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了共同的熟人作為紐帶文哥兒與成國公聊起天來便放鬆了許多。

  獨自乘車的朱厚照起初還正襟危坐坐久了就開始覺得乏味開始往兩邊的街道張望。

  南京的碼頭周圍非常熱鬧主要原因在於整個江南往北方運輸的物資都要先在南京集中轉運,每年大概要有兩三百萬石的糧食通過南京運輸到北京。如今碼頭一帶倉庫林立,放的大多是等待北運的漕糧。

  光是漕糧運輸這樁要緊任務,就足以讓南京這邊的碼頭成為整個江南最忙碌的地方。

  即便成國公朱輔已經安排五城兵馬司的人提前清場,還是能看到不少百姓遠遠等著圍觀太子出行。

  朱厚照看見遠處攢動的人頭,不由自主又坐直了一些。

  太子入城,走的自然是正陽門,沿途經過的街道其實並不多,入了正陽門就是由應天府官員們辦公的外衙區域,筆直的御道兩側分布著熟悉的六部五府衙署,再往裡走更是有文哥兒從小走慣了的長安東門和長安西門!

  簡直有種回到家的感覺!

  這當然是因為北京皇城當初是比照著南京皇城來建的,形制以及名稱基本都是朱棣命人依葫蘆畫瓢搬到北京去。

  朱厚照也覺得南京這座紫禁城怪熟悉的。

  一行人恭送朱厚照入東宮,南京光祿寺便忙碌起來,著手為下午的文華殿開宴做準備。抵達目的地的第一件事,當然是要搞聚餐!

  本來文哥兒應當在長安街會同館一帶落腳,結果朱厚照嫌棄到了南京還要整天宣召來宣召去,直接讓谷大用把東宮幾處空房收拾出來,把文哥兒和楊慎他們的住處都安排在東宮。

  左右南京這邊就朱厚照一個主事的,文哥兒他們住在東宮沒什麼禍亂後宮嫌疑。

  當然了,有這個待遇的也只有楊慎這個玩伴以及文哥兒他們這幾個詹事府官員,康海他們這些剛入朝沒滿一年的庶吉士還是得老老實實住到長安街去。

  朱厚照對於這種天高任鳥飛的狀態非常滿意,他把成國公等人打發走了,就開始興奮地領著文哥兒他們在南京皇城到處逛,好奇地研究起這邊與京師有什麼不同。

  就戶部那種摳摳搜搜的態度,連正在住的宮殿都不太情願掏錢修,更何況是已經好幾十年沒人住的南京皇城?他們一路走過去,有許多宮殿都是宮門緊閉,看不見裡頭的情況。

  估計裡面都挺破敗。

  太子南巡的消息傳到南京滿打滿算也就年前年後這幾個月的功夫,應天府這邊能召集人手把東宮和文華殿這些地方修繕一新已經很難得了!

  趁著聚餐還沒開始,文哥兒建議去文淵閣逛一逛。

  這一提議得到楊慎他們的一致認可,都是讀書人,哪有不愛逛藏書樓的?南京文淵閣可是曾經的國家圖書館!

  即便正統年間遭了場大火,這些年也陸陸續續增補了不少書籍,非常值得他們去走一遭。

  文淵閣離文華殿頗近,逛完圖書館正好去赴宴!

  朱厚照興致勃勃地來到重建後的文淵閣,發現裡頭的格局和京師也沒什麼不同。他從小跟文哥兒逛多了文淵閣,見這邊沒什麼新鮮的,頓時有些失望。

  文哥兒便把接下來他打算出門搜集圖書的事給朱厚照講了。

  太子出行的儀仗太招搖了,他打算輕裝簡行出去尋訪江南藏書家,這樣也能稍微了解一下地方上的情況。

  文哥兒和朱厚照商量起來:「殿下不想去的話可以自行安排行程,只是每日得上完課才能出去。」南京翰林院這邊得知朱厚照要過來,早就緊鑼密鼓開始備課了,絕對不會讓朱厚照有機會落下學習進程!

  朱厚照立刻說道:「孤也要去!」

  微服出行一聽就很有意思,比帶著太子儀仗出去要有意思多了!

  文哥兒道:「等這兩日忙完了我們再出去。」

  朱厚照連連點頭。

  當晚朱厚照在文華殿宴請應天府諸官,連蘇州等地的知府也聞訊前來拜見他這位太子。文哥兒懷疑他們是過來認臉的,省得太子微服到他們那邊他們卻認不出來!

  第二天朱厚照就要去鐘山祭拜太祖朱元璋。

  文哥兒也是第一次到孝陵去,看著周圍的青山綠水也覺心曠神怡。

  孝陵附近有連片的皇家園林,並不是觀賞性的林苑,而是棕園、漆園、桐園之類的實用性木材園圃,全是種來造海船以及給皇宮修修補補的。

  周圍還有花果園、薑菜園之類的園子,昨天他們吃的蔬菜瓜果很多都是這邊產出的。

  可以說是很努力地想打造大明皇城的菜籃子工程了!

  可惜後來遷都北京,這皇家菜籃子就用不上了,估摸著只剩下香稻田裡的糧食還能通過南糧北運這個大工程送到京師去。

  文哥兒跟著朱厚照正兒八經地到孝陵祭拜了太祖,看著蔥蔥鬱郁的皇家林場和皇家菜園子,忍不住在邊上慫恿起朱厚照來:殿下啊,咱有這麼大的園子在手,不種點玉米實在可惜了!

  江南一帶丘陵多雨水也多,春秋兩季都有種玉米的條件。

  土豆倒是比較困難,後世江浙一帶要大規模種植土豆大多都是從東北或內蒙購買「種薯」,自己很難留種。現在的運輸條件遠不如後世方便,想大規模運輸種薯過來不太方便,還是種玉米好點!

  至少玉米種子運輸起來方便許多,隨便來一麻袋都夠種老大一片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