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早前他們便聽說今年會有個走神童路子的翰林秀才回來考試年紀小得很,可真正瞧見人後還是覺得真是太小了。

  他們家中也有這般大的兄弟,一般能讀通《三字經》和《千字文》就不錯了,更多的都是無憂無慮到處撒野哪裡能和他們一起來參加歲試?

  消息靈通的人知曉文哥兒不僅出身狀元之家還拜了兩個狀元為師從小就泡在狀元堆里不說還早早入了翰林院讀書算下來竟也已經在翰林院待了近五年!

  那可是許多讀書人一輩子都進不去的地方啊。

  再看看他們餘姚出的王謝兩狀元,一個是他爹一個是他老師!

  這可真是沒法嫉妒。

  文哥兒早就習慣眾人投來的好奇目光只要有人主動上來打招呼他也會熱絡地和他們聊起天來。

  在京師不管是當朝太子還是販夫走卒他都平常以待回到老家更不會因為自己僥倖有個狀元爹、有幸拜了幾個好老師就覺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在他的心裡頭,他認為自己一直是個運氣特別好且平時比較努力的普通人來著。

  文哥兒很快融入到生員之中,並且聽人壓低聲音說起他們浙江這位難纏的提學官。

  原來這位提學官名叫吳伯通,十年前就在浙江幹了,中間因為歸家守制走了八年,近幾年才回來的。

  這人哪,從小就聰明過人、過目不忘,踏入仕途後更是一路搞學政過來的,搞文教工作專業非常對口。

  就是他當初來浙江時搞考核忒嚴格,不少生員都被他攆走了。

  別人考進官學也是很不容易的,哪裡甘心就這麼走人,於是當時的生員不服氣地要去找御史要求重考。

  御史一看,學政的事跑找我幹嘛,要我加班給你們監考一場嗎?當即又把這些訴求發還給吳伯通。

  吳伯通瞅見這些生員自己沒學好,居然去找御史告狀,當即給他們出了句「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論題是「一滾出來」。

  重考吧,重考吧,看你們能考出幾等來!

  這句話出自《中庸》,說的是「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本意類似於「積水成淵,蛟龍生焉」,說的是「積小以成高大」。

  按照明朝讀書人通俗的說法,這種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現象就叫「一滾出來」。

  所以這道題算起來也沒啥毛病。

  不過吳伯通的用意就很明顯了:一來是為難生員,二來是辱罵生員!

  當時被罷出的生員還苦中作樂地寫了首打油詩:「三年王制選英才,督學無名告柏台。誰知又落吳公網,魚鱉蛟龍滾出來!」

  由於吳伯通如今又回來繼續抓浙江學政了,關於這位吳督學的光輝事跡再次在浙江讀書人圈子裡瘋狂流傳!

  文哥兒沒想到如今的提督浙江學政的竟是這樣一位督學。他眨巴一下眼,只關注到其中一點:什麼?這個吳督學也從小過目不忘?!

  可惡,太過分了!!!

  憑什麼他們都能過目不忘!!!

  文哥兒沒和人討論「一滾出來」的話題,反而憤憤地跟大夥控訴起這些可惡的大佬們來,跟他們細數起自己從小到大遇到過多少過目不忘群體來。

  天賦異稟的人那麼多,為什麼不算我一個!!!

  文哥兒這麼一起頭,話題頓時就歪了,大家都開始細數起身邊天賦異稟的傢伙來,齊齊表達自己的羨慕妒忌恨。

  他們能怎庡?麼辦,他們只能更努力地讀書了!!!

  眾人還很有些同情文哥兒:當神童也不容易啊,從小就生活在天才堆里,一不小心就會被打擊到。

  別看文哥兒來考試早,人讀書也早啊,人抓周那會兒就被老師送狀元筆記!你要是能從一歲開始努力,說不準也能八歲來考試!

  一群人你來我往地閒聊著,即將迎接歲試的緊張感倒是少了大半。

  即使只是縣學組織的考試,隨時的安檢工作也搞得有模有樣,由地方衛所指派一位千戶來當巡考官,負責在外圍來回巡邏;再指派另一位千戶負責把守大門,這樣的重重護衛讓整個考場看起來就分外肅穆。

  眾生員不自覺便噤聲不再竊竊交談。

  三鼓之後,負責唱名的人按照提前送來的花名手本開始念名字。

  念到自己的名字才上前。

  一個考生有兩個人負責搜檢。

  這些搜檢官有的來自縣衙皂吏,有的來自衛所軍官,且隨機兩人一同負責一位考生,極大程度上增加了搜檢官被買通的難度。

  文哥兒聽到自己的名字,跟著前面的考生一起進入搜檢甬道。

  瞧見文哥兒這個混在生員之中的小孩子,由縣衙暫派過來充當搜檢官的皂吏笑道:「這位就是王狀元家的小神童嗎?」

  文哥兒乖巧點頭。

  這種二對一的檢查,基本是連頭髮絲都不會放過的。

  搜檢官認真搜見過文哥兒的隨身物件,見沒什麼可疑物品便放他入內。

  到了考場之內,那便是按照縣學早前安排好的號數對號入座。

  比起鄉試、會試可能擁有的單獨號舍,歲試倒是和後來的殿試差不多,都是臨時搭個考棚,再把桌子一擺,空地馬上變考場!

  縣學生員都是給廩膳,而且家中可以免兩個人的徭役,所以考核十分嚴格,即使是浙江這樣的文教興旺之地縣學也只給四十個生員名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