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一清接過酸筍罈子,遞給胡氏讓她拿去廚下放好自己坐下與文哥兒聊起少年時在廣東的經歷。聽說楊一清曾在廣東化州待過好些年又隨父親在湖南巴陵住過幾年文哥兒只覺羨慕得不得了。

  若是算上老家雲南,楊一清是貨真價實的擁有好多個故鄉啊!

  文哥兒不免要問起楊一清都嘗過什麼地方特色美食能不能給他露上一手。

  楊一清道:「既然是地方特色離得遠了哪裡吃得上?」

  文哥兒聽後頗為遺憾,是這個道理沒錯,離了當地的水土和氣候很多吃食就沒那個味道了。

  好在楊一清也沒讓他太失望,還是取了包化州老鄉送的化橘紅給文哥兒泡茶喝說這東西是嶺南風物,那邊瘴氣濃重,常居其間容易生病,常年熬製茶水湯藥驅邪避瘴像這化橘紅便有止咳化痰之效算是化州一大特產。

  楊一清笑著說道:「我在陝西有段時間咳嗽不止有人給我捎了一包土產過來我連喝了好幾天便好些了。」

  文哥兒聽說還有如此奇效自是積極地跟著喝了幾口煮出來的茶水。

  這時王九思他們也到了。

  作為陝西讀書人,他們見了楊一清都先喊了聲「恩師」。

  楊一清道:「不必如此拘禮我如今也不是陝西督學了都自在些就好。」

  人楊一清也就說句客氣話文哥兒卻是會當真的二話不說就把王九思他們喊去占領楊家廚房,捋起袖子忙活起來。

  想想王九思他們在家是個沒碰過菜刀的小少爺,自從被文哥兒拉進新社這個活動經費不怎麼充足的年輕人團體,逐漸也就習慣了每次聚餐都得自己動手的光榮傳統。

  徐經這個江陰巨富加入新社後倒是提出過要為大夥提供活動經費,可惜被文哥兒堅定地拒絕了,並且要求徐經在不差遣僕從的情況下全面掌握燒火技能。

  徐經從未見過如此離譜的要求。

  不過燒著燒著也就習慣了。

  如今徐經已經被文哥兒訓練到每次需要集體下廚就積極占據燒火位,爐火純青地為大夥掌控火候。

  胡氏見這群年輕人忙得熱火朝天,根本沒自己可以插手的地方,只好把廚房讓給客人們,自己去招待隨著家中男人過來拜訪楊家的女眷。

  師弟楊一清喬遷新居,李東陽這個當師兄的自然會過來熱鬧熱鬧,他與楊一清少年時都是被人以神童出身舉薦到翰林院讀書的,兩人相交多年,情誼比旁人要深厚許多。

  李東陽倚著楊一清感慨:「你可算是回京師來了,平時我一封信送去陝西,都不知道你什麼時候能收到,更不知道你什麼時候能回信。如今我們師兄弟間有什麼想說的,走幾步路就能找到人!」

  楊一清也是個善談的,他與李東陽少年時便酷愛湊到一起指點江山,兩人寫的文章可都是極有名的。他笑道:「都說遠香近臭,說不準我以後天天在你面前晃悠,你就開始嫌我煩了。」

  一群人正隨意地閒談著,飯菜的香味就飄了出來,叫大夥都覺得有點餓了。隨著飯菜陸續上桌,楊一清不由親自去尋文哥兒他們,讓他們別忙活了,也坐下來一起吃。

  結果他才剛走到廚房門口,霸道的酸筍味就從裡頭飄了出來……

  文哥兒正把酸筍放進鍋里爆炒,嫩黃的筍片間點綴著紅艷艷的辣椒,看起來可謂是色香味俱全。考慮到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吃,他沒有直接把酸筍放進米粉里,而是盛起來讓大夥自己按個人口味添加。

  別看他年紀不大,做起菜來卻很有一手,連楊一清看了都頗覺稀奇。

  楊一清邊招呼他們去坐下吃飯邊朝文哥兒笑道:「看來你小子不僅會吃還會做。」

  文哥兒道:「誰不會幾個拿手菜啊?三先生都會!」

  文哥兒是在李東陽他們這堆最愛搞聚會的人之間長大的,早把李東陽他們的絕活都學了個七七八八,誰家有什麼拿手好菜更是門兒清。

  一群人熱熱鬧鬧地在楊家吃了頓喬遷飯,文哥兒親自炒的酸筍大受好評,都覺得酸香爽口特別下飯,他們能就著這盤酸筍吃個三大碗米粉!

  當然,來的人多了,其他菜也沒留下多少,最後基本看不到什麼剩菜。

  李東陽還喝了個大醉,被人扶著送回家去。

  楊一清喝得沒李東陽多,但也有幾分醉意,客人散去後便獨自坐在那兒喝茶醒酒。胡氏見了,端了些點心過來給楊一清送茶,嘴裡說道:「你少喝點濃茶,喝也得吃點茶點墊著。」

  楊一清聞言點點頭,伸手拍拍胡氏的手背說道:「辛苦你了。」

  胡氏笑了起來:「有什麼辛苦的。」

  她嫁到楊家沒幾年,身上就有了誥命,丈夫四十出頭就是正四品官,與閣臣乃是同門師兄弟,誰見了她都得給幾分笑臉。她在家裡不用侍奉公婆,什麼都能自己做主,日子輕鬆得很。

  唯一不太如意的可能就是子嗣問題,楊一清的身體情況要不了孩子。不過子嗣什麼的也不是非要她自己生不可,丈夫都說了,兄弟家中的孩子她可以挑看著順眼的過繼過來。

  胡氏對這樣的生活是極滿意的。

  另一邊,文哥兒在人楊一清家霍霍了半天,還揣了包化橘紅去找老丘,說這可是廣東特產,說不準能叫老丘喝出家鄉的味道!

  這種借花獻佛的事他幹得再自然不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