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小子在別人面前不是挺有太子威儀的嗎?怎麼到他面前越來越不裝樣子了,小孩子該有的撒潑打滾招數他樣樣都沒少干。

  文哥兒無奈說道:「殿下要出宮須得陛下同意才行,且事先不能告訴旁人,省得有人窺知聖蹤做出什麼不好的事來。」

  朱厚照道:「那我跟父皇商量商量,到時候我悄悄地去!」

  文哥兒麻溜地把皮球踢給朱祐樘:「好,殿下且跟陛下商量妥了再說。」

  各家陸續收到帖子,不管來不來也都回了帖表示祝賀。

  文哥兒逐張逐張把回帖拆開,擬好肯定會來的名單拿給趙氏匯總,又私下裡跟趙氏提了一嘴太子可能會過來的事,讓她先不要跟旁人提起,只稍微準備一下就好。

  太子當然是不可能隨便出宮的,只不過朱祐樘父子倆對他的態度不可用常理揣測。

  事實上文哥兒很清楚自己能以九歲之齡三元及第,除了他從小得幾位名師教導以外,還有這皇家父子倆超出尋常的看重在。

  所以哪怕太子出宮的機率不算大,他還是得讓趙氏先做好準備,省得到時候來個措手不及。

  母子倆商量完冠禮的安排,趙氏拉著文哥兒的手仔細打量他稚氣未脫的臉龐,目光里滿是感慨:「沒想到一眨眼我兒馬上就要加冠了,娘總感覺你還是那小小一個的奶娃娃……」

  她剛嫁給王華當續弦時還未滿二十,不管是主持中饋還是養兒育女都還是生手,有時候見長輩們偏心長孫不免會有些不平。

  後來文哥兒出生了,他自小便貼心又可愛,每日都讓人開開心心。

  無論出去認識了什麼朋友、無論遇到了什麼趣事,他都會回來奶聲奶氣地跟她講。

  再後來有了讓姐兒,他也對妹妹關愛有加,每日都要陪著妹妹玩遊戲講故事,連帶她也在旁邊學到許多趣味十足的新鮮玩法。

  許是因為兒子太懂事了,她只覺自己都沒怎麼操過心,他便已經快快活活地長到九歲。

  等到她逐漸從兒子三元及第的喜悅中緩了過來,心中不免有些憂慮,憂慮他才這么小的年紀,如何承受得住這般多的恩榮與期望。

  朝堂的事她不太懂,可她知道那不是個簡單的地方。

  誰不想平步青雲,誰不想朱衣玉帶、榮顯無邊?所以想取代你那個位置的人多不勝數,你要是表現得不夠好,便會被人想方設法踩到腳下去!

  像文哥兒這樣少年得志的,外頭不知多少雙眼睛盯著,所以他的能力必須比旁人更為出眾。

  哪怕皇帝和太子都看重他,師長們也十分愛重他,他還是得付出十二分的努力才不至於被人說是才不配位或者德不配位。

  這本是許多人求都求不來的際遇,對趙氏這個當娘的人來說卻總忍不住擔心他會不會受不住這樣的重壓。

  自己的兒子自己心疼!

  趙氏說道:「你還小,不必什麼事都做得面面俱到,也不必讓所有人都滿意,凡事盡力就行了,沒必要強求事事都盡善盡美。哪怕是你爹他們這麼大的人了,也會有做不到的事不是嗎?」

  文哥兒頓住,安靜地聽趙氏說話。

  趙氏抬手摸著文哥兒的腦袋緩聲叮囑,「若是在外頭太辛苦了或者遇到了什麼不開心的事,一定要回來跟娘講。娘雖然幫不上你什麼忙,多給你做些你想吃的菜還是可以的……你要是總對娘報喜不報憂,娘反而會自己瞎琢磨,一直擔驚受怕。」

  母親向來是世上最柔軟也最堅強、最愚笨也最聰明的存在。

  即便她們平時什麼都不說,看起來什麼都不懂,卻還是比所有人都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趙氏也很了解自己看著長大的兒子。

  他從小就是極要強極要面子的性格,連練字都要偷偷練到可以見人了才肯拿出去給別人看。

  可是人長大以後就該認識到世上總有些事是做不到的。

  一味地追求盡善盡美只會累垮自己。

  趙氏並不清楚為什麼文哥兒從小便有「我要努力讓大家都喜歡我」的想法,只知曉只要是別人對他的好他都會牢牢記在心裡,哪怕只是當初趙家表哥送他的一隻小瓷哨,他也珍而重之地收藏了這麼多年。

  在文哥兒即將要行冠禮的前夕,趙氏還是想讓文哥兒知道並不是每個人對他的關心和愛護都附帶著要他去實現的期望

  至少在家裡人面前,他可以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他已經比許多同齡人要出色太多了。

  如果還有人不滿意,那就讓他們不滿意好了!

  文哥兒已經給她們漲了太多臉面,趙氏並不想文哥兒活得太累。

  她只希望他能快快活活長大。

  對上自家親娘盛滿關切的目光,文哥兒只覺心裡暖洋洋的。

  「我知道的。」

  他認真應了下來。

  作者有話說:

  這輩子的文崽擁有很多很多愛!

  前世的文崽只有貓貓。

  *

  六千全勤,卒!

  *

  註:

  ①《文華大訓》介紹:參考《明孝宗實錄》

  【憲宗制文華大訓,間以進講,必令左右撤案降座立聽】

  還有《明史·周經傳》里提到過:【講《文華大訓》,太子起立,閣臣以為勞,議請坐聽。經與諸講官皆不可,乃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