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文哥兒把考試注意事項都了解清楚了,便跟著同科考生們一同去印卷。

  路上他們才聽說今年還有一大變故,說是各道的主考官都由京官負責,不知來浙江當主考的到底是誰。

  文哥兒近幾個月專心備考,和京師通信的次數不多,竟是不知曉這個消息。

  眾人見文哥兒一臉茫然,同樣不知道考官是誰,只能感慨文哥兒諸位師長都是公正嚴明之人,竟是連文哥兒這邊都不露口風。

  文哥兒覺得這事兒也不甚要緊,他平日裡與人為善,來的總不會是他的仇人吧?!

  這麼一想,文哥兒也就不糾結了,專心待在住處抱最後幾天的佛腳。

  待到考前幾天,錢福出去浪完回來,神色卻是有些凝重。他坐在那兒喝一口酒,瞅文哥兒兩眼;喝一口酒,又瞅文哥兒兩眼。

  文哥兒看不下書了,擱下手頭的書挪過去問他:「怎麼啦?是不是遇上什麼事了?」

  錢福一臉複雜地說出自己打聽來的最新消息:今年負責主持浙江鄉試的主考官已經到杭州了,馬上就要進考場去。

  文哥兒道:「到了就到了,有啥不對嗎?」

  都快開考了,考官還沒到杭州才奇怪吧?

  錢福道:「來的是楊碧川。」

  文哥兒:「……………」

  兩人四目相對。

  文哥兒一下子想起錢福和這位楊碧川的矛盾。

  就是錢福喝了點小酒,閒著沒事嘴了人楊碧川一句,說人家整天把親哥掛在嘴邊蹭他哥的名人光環,狠狠得罪了這位翰林院前輩。

  有這樣的矛盾在,錢福本身又是放蕩不羈的傢伙,楊碧川自然覺得他渾身上下沒一處順眼。

  甚至直接去內閣拍桌子說這樣的人怎麼能留在翰林院。

  這仇怨,看起來似乎不小啊!

  錢福嘆了口氣,對文哥兒道:「早知如此,我便不來了。」

  他留在東莊幫文哥兒備考這麼幾個月,說不準反而成了文哥兒科舉路上的阻礙。

  雖說鄉試的卷子是要糊名謄錄的,可那楊碧川對他深惡痛絕,若是文哥兒行文間帶出點他教導的痕跡來,說不準就把文哥兒給揪出來了,直接把文哥兒給黜落了。

  即便僥倖沒黜落,等到核對考生姓名評等次時那楊碧川也不會給文哥兒好名次。

  要說錢福自己在不在意別人的看法,那肯定是不在意的,他從來不在乎得罪了多少人。

  可現在文哥兒可能被自己連累,錢福就有點過意不去了,畢竟這小孩也算是自己看著長大的,他們有好幾年的深厚交情來著。

  要不是真心把文哥兒當朋友看待,他也不會特意到東莊幫文哥兒備考了。

  現在說不準是弄巧成拙了。

  文哥兒與楊碧川不算太熟,只知這人曾是浙江解元,後來還考了個榜眼,且他們家兄弟幾個皆是進士出身,有「一門五進士」的美譽。

  是個挺厲害的人來著!

  文哥兒道:「派京官來監考不用迴避籍貫所在地的嗎?」

  楊碧川一個浙江解元回浙江監考,不像樣!

  錢福道:「那王守溪是南直隸考出去的,上回不也回南直隸當主考官嗎?正好趁這機會回鄉會會親友。」

  任地倒是要迴避,從前的主考官一般都從其他地方調過來,明顯是不想讓本地官員掌控朝廷的人才選拔。

  只不過這種迴避的效果非常有限。

  因為以前各道的主考官職位都不高,甚至連沒官職在身的名儒都會被請過來當考官,對考場的掌控非常有限,經常會被外簾負責謄錄、彌封等環節的本地官員影響評卷結果。

  官比你大無數級的人要參與評卷,你敢反對嗎?

  你還想不想在官場上混了!

  這也是朝廷現在改成直接委派京官當鄉試主考官的原因。

  沒想到這個改革也叫他們這屆考生給碰上了。

  文哥兒和錢福討論了一會楊碧川的事,也沒太影響考前的心態。

  不就是碰上個和錢福有仇的考官嘛,正好可以讓他試試自己的真實水平。

  真要沒考上,問題也不大,不就是去國子監讀書嗎?雖說他對飯不好吃這點有點接受不來,但也不是不樂意去讀書的。

  讀書代表什麼,代表著能有很多同窗,交很多朋友!

  文哥兒可不是那種恩將仇報的人,絕不可能因為這次來的考官跟錢福不對付就不開心。

  別人好心好意來幫你,你卻因為這種根本預料不到的事兒心生埋怨,往後誰還願意跟你當朋友?

  見錢福比自己還發愁,文哥兒笑眯眯地道:「要是我這次沒考上舉人,就跟丘閣老他們說是因為考官和你有仇!」

  錢福:「…………」

  錢福罵道:「滾滾滾!進了考場就靠你自己發揮了,考沒考過都和我沒關係!」

  作者有話說:

  錢福:憂心忡忡.jpg

  文哥兒:好耶,考不中的藉口找到了!

  錢福:滾!!!!

  *

  更新!

  今天也在努力保住全勤!

  *

  註:

  ①久在樊籠中,不得返自然:改自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原句是「復得返自然」

  ②鄉試主考官的委任:參考論文《明代鄉試考官地區迴避制度考述》

  前面王鏊回南直隸當主考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