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難怪他祖父總是心心念念餘姚的竹山,這邊的水土確實好既養人也養竹。

  文哥兒一下子從床上蹦起來麻利地給自己洗洗刷刷。

  即便已經入了春早上還是有點涼意,且春日多雨一大早就開始淅淅瀝瀝地落下來。

  文哥兒裹起自己的厚衣裳去尋文徵明他們用早飯。既然是鄉野別莊,早飯便不該拘在屋裡用,都是擺在敞亮的雅軒裡頭就著外頭的好景致享用。

  春雨濛濛遠山仿佛也籠上了一重薄紗,看起來更添幾分秀致。

  文哥兒胃口一向好得很看著這樣的江南田野風光更是心情大好,哪怕只能吃守制期間的粗茶淡飯,入口都覺香噴噴的。

  吳寬他們瞧著文哥兒那吃相,不覺也多添了兩碗粥師生三人吃得飽飽的繞著廊下散步。

  正走著就聽人來報說石田先生過來了。

  文哥兒一開始還記不得石田先生是誰聽文徵明一介紹才想起來這是沈周。

  沈周與吳寬少年相知,這麼多來始終感情極佳吳寬知曉沈周來了便徑直帶著文哥兒兩人前去迎接老友。

  外頭下著雨沈周身穿蓑衣、頭戴斗笠遠遠望去看不出真容。不過他雖然已經年近七旬,身姿卻依然筆挺如松,不見絲毫傴僂。

  文哥兒走近時沈周正好在摘斗笠,那雙手一看就是常年拿畫筆的手,看起來瘦削修長,偏又給人一種很有力道的感覺。

  吳寬等沈周把斗笠和蓑衣都脫下了,才領著文哥兒兩人上前說道:「這麼早過來,早飯用過了嗎?」

  沈周說道:「我母親年事已高,覺少得很,早飯用得早,我也是陪著她吃過了才出來的。」

  沈周母親那可是八十多歲高齡的人了。

  文哥兒肅然起敬,準備找時間去沈周家跟這對長壽的母子好好聊聊長壽秘訣。

  這是一件十分要緊的事,必須記在小本本上!

  因為想去別人家裡討教這般重要的事,文哥兒表現得格外乖巧,文徵明上前喊「石田先生」,他也積極地上前喊「石田先生」。

  沈周笑道:「早聽匏庵他們提起過你,也讀過你的《飲食詩話》,如今終於見到了。」

  文哥兒聽到連沈周都看過自己的《飲食詩話》,登時驕傲起來。

  驕傲之餘又忍不住看了眼吳寬,有點好奇吳寬是怎麼跟沈周他們提起自己的。

  有些老師看起來不聲不響,實際上私底下會把學生的書送給老友並且在信里誇誇!

  有什麼是學生本人不能看的嗎!

  吳寬哪裡知道文哥兒的小腦殼裡到底在想什麼,領著沈周入內品茶敘舊。

  老友相聚,話自然不會少,沈周先是勸勉了吳寬幾句,又和吳寬訴說起這些年來的苦惱。

  自從吳寬官位漸高,來向他求畫的人也越來越多的,他都分不清哪些是真衝著他的畫來的,哪些又是想拿他的畫去討好吳寬。

  兩人一個在京師,一個在蘇州,哪怕平日裡能書信往來,許多事也不便在信里多說,他便總擔心自己的畫會讓吳寬為難。

  別人絕不會無緣無故獻畫,帶著畫登門大多必有所求,這不是陷吳寬於兩難境地嗎?

  吳寬搖著頭寬慰道:「無妨,不好辦的事我不會應下,即便拿著你的畫登門我也不會隨便鬆口。」

  沈周得知沒給好友帶來困擾才放下心來。

  文徵明當初也是跟沈周學過畫的,都是老熟人了,話題便轉到了文哥兒身上。

  知曉文哥兒有可能今年就去參加歲考,沈周笑道:「提學官可能會被你嚇著。」

  當初楊廷和十二歲跟著他爹一起去參加鄉試,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大家都震驚他爹怎麼會帶著兒子去考試,等得知楊廷和也是考生的時候頓時驚呆了。

  文哥兒這可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

  文哥兒道:「還沒確定的事,我不一定能去考。」

  要是提學官已經巡考過餘姚了,他今年自然就不能參與了!

  幾人圍坐桌邊,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很是輕鬆愜意。

  等到沈周要歸家時,文哥兒還積極地拉著文徵明表示要送沈周回去。

  他都沒出過東莊,壓根不認得路,哪裡談得上什麼送不送?

  不過吳寬熟知文哥兒的性情,知曉這小子最是憋不住的。

  才這么小的娃兒,實在不該陪著他這個老師悶在東莊。

  吳寬叮囑道:「記得別到處亂跑,早些回來。你不是要學畫嗎?可以跟你們石田先生討教討教。」

  文哥兒積極應下,還轉頭去跟文徵明攀起了關係:「我們有兩個共同的老師了,多深厚的緣分吶,說咱不是師兄弟都沒人信!」

  文徵明是個比較慢熱的人,與文哥兒熟悉起來也是因為京師那些時日的相處。

  如今兩人同在東莊學習,文哥兒在這邊又人生地不熟,他心裡自然多了幾分照顧文哥兒的責任感。

  聽文哥兒張口就開始喊師兄了,他爽快地回喊了一聲「師弟」,算是認下了這重身份。

  外頭雨還沒停,兩人也穿上蓑衣送沈周歸家。

  至於為什麼不打傘,自然是因為文哥兒對穿蓑衣很感興趣。

  打傘有什麼稀奇的,在京師天天打傘,還是穿蓑衣戴斗笠有意思!

  文徵明見文哥兒幹什麼都興致勃勃的,自然也跟著他一起換起了蓑衣斗笠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