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九思:「…………」

  笑死,根本唱不出來。

  文哥兒心滿意足地聽了首曲子,又聽康海這個後輩膽大包天地揭前輩的底,頓時樂了。

  誰剛學的時候不是對著譜子研究半天,最後哼哧哼哧東拼西湊勉強擠出成品來!

  真要是十幾二十歲就寫出絕世佳作,那必然是天才無疑了。

  可世上又有多少天才?

  看到大家都一樣他就放心了!!

  文哥兒當場慫恿王九思再來一首,就唱他自己填詞的《折桂令》好了。

  王九思:「……」

  王九思表示他要和文哥兒以及康海絕交!

  既然王九思不樂意,文哥兒自是不會強人所難,只積極地向王九思兩人請教三弦和琵琶該怎麼彈。尤其是三弦,他都沒怎麼見過來著,怎麼用三根弦彈出千變萬化的曲子!

  王九思和康海見他興致這麼高,也給他教了點入門指法。

  文哥兒興沖沖地彈到飯菜上桌,才被香味吸引走,再次回到飯桌上大快朵頤。

  這些年來晉商、陝商因為臨近邊境,送糧方便,所以靠著開中法賺得盤滿缽滿。關中商賈自也多不勝數,西安府又是商賈們南來北往、東奔西走的交通樞紐,自然匯聚著各地的物產和美食。

  光是從街上行人時新的衣著打扮來看,就足以看出關中的富庶!

  唯一比較缺乏的,可能就是蔬菜了。別的地方春天已經吃上蔬果了,陝西這邊很多東西都還種不活。

  這也是文哥兒他們沒急著趕去陝西行都司的原因,冬春之際的陝西甘肅都不太適合作物生長。不過也因為這樣的地理和氣候,這邊種出來的作物都飽滿而美味。

  文哥兒覺得自己要是生在關中,頓頓都是香噴噴的麵食,早就已經橫著長了!

  他頗為感慨地看著李夢陽等人,直說什麼「讀書使人瘦」,接著又埋頭幹了一碗熱騰騰的扯麵!

  李夢陽等人:「…………」

  說實話,跟這小子同桌吃飯多了,他們都感覺自己要橫著長了好嗎!

  看他吃得這麼香,誰能忍住不多續一碗?

  於是眾人又把目光轉向王守仁這個親哥。

  家裡有這麼個弟弟都沒長胖,定力果然了得!

  一頓飯在大家相互感慨「你沒胖真是奇蹟」之中結束了。

  吃飽喝足,文哥兒才和康海他們這些關學傳人聊起了張載的學術思想(套殼版)。

  學術研究,要從生員抓起!

  康海等人聽得有些恍惚。

  他們心裡和王九思他們一個想法:這真的是關學的內容嗎?難道是他們涉獵太小,沒能讀懂張師真意?

  座中有個叫馬理的,乃是三原宏道書院教出來的年輕人。

  前些年王恕因為朱祐樘的挽留沒能回歸鄉里,為緩解思鄉之情派兒子回鄉創辦宏道書院,也算是為家鄉辦了點實事。

  聽文哥兒引經據典探討關學,治學嚴謹的馬理自是聽得十分認真。

  等聽到自己不太能理解或不太能接受的部分,他才忍不住皺起眉頭來。

  不對,這不太對!

  他讀過張載的著作,根本沒有這些內容。

  馬理不由開口提出質疑。

  文哥兒一聽有人在認真思考,頓時就更來勁了。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理越辯越明!

  他就喜歡這種愛動腦子的年輕人!

  這本來就是廣撒網,能撈幾條魚就撈幾條魚!

  文哥兒立刻熱情地詢問馬理怎麼稱呼、來自哪裡、師從何人。

  沒等馬理自己回答,其他人就代為吹噓一番,表示這位就是他們楊督學讚不絕口的生員之一!

  當時楊一清是這樣夸的:「康之文辭,馬、呂之經學,皆天下士也!」

  康海寫文章的水平,馬理、呂柟的經學水平,那都是當得起「天下士」這個名頭的!

  馬理這人出了名的能言善辯,他自幼聰慧過人,十五歲時便已經聞名鄉里。他也不是死板的理學家,相反,他本人研究五經時也經常推陳出新,提出不少有趣的「新義」。

  前些年馬理聽聞三原前輩王恕派兒子歸鄉創辦宏道書院,第一時間前去求學,如今已經被書院舉薦到楊一清這邊準備讓他今年正式下場應試。

  文哥兒一聽,是楊一清狠狠誇過的學生,而且還曾就讀於王恕創辦的書院,這關係多親近吶!

  看看這名字,馬理馬理,不學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實在可惜了!

  他很是熱絡地拉著馬理聊起天來,主要是說,你知道不,你們陝西提學官楊督學,我師叔;你們三原前輩王閣老,如今住在我們長安街,我還去他家蹭過飯!

  四捨五入一下,我們怎麼看都算是老熟人了對不!

  馬理:「…………」

  這小神童說的話都是聽起來有那麼一點道理,細品又覺得他純粹是在胡說八道。

  兩個人就著文哥兒提出「新關學」理論深入辯論了半天。

  馬理覺得文哥兒確實有很多有趣的奇思妙想,文哥兒也從這位自幼酷愛研究經學的關學傳人里淘到許多自己沒注意過新鮮觀點。

  兩邊越聊越起勁。

  滿意,非常滿意!

  眾人一開始還能插幾句嘴,後來就改成在邊上吃吃瓜果喝喝茶,順便輪流記錄一下他們都討論了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