得,可她又怕什麼?她什麼都不求,也什麼都不要,只要一個公道罷了。
這世上還有什麼是她不敢的呢?又有什麼值得她猶疑?
他回了蓬山,便已是習慣使然,凡事權衡利弊,寧願曲折周旋,慢慢謀一個得償所願,可卻忘了,沈如晚從來不是這樣的性格,也根本不需要。
她寧從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沒辦法,誰教這青天也厚愛她,予她翩然一身仙骨,還要給她一顆無欲則剛的仙心呢?
看來當初在歸墟取名字時是取錯了,這個「曲不循」該是她的名字才對。
曲不詢想到這裡,不知怎麼的,唇邊竟生出一點微不可察的笑意來,「我知道——我是問你怎麼上來的。」
沈如晚輕描淡寫地說,「還能怎麼上來?自然是飛上來的,路上是有人想攔我,難道我就沒學過法術嗎?」
九道天門關橫亘渡厄峰前,被她說得這樣雲淡風輕,好似鎮守殺陣的修士全是蓬山剛入門的小弟子,根本不值一提。
曲不詢當然不會信她這輕描淡寫的話,渡厄峰的九道天門關他比誰都清楚,心緒凝在那裡,反倒語塞了,說不出話來,半晌搪塞出一句輕輕的話,「何必這樣險?我也不是出不去。」
他仿佛在責備,可輕得不能再輕,實在叫人聽不出半點責怪的意味。
沈如晚卻是驟然神容冰冷,冷冷望了他一眼,「難道我就眼看著你一直被關在這裡?你是我帶回來的,自然要跟著我走。」
她還是那麼壞脾氣,還帶著理所當然的自行其是,可在他眼裡卻像是連每根頭髮絲都帶著別樣的鮮活,心情不佳便不容反駁,「我的人,我當然要帶走。」
曲不詢遙遙看著她,只覺心口那道陳年舊傷忽而生出酥酥麻麻的異樣,按不下也掩不去的笑意就在唇邊,壓也壓不住,只得低頭悶聲笑了。
「是,是,都聽你的。」他低低地笑了一聲。
他們一來一往對答極快,竟好似當作寧聽瀾不存在一般,又忽而誰都不再說,短暫的對話後同時靜默,說不出的默契。
寧聽瀾的眼神止不住地變化著,在沈如晚的臉上仔細地打量,好似想找出些詭異的端倪,可最終一無所獲。
於是他的笑容也淡了,不動聲色地望著沈如晚,「我從沒想到會這麼見到你。我印象中的沈如晚應當是個行正道、走正路的人,而不是視蓬山法度和威嚴於無物,就這麼仗著自己的修為闖進渡厄峰。」
「你以為你在行公義之事?所以行非常之手段?錯!大錯特錯!」寧聽瀾沉聲說,「你在眾目睽睽之下強闖渡厄峰,只會讓蓬山弟子、讓天下人有樣學樣,學你這般無視規矩、恣意妄為。法度失了威嚴,只會讓狂徒和宵小有機可趁。」
「你以為那些宗門長老和閣主是本性迂腐,所以才按兵不動嗎?他自願進渡厄峰,難道是因為他在歸墟把腦子摔壞了嗎?」寧聽瀾指著身後的長孫寒說,「是因為他們還心懷敬畏。他們知道仗著實力恣意妄為只是自取滅亡。」
寧聽瀾冷冷凝視著沈如晚,這一刻他當真像個諄諄教導徒弟的嚴師,「我早就和你說過了,你要想維護道義,就要學會摒棄無益的雜念和衝動,而不是意氣用事,恣意妄為。」
沈如晚默不作聲地站在那裡。
她又像是回到了很多年前,那時寧聽瀾也這樣沉著地站在她面前,有時鼓勵,有時開導,有時訓斥。
平心而論,寧聽瀾教過她許多東西,在她後來的日子裡也被證明並非無益,也許就像寧聽瀾自己說過的那樣,若沒有他,她也不會是如今的沈如晚。
可人生奇妙就奇妙在,所有慷慨饋贈都早有代價。
「蓬山的法度若亂,是因我而亂嗎?」她問,語氣很平靜,「掌教,我也是有樣學樣。」
蓬山掌教本身就是那個視法度道義於無物的人,又哪來的資格去管束別人呢?
若要說帶壞風氣,也得從寧聽瀾這個掌教先數起。
寧聽瀾被她堵回來,有種微妙的胸口滯澀感,也許是她終究擁有過人的實力,而他已經不再年輕了,所以當她掉轉矛頭,他便驀然生出一種自己也不敢相信的退意。
又或許是她實在太平靜了,好似慘澹過往並不發生在她的身上,也不會給她留下任何痕跡,像個局外人。
寧聽瀾太了解她,也太熟悉她了。
「看來我們太久沒見,你也沒有變成我想像中的那樣——我還以為這麼多年過去了,你總該成熟些,懂得這世上的不得已。」他神色微妙地說,「可我沒想到你一點都沒變。」
沈如晚問他,「是變了好,還是不變好?」
寧聽瀾一時竟答不上來。
「變有變的好,不變有不變的好。」他許久才說,「只是像現在這樣,就不太好了。」
不管她是心無旁騖追求道義,還是心生凡念淪於世俗,能為他所用就是好,若像現在這般鋒芒指向他,那就不好。
終歸還是他掌中一柄青鋒,任他評說。
沈如晚靜默了片刻。
蕭疏的煙氣拂過她鬢邊,撩動她發梢微微顫動,輕輕地落在她頰旁,映出那清疏秀麗的面容上的沉寂無言。
「是麼?我也覺得,從前教我問道問心、無愧於心的掌教很好,像現在這樣,很不好,也很不體面。」她過了一會兒,靜靜地開口,「我來,就是為了讓你體面些的。」
這世上還有什麼是她不敢的呢?又有什麼值得她猶疑?
他回了蓬山,便已是習慣使然,凡事權衡利弊,寧願曲折周旋,慢慢謀一個得償所願,可卻忘了,沈如晚從來不是這樣的性格,也根本不需要。
她寧從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沒辦法,誰教這青天也厚愛她,予她翩然一身仙骨,還要給她一顆無欲則剛的仙心呢?
看來當初在歸墟取名字時是取錯了,這個「曲不循」該是她的名字才對。
曲不詢想到這裡,不知怎麼的,唇邊竟生出一點微不可察的笑意來,「我知道——我是問你怎麼上來的。」
沈如晚輕描淡寫地說,「還能怎麼上來?自然是飛上來的,路上是有人想攔我,難道我就沒學過法術嗎?」
九道天門關橫亘渡厄峰前,被她說得這樣雲淡風輕,好似鎮守殺陣的修士全是蓬山剛入門的小弟子,根本不值一提。
曲不詢當然不會信她這輕描淡寫的話,渡厄峰的九道天門關他比誰都清楚,心緒凝在那裡,反倒語塞了,說不出話來,半晌搪塞出一句輕輕的話,「何必這樣險?我也不是出不去。」
他仿佛在責備,可輕得不能再輕,實在叫人聽不出半點責怪的意味。
沈如晚卻是驟然神容冰冷,冷冷望了他一眼,「難道我就眼看著你一直被關在這裡?你是我帶回來的,自然要跟著我走。」
她還是那麼壞脾氣,還帶著理所當然的自行其是,可在他眼裡卻像是連每根頭髮絲都帶著別樣的鮮活,心情不佳便不容反駁,「我的人,我當然要帶走。」
曲不詢遙遙看著她,只覺心口那道陳年舊傷忽而生出酥酥麻麻的異樣,按不下也掩不去的笑意就在唇邊,壓也壓不住,只得低頭悶聲笑了。
「是,是,都聽你的。」他低低地笑了一聲。
他們一來一往對答極快,竟好似當作寧聽瀾不存在一般,又忽而誰都不再說,短暫的對話後同時靜默,說不出的默契。
寧聽瀾的眼神止不住地變化著,在沈如晚的臉上仔細地打量,好似想找出些詭異的端倪,可最終一無所獲。
於是他的笑容也淡了,不動聲色地望著沈如晚,「我從沒想到會這麼見到你。我印象中的沈如晚應當是個行正道、走正路的人,而不是視蓬山法度和威嚴於無物,就這麼仗著自己的修為闖進渡厄峰。」
「你以為你在行公義之事?所以行非常之手段?錯!大錯特錯!」寧聽瀾沉聲說,「你在眾目睽睽之下強闖渡厄峰,只會讓蓬山弟子、讓天下人有樣學樣,學你這般無視規矩、恣意妄為。法度失了威嚴,只會讓狂徒和宵小有機可趁。」
「你以為那些宗門長老和閣主是本性迂腐,所以才按兵不動嗎?他自願進渡厄峰,難道是因為他在歸墟把腦子摔壞了嗎?」寧聽瀾指著身後的長孫寒說,「是因為他們還心懷敬畏。他們知道仗著實力恣意妄為只是自取滅亡。」
寧聽瀾冷冷凝視著沈如晚,這一刻他當真像個諄諄教導徒弟的嚴師,「我早就和你說過了,你要想維護道義,就要學會摒棄無益的雜念和衝動,而不是意氣用事,恣意妄為。」
沈如晚默不作聲地站在那裡。
她又像是回到了很多年前,那時寧聽瀾也這樣沉著地站在她面前,有時鼓勵,有時開導,有時訓斥。
平心而論,寧聽瀾教過她許多東西,在她後來的日子裡也被證明並非無益,也許就像寧聽瀾自己說過的那樣,若沒有他,她也不會是如今的沈如晚。
可人生奇妙就奇妙在,所有慷慨饋贈都早有代價。
「蓬山的法度若亂,是因我而亂嗎?」她問,語氣很平靜,「掌教,我也是有樣學樣。」
蓬山掌教本身就是那個視法度道義於無物的人,又哪來的資格去管束別人呢?
若要說帶壞風氣,也得從寧聽瀾這個掌教先數起。
寧聽瀾被她堵回來,有種微妙的胸口滯澀感,也許是她終究擁有過人的實力,而他已經不再年輕了,所以當她掉轉矛頭,他便驀然生出一種自己也不敢相信的退意。
又或許是她實在太平靜了,好似慘澹過往並不發生在她的身上,也不會給她留下任何痕跡,像個局外人。
寧聽瀾太了解她,也太熟悉她了。
「看來我們太久沒見,你也沒有變成我想像中的那樣——我還以為這麼多年過去了,你總該成熟些,懂得這世上的不得已。」他神色微妙地說,「可我沒想到你一點都沒變。」
沈如晚問他,「是變了好,還是不變好?」
寧聽瀾一時竟答不上來。
「變有變的好,不變有不變的好。」他許久才說,「只是像現在這樣,就不太好了。」
不管她是心無旁騖追求道義,還是心生凡念淪於世俗,能為他所用就是好,若像現在這般鋒芒指向他,那就不好。
終歸還是他掌中一柄青鋒,任他評說。
沈如晚靜默了片刻。
蕭疏的煙氣拂過她鬢邊,撩動她發梢微微顫動,輕輕地落在她頰旁,映出那清疏秀麗的面容上的沉寂無言。
「是麼?我也覺得,從前教我問道問心、無愧於心的掌教很好,像現在這樣,很不好,也很不體面。」她過了一會兒,靜靜地開口,「我來,就是為了讓你體面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