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江南文風極盛,南直隸和浙江可都是科舉競爭極其激烈的地區。

  這樣的科舉實績絕對不是憑空出現的,平日裡江南一帶的讀書人便愛相互唱和,即便有些人離得遠了也會書信往來。

  加之這邊水網密布,書信能借著四通八達的水路送到各地,只需要花點小錢便能把信送去!

  即便松江那邊文風不如蘇州鼎盛,想給錢福這麼個狀元郎送信還是很方便的。

  文哥兒聽說江浙這邊這麼方便,登時準備給家中叔伯也寫封信回去。難得南下一趟,他說不準還能回老家看看呢!

  豈有八歲都沒回過老家的道理!

  文徵明道:「說起來你可以問問家中叔伯浙江巡考如今進行到哪兒了,說不準還能參加今年的歲試。你自三歲起便入翰林院讀書,如今必然是有資格參加的——只要考過了,今年秋闈你便能下場參加鄉試了。」

  文哥兒:?????

  這一個兩個都是什麼人吶,怎麼可以這麼對一個年僅八歲的可憐孩子!

  換成是你家娃兒,你忍心讓他八歲就這麼辛苦嗎!

  「知道了,這個絕對不能問。」

  文哥兒篤定地道。

  文徵明:「…………」

  吳寬見兩學生聊得起勁,便問他們在說什麼。

  文徵明據實以告。

  吳寬捋須說道:「既是如此,你記得在信中好好打聽清楚。從這兒去餘姚頂多一兩日的功夫,你若想回餘姚應試,我到時候便早早派人送你回去。試卷可是要提前送印的,你須得多等些準備時間。」

  文哥兒一臉的拒絕:「不!我不回去,我要留在這裡侍奉老師!」

  參加歲試是不可能參加歲試的,他還是個孩子!

  吳寬性情溫和,勸起人來也是娓娓而談:「你平日裡都是被我們考校,難道不想聽聽別人的點評?只是去試試而已,又不是要你一次考過去,多聽聽別人的指點沒壞處。」

  文哥兒一聽,頓時有些動搖了。

  比起文徵明他們這些自少年時期就頻繁參加官學考試的正經生員,他的考試經驗著實少了些,基本都是在翰林院裡打轉,壓根不知道外頭的考試風向!

  要是將來他憋足勁想去考個功名卻敗於考試經驗不足,豈不是要遭人嘲笑?!

  現在不一樣,現在他才八歲,八歲誒!

  考不過歲試不是很正常嗎!

  趁著年紀小積累一點失敗經驗絕對不是壞事!

  吳寬見文哥兒一臉意動,不著痕跡地笑了笑。

  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教法,像文哥兒這樣的就得照著他的性情去引導。

  謝遷這位大先生臨別前幾天跟他傳授了許多經驗,要他務必多詐一詐這小子。

  這小子都在翰林院讀了這麼久的書,是騾子是馬總得拉出去溜溜了吧?

  吳寬見好就收沒有多勸,文哥兒倒是真惦記起來了,轉頭詢問起文徵明歲試是怎麼個考法,他這個翰林秀才真的有資格去考嗎?

  這歲試其實就是由提學官主持的鄉試資格考試。

  一般來說是由提學官在省內巡考,走到哪兒考到哪兒,有時候甚至要耗時一整年。所以即使是本省內歲試時間也是不確定的,需要士子們自己多加關注。

  要是遇上有拖延症懶得幹活的提學官,很多人得提心弔膽到秋闈之前才考完歲試、知道自己有沒有資格參加今年的鄉試!

  像瓊州那些地方因為屬於海島,路實在難走得很,提學官甚至懶得過去進行歲試,胡亂指派個地方官應付應付完事。

  對考生來說,這可真是缺大德了。

  好在江浙一帶的提學官大多還是很負責的。

  比起正式科舉的連考三場,這個資格考試雖然題型相同,題量卻少很多,一般一天就可以考完!

  文哥兒聽完文徵明的介紹,覺得這個一點都不難。

  到了傍晚,他把寫給錢福和家中叔伯的信都封好了,又提筆給京師的親朋好友寫信報平安。

  在給老丘的信裡頭他特別感慨了一下,覺得老丘這個瓊山人能考出海島可真是太不容易了。看看這些考官,從歲試起就開始歧視他們瓊州,連去都懶得去!

  真是太過分了!

  他將來要是有機會去那邊當提學官,一定走遍每個大島小島!

  沒錯,得知歲考的具體模式以後他又惦記起了提學官這個職位。

  走遍全省,到處考人!

  這不是為他量身定做的絕妙官職嗎!

  現在問題來了,怎麼才能當提學官?

  作者有話說:

  四先生:首先,要先考個進士

  文哥兒:有道理

  文哥兒:等會,我不是來玩的嗎?

  文哥兒:上大當了!

  大先生&四先生:微微一笑.jpg

  *

  更新!因為昨晚睡太晚所以今天睡了一整天!

  全勤!危!

  *

  註:

  ①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出自元朝唐珙的《題龍陽縣青草湖》

  ②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澹而如睡:出自北宋郭熙的《山水畫論》

  第290章

  翌日一早文哥兒在竹葉清香中醒來。

  東莊這邊栽有不少竹子,其中很多都是吳寬上次回來守制時親手栽下的,如今已經長得十分茂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