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現在折色錢越來越多,而作為本色錢的寶鈔幾乎已經花不出去……

  簡而言之!

  恭喜豬崽!

  雖然這些年來鈔關稅越征越多,但你老朱家的內庫沒錢啦!

  驚不驚喜!

  作者有話說:

  文崽:歡迎收看走近大明系列節目之豬崽你可知道你為什麼這麼窮!

  小豬:?!

  *

  更新!

  還差區區一天!第八個月的全勤就到手了!!

  *

  註:

  ①《夜航船》:張岱寫的

  他們這些古代暢銷書作者起書名都蠻有意思的,比如什麼《菜根譚》《圍爐夜話》《小窗幽記》……

  【全都買了但沒看

  ②明軍北伐路線:參考《中國歷史地圖畫卷》

  ③……可能還有一些引用,但是有點餓了,下次一定記住引用了啥!

  第355章

  作為準文官苗苗文哥兒略一思忖,覺得這事兒沒毛病。

  國庫用來幹什麼的?當然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用來做那些有益於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大事!

  內庫用來做什麼的?用來賞賜皇親貴胄或者供給宮中貴人們日常花銷以及舉行各種宗教儀式(比如宮中的太皇太后和太后一個信佛一個信道那宮中就會輪流舉行各種佛道相關活動)。

  這麼一考慮文官致力於悄悄掏空老朱家的內庫似乎也無可厚非。誰叫你們連名目上都沒能「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呢,你們輸在了起跑線上啊!

  對於這種雙方大佬你來我往激烈博弈的大議題文哥兒還沒啥資格參與。他只憑藉著戶部分司這邊透露出來的數據暗搓搓算了個帳就跟李夢陽他們一起到街上遛彎去了。

  紙幣這東西能不能推行開去,主要是背靠國家公信力。

  百姓不信任你,商賈不承認你連官員自己都不想用,這玩意自然推行不起來。

  倒不是說大明不強盛事實上這個時期的大明不管是經濟還是軍事都是非常強大的,只可惜朝廷沒幾個人是懂經濟的。

  想要支撐起完備紙幣體系,讓大家都以花大明寶鈔為榮,就大明現在這個經濟理論水平還遠遠不夠。

  像朱元璋和朱棣那會兒錢不夠用了就瘋狂印鈔想要多少印多少這寶鈔能有用嗎?有他們開了這樣的壞頭就不能怪上至官員下至百姓都對大明寶鈔不信任了。

  誰知道你老朱家會不會一拍腦袋又印一波新的?

  大家辛辛苦苦攢的錢你一注水就啥都買不了了擱誰誰能樂意啊?

  沒看見元朝只幹了不到一百年整個經濟體系就全面崩潰了嗎?

  朝廷自己把這事兒當兒戲,就不能怪百姓不信任你了。

  執政者沒有足夠的經濟學素養這種情況下一定要推行寶鈔無疑是禍害百姓。

  人家存一輩子的錢你一個決定就給霍霍沒了回頭你挨的罵一準比王安石還多!

  現在問題來了怎麼提高執政者的經濟學素養?

  文哥兒敲了敲自己的腦殼,覺得這事兒有點難辦。

  等他回京一定要找楊廷和以及費宏探討探討,楊廷和是雜學專家,跟老丘一樣什麼都學,費宏又是個熱愛卷死別人的傢伙,跟他們討論討論一準能有收穫!

  回頭找費宏定製一個文武百官培訓教程,爭取讓官員們也干到老學到老!

  文哥兒正琢磨著,鼻頭就聞到股香香的味道。他循著香氣找了過去,看到有人在賣托板豆腐,新鮮點出來的熱豆腐,放在削得平直筆挺的長條托板上,客人們可以直接就著托板嘗到熱騰騰的豆腐。

  吃法怪新鮮的!

  文哥兒二話不說掏錢要了一板,一口咬下去,只覺又香又嫩,豆香十足。他跟攤主一聊,才知道這托板豆腐的由來。

  臨清這地方是各地舉子赴考的中轉站,經常有天南海北的考生匯聚於此。

  據說是當初有個舉子進京赴考,錢都花光了,抵達臨清時餓得頭暈眼花,氣息奄奄地躺在樹下不知如何是好。

  旁邊有個賣豆腐的老伯見他這般可憐,十分同情地取了塊木板盛了些豆腐給他充飢。

  後來這個舉子金榜題名,還當了巡按御史過來臨清一帶巡查。

  這位巡按御史特意來找老伯,笑著問老伯還認不認識他。兩邊敘過舊以後還讓老伯再用托板給他盛豆腐吃,說是就記著這味道!

  有了這麼一段佳話,臨清一帶便頗為流行托板豆腐這種吃法。

  保不准自己吃了以後也會金榜題名當個巡按御史呢!

  文哥兒聽得心向神往。

  這可不是普通的豆腐,而是巡按御史吃過的豆腐!

  他吃著吃著又嘆起氣來。

  賣托板豆腐的攤主奇道:「小娃子,你嘆什麼氣?」

  文哥兒道:「我當不了御史!」

  攤主道:「你彆氣餒,我看你才十歲出頭,怎麼就當不了?一準能當上的。」

  李夢陽在邊上笑道:「這你就有所不知了,別看我這師弟年紀小,他去年便已經三元及第當了狀元,朝廷給他授了六品的翰林修撰,比巡按御史還高一品,他往後是沒機會去當巡按御史了。」

  攤主既驚又奇。

  他們也聽說去年出了個九歲的狀元郎,只是沒想到這位大明年紀最小的狀元郎居然就在自己眼前!

  聽聽這小孩說的都是什麼話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