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最先到的還是汪機,他出身醫學世家,家中世世代代都學醫,自己又遍讀醫籍,受到文哥兒的熱情相邀後便收拾行囊北上。

  當初汪機跟著他祖父來他們家幫忙診脈,還只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小伙,如今也蓄上須了,大抵是想著俗話里常說的「嘴上無毛辦事不牢」,才著意養出把好鬍子來充門面!

  文哥兒聽聞汪機到了,自是熱情邀他到家裡作客,說是祖父祖母年紀大了,托他登門給診個脈。

  兩家也算是有點兒交情的故人了,汪機自然不會拒絕,背著藥箱登門給王家上上下下都診了一輪脈,望聞問切一通流程走下來,給了個「一切都好」的結論。

  文哥兒高興不已,極力留汪機吃了頓便飯,第二天就領著他去太醫院跟大夥一起討論《本草》哪些條目該刪、哪些條目該留。

  汪機才剛安頓下來沒多久,張靈他們也到了。

  路上周臣已經知曉自己的《乞兒圖》得以上達天聽,並且經由翰林院與內閣輪番歌詠。

  雖說大夥主要還是夸太子朱厚照,可整件事的起因可是他的《乞兒圖》,這讓他不免心情激盪。

  對於他這樣的小老百姓來說,能得到天子、太子以及一眾達官貴人的認可還是很不容易的。

  一行人抵達京師時,文哥兒還在兢兢業業地上衙,沒法到碼頭接他們。他們徑直到老地方(大興隆寺)安頓下來,第二天便被文哥兒直接逮去幹活。

  連文徵明都沒被放過,趁著庶吉士還沒開課瘋狂畫圖,爭取每種藥草都能做到根莖葉花果實一應俱全。

  基本都是太醫和學徒們畫個大致特徵,他們根據草圖和描述儘量細化,最後經由至少五位太醫打了圈才算正式定稿。

  前頭已經畫出來的配圖若是不能達到這個標準,還得推翻重畫!

  文哥兒把配圖以及修圖的事一股腦兒全交給文徵明負責,文徵明這人性子慢,做事十分細緻,一準能把控好每一個細節。

  文徵明他們還沒回過味來,已經被文哥兒安排得明明白白。

  張靈和周臣還沒來得及把宮中頒下來的任命誥書捂熱、好好體會體會頭一回吃皇糧的快樂,眼前已經堆滿了干不完的活,每天連夢裡都是那些枝枝葉葉。

  那些個白鬍子白眉毛的太醫平時瞧著不聲不響的,現在不知怎地變得事兒特別多,一個葉子的形狀大小沒畫對都要跟你掰扯半天,你不好好聽他就痛心疾首地說「藥弄錯了可是會耽誤人命的」。

  弄得他們都莫名緊張起來,每天一睜眼就是滿腦子藥草特徵,偶爾碰上沒見過的花花草草還忍不住湊上前去觀察它們的根莖葉花果實……

  其實太醫們一開始也沒有這個勁頭,畢竟翰林院都快把他們踢開自己幹了,他們哪會上趕著湊上去?

  這不是文哥兒天天往太醫院跑,每個條目都正兒八經地徵求他們的意見,還一個勁地說什麼「我記得您上次那個醫案里用過這味藥,不如您來說說效果如何」「您上次就是用這個方子救人一命,太妙了哇」。

  人王小神童一個外行都做到這種程度了,他們能拒絕嗎?

  當然只能認真起來!

  至於文哥兒這傢伙,見太醫院這邊幹得熱火朝天,立刻拿他們作為範例,試圖去壓榨《本草》項目組內其他勞動力(翰林院參與修書的一干成員)。

  先壓榨幾個親近的朋友樹立典型,再用典型去壓榨——哦不,去影響其他人,多好的計劃對不對!

  絕對沒有以晚輩身份催促前輩努力幹活的意思!

  翰林院裡都是什麼人啊?誰都能看出文哥兒是什麼個想法。

  只是他們看到文哥兒整理出來的那部分成稿後也不由精神一振:啥?這是咱們修的《本草》?翻翻內容好像有點熟悉沒錯,可是這版面、這內容、這插圖,嘶,印出來得多好看……

  哪怕自己不是學醫的,都想收藏一本!

  而且大家這一整個夏天不是吃文哥兒送的瓜果就是喝文哥兒送的飲子,太醫院那邊都幹得熱火朝天了,他們自然也沒好意思繼續磨洋工。

  修書他們才是專業的,絕不能丟了翰林院的臉!

  丘濬也算是這次修《本草》的總負責人,文哥兒見進度很是喜人,便拿著修好的那部分成稿去給他看。

  丘濬接過稿子翻了翻,眉頭慢慢舒展開來。

  這《本草》修了將近三年了,一直沒什麼大動靜,翰林院那邊每次交上來的都是照著前頭往下修的概要。

  既然都是比照著前面的格式來修的,丘濬也就沒多去翰林院那邊走動,只讓更年富力強的謝遷去跟進。

  眼下看到這讓人眼前一亮的成稿,丘濬心裡喜歡得很,嘴上卻免不了要說上文哥兒兩句:「這些虛頭巴腦的玩意都是你給整出來的吧?」

  文哥兒道:「既然是朝廷要印書,那肯定得一次印到最好!朝廷可是匯聚了天下人力物力來辦這件事的,要是辦砸了豈不是很沒面子?」

  他還跟丘濬介紹自己到時候準備來個套印,把最關鍵的藥性介紹和關鍵特徵插圖都刷成鮮艷的紅色,這樣大家看的時候就更能關注重點了。拿出去也賊好看!

  既然是全手工時代,套印也就是肯不肯下功夫去做的事。

  只印兩種顏色還是很省事的,元代就有流傳下來的朱墨二色《金剛經注》,經文印成紅色,注釋印成黑色,甚至還配有朱紅色的插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