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短短一本《新倩籍》讀完,文哥兒頗受啟發,覺得自己以後也可以學著寫幾本這樣的書。

  他認識的人可多了,連打鐵的都能湊一本!

  徐禎卿是跑著過來的,抵達唐寅家時氣都沒喘勻,抬頭一看,卻見文哥兒正目光灼灼地看著他,仿佛看到了什麼大寶貝。

  徐禎卿:?

  徐禎卿不好意思地理了理自己的儀容,比起唐寅他們這些風流瀟灑的前輩,他身材略矮一些,長相也不甚出眾,要是姿儀再不端正些就太失禮了。

  文哥兒不是看臉交朋友的人,瞧見徐禎卿後便熱絡地與他交流創作心得,表示自己接下來也要把認識的每一個人統統記在小本本上,以備日後寫書之需!

  面對話題多得不得了的文哥兒,徐禎卿很快便從初識狀態變成無所不談狀態。

  一行人熱熱鬧鬧地出去吃了頓大餐,最後付飯錢的是徐禎卿。

  主要是張靈沒錢,唐寅沒來,徐禎卿又極力表示這頓他請。

  文哥兒拍拍自己鼓鼓的錢袋子,大方地對徐禎卿道:「下次我請你!」

  這次他南下玩耍,不僅沒把錢花完,還賺了(主要是當解元後回本了)!

  現在文哥兒請人吃飯都不帶猶豫的!

  一行人便又約好下次再一塊搓頓好的。

  文哥兒玩得開開心心回東莊,才下船就瞧見幾個船工提著肥美的秋蟹以及各種河鮮過來尋他,竟是早前在京師一起在碼頭吃過鍋子的老熟人。

  當初說好他要是來了蘇州,便該輪到他們來當東道主了。早前文哥兒到蘇州他們也不知曉,直至八歲解元之名傳遍整個江南,他們才知曉文哥兒就在東莊。

  解元的喜氣他們必須得來沾沾啊!

  有老朋友提著食材來相見,文哥兒自然是喜不自勝。

  他們跟人借了爐灶,直接在碼頭把河鮮與秋蟹都煮了,熱熱鬧鬧地圍坐在一起解決這頓晚飯。

  文徵明和祝允明也跟著蹭了頓飯,只覺文哥兒真是到哪都有認識的人。

  吃飽喝足,文哥兒還應邀給船工們家裡的小孩挨個寫了些勉勵的話,讓他們也好好讀書考進士。

  誰甘心世世代代都受徭役之苦?誰都不會甘心!

  所以哪怕只有一絲絲可能性,家裡也想供養出個讀書人來,這是千千萬萬百姓千百年來最淳樸也最執著的追求。

  也許正是僅有的這麼一條窄得不能再窄的路,才讓不少人咬緊牙關把苦得不能再苦的生活熬了下來。

  像文哥兒這樣會讀書的小孩,在他們心裡就是了不得的大寶貝!

  文哥兒和文徵明他們揮別船工,一起踏著夕陽往回走。

  祝允明笑道:「你可真是知交滿天下,才八歲就走到哪都是朋友。」

  文哥兒道:「哪裡哪裡,還不夠多的,我得爭取再多交點好友,以後走到哪都能蹭飯!」

  祝允明只能感慨文哥兒真是初心不改,都已經是解元了還惦記著吃吃喝喝。他在東莊前與文哥兒兩人作別,獨自歸家去了。

  接下來幾日,文哥兒便開開心心地吃吃喝喝交朋友,甚至還興致勃勃地拿著本《新倩籍》按圖索驥,拉著徐禎卿把蘇州另外兩位當代美男子也拜訪了一遍,一點都沒把自己當成外來的浙江崽!

  不看書都不知道,文徵明他們藏著兩個江南才子不介紹給他!

  他們真不厚道哇!

  必須立刻給補上!

  徐禎卿:「…………」

  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看著自己寫的《新倩籍》莫名有點羞恥。

  一定不是因為文哥兒這小子見著人就拿出這本書給對方深情朗誦幾句他寫的詩,一個勁說「久仰久仰」「真是聞名不如見面」云云。

  唐伯虎為啥要把《新倩籍》送給他!!!

  與此同時,文哥兒成了浙江解元的消息也長著翅膀飛入京師。

  這種好消息真的是傳得飛快,文哥兒本人的書信還在半路上,各方就已經通過自己的渠道知曉了這件事。

  比如朱祐樘這個當皇帝的就通過……錦衣衛第一時間知曉了這件事。

  有上次朱厚照拿著卷子問遍內閣的前車之鑑在,朱祐樘這次沒馬上跟兒子分享這個消息,而是自己頗有興致地把錦衣衛謄寫回來的答卷細細看了一遍,連考官們的點評都沒錯過,看完只覺整個人都神清氣爽。

  文哥兒可是他早早就特許入翰林院讀書的,文哥兒考得好就說明他眼光足夠好。

  更難得的是,文哥兒這個年紀成了解元,竟沒引起士子們的反對和質疑。

  要知道浙江讀書人一向是最刺頭的,過去他們對考試結果不滿意都能直接圍住御史狀告提學官,上回鄉試遇到大雨成災布政司準備清場,他們更是直接抄起地上趁手的傢伙要跟巡考官員干架、好勸歹勸都堅決不肯離場。

  浙江學子,超凶!

  鄉試答卷放出去後沒人跳出來質疑,說明文哥兒的才學足以服眾!

  看來他們弘治一朝將要出一個極具代表性的神童!

  朱祐樘獨自擁有了一整天的好心情,隔天朋友最多的李東陽便得知了文哥兒喜獲解元的好消息。

  他馬上把這件事與謝遷他們分享,回家後還把這事給李兆先講了,拍拍李兆先的肩膀讓他今年會試好好考,爭取和文哥兒當同科進士。

  謝遷知曉這件事後也挺開心,到底是自己一手教出來的學生,誰知道學生成了解元能不開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