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文哥兒才不信他的鬼話。

  這小子分明就是想躲懶!

  好在文哥兒也不是愛糾結的人,瞅著楊慎感慨了幾回就不提這事兒了。這條運河他已經走過幾回,算起來已經非常熟悉,沿途有什麼好景致便叫上朱厚照他們出艙賞玩。

  船行至南京正碰上花開時節,沿岸有段路開滿了瑩白如雪的瓊花。文哥兒對朱厚照說道:「據傳當年隋煬帝很喜歡瓊花,特意開鑿大運河到揚州看花!不提這說法是真是假,這花一叢叢開滿兩岸還真挺好看的。」

  朱厚照本來對賞花興致不大,但是聽說隋煬帝挖這麼大一條運河只為看花,頓時就覺得沿岸那些雪白的花朵兒變得格外不同起來。

  相比於隋煬帝下揚州的排場,他們這一行人都算是輕裝簡行了,帶的人遠沒有皇帝出行那麼多。

  不過朱厚照到底是太子,前前後後也算組了個龐大的船隊浩浩蕩蕩地南下,他們乘坐的船隻被牢牢地護在中央,極大地降低了出現意外的可能性。

  船隊抵達南京的時候,碼頭已經被清場了,南直隸官員全都在碼頭上嚴陣以待,翹首盼著朱厚照這位太子順利抵達。

  有文哥兒每天組織的各種讀書會、交流會(甚至還有牌友會),一路上倒也不算無聊,連朱厚照這麼愛玩愛鬧的人都安安分分地坐了一路的船。

  當然,朱厚照還是盼著能下船痛快地玩。

  船一靠岸,朱厚照的心就飛到岸上去了。若不是看到了南直隸官員齊齊等著迎接他們一行人,他恐怕就要直接往南京街巷裡面鑽了。

  碰上外頭的官員,朱厚照還是會努力裝裝樣子的。他收回邁得老大的腳步,擺出極有威儀的模樣領著文哥兒等人下船。

  為首的南京守備乃是成國公朱輔,算是南直隸的武官之首;緊隨其後的是應天府府尹吳雄,算是應天府的文官之首。

  他們身後還跟著許多文哥兒叫不出名的應天府官員。

  看到這陣勢,文哥兒只能感慨太子出行果然不一樣。

  還是自己出門更輕鬆!

  來都來了,文哥兒也沒怯場,從從容容地上前向成國公等人見禮。

  作者有話說:

  全勤,卒!

  月初例行的毫無原因的沒有精神……

  *

  註:

  ①康海這一科,有明朝文壇「前七子」裡面的三個,康海,何景明,王廷相

  目前前七子已經正面出現了,李夢陽,王九思,康海,何景明,徐禎卿,其實還有個邊貢和文崽是同科,絕對不是我忘了寫(bushi

  看到段何景明和李夢陽的介紹:【兩人為詩文,初相得甚歡,名成之後,互相詆諆。夢陽主摹仿,景明則主創造,各樹堅壘不相下,兩人交遊亦遂分左右袒……錢謙益撰《列朝詩》,力詆之。】

  -

  【名成之後,互相詆諆】

  所以李夢陽和何景明也反目成仇了!

  李夢陽啊李夢陽,你為什麼和所有人反目成仇!(bushi

  -

  據說錢謙益在「水太涼」後心痛地分析大明國運為何衰落,思來想去認為是前七子大力提倡洗稿式復古運動破壞了大明文運,所以他狂吹李東陽,痛罵前七子(?)

  錢謙益:咱亡國的鍋總要有人背,就是你了,前七子!

  第434章

  太子要來應天府這邊還真做了不少準備。

  早些年南京皇宮還是收拾得挺齊整的,可惜後來遷都久了,南京這個「備份」皇宮也逐漸疏於打理,最令人心痛的是正統十四年的一場大火把南京文淵閣給燒了宋元以來的各種秘本皆消失在火海之中。

  連書都能給燒光其他地方的情況就更不用說了。

  當初丘濬入閣後乾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應天府這邊把文淵閣給拾掇拾掇燒剩的書抓緊保護起來,缺了的書給補齊。可見他老人家惦記慘遭大火焚毀的南京文淵閣許多年了!

  當然正統十四年發生了另一件更引人注目的大事:英宗皇帝直接被人困在土木堡回不來了。

  可見燒書這事兒大抵是真的不太吉利。

  想到丘濬心心念念記掛著南京這邊的藏書情況文哥兒準備等安頓下來就去文淵閣看看重建得如何了。

  要是有機會的話,接下來他還想去拜訪江南藏書家搜羅些遺落民間的書籍。

  即便這些年朝廷一直在搜集天下藏書,有些書還是得親自去借才能借到的。

  畢竟不是人人都會聽從那薄薄的一紙詔令。

  三顧茅廬尋訪典籍不正是翰林院該幹的事嗎?

  文哥兒正在心裡羅列著接下來要拜訪的名單朱厚照已經登上車架前往南京皇宮。他牽過應天府準備的馬匹,利落地翻身上馬跟著成國公一行人隨行於車架兩側。

  成國公朱輔見文哥兒動作利索,那高大的駿馬在他身下也服服帖帖,不由笑著夸道:「聽聞王修撰騎射功夫了得,得空了可以來我們校場玩玩。」

  文哥兒樂道:「是誰在您面前夸的我?」

  勛貴之中能夸文哥兒的還能是誰當然是張侖這個英國公府長孫。

  土木堡之變時英國公張輔和成國公朱勇都身死土木堡、鷂兒嶺一帶兩家的遭遇可以說是同病相憐了張懋襲爵後兩家還一起去當地祭拜過他們那屍骨無存的親爹。

  如今他們兩家一個搞京師治安一個搞南京治安都是勛貴之中比較說得上話的,小輩之間自然也有往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