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守仁道:「這不是畫得挺好的嗎?明兒你就拿去給閣老們看,順便給他們講講你蹭的這頓囚飯滋味如何。」

  明朝發展百餘年,財政情況良好,對待囚犯還算優待,不僅給撥囚糧,還給分冬衣,甚至還有惠民藥局的人給他們治病。

  這不,囚犯們都有閒心跟文哥兒侃大山了!

  王守仁把文哥兒和囚犯們聊得火熱的場景活靈活現地描述給趙氏她們聽。

  得知文哥兒扎進囚犯堆里跟人聊天,趙氏心裡一陣擔憂,回去時不由跟文哥兒念叨了一路,讓文哥兒別什麼人都去聊幾句。

  這些被判入獄服苦役的,哪個能是好人?就他這個年紀,有人要朝他發難他壓根跑不遠的!

  文哥兒聽得連連點頭,表示自己下次不會了,心裡忍不住把他哥罵了半天。

  可惡!

  冤冤相報何時了!

  第二天文哥兒積極地帶著《王守仁搬磚圖》去翰林院分享了一輪,又去內閣分享了一輪,爭取讓所有人都能看到他哥勤懇搬磚的英姿。

  李東陽過來匯報事情,正好看到文哥兒向丘濬他們描述王守仁搬磚的場景,笑著插嘴道:「我怎麼聽你爹說這《搬磚圖》不止一幅,你莫不是私藏了?」

  文哥兒沒想到他爹居然把這事兒給李東陽講了。

  這跟告訴所有人有什麼區別!

  文哥兒道:「才沒有!」

  李東陽道:「那是你爹跟我扯謊了?」

  面對周圍這一雙雙銳利的眼睛,文哥兒只能不甘不願地說道:「我明兒再拿給你們看!」

  李東陽但笑不語。

  王守仁運磚三天回到翰林院,就發現翰林院又組織了一場和詩團建。

  主題是那幅體現他們「兄弟情深」的《搬磚圖》。

  和詩主力是看著他們長大的一干翰林院前輩,詩中泄露了不少他們兄弟倆從小到大的糗事(其中不少皆由王華這個親爹提供)。

  毛澄他們這些王守仁的同科進士讀完以後感想良多,也跟著和詩表示「世間諸多兄弟的相處模式各不相同,唯有這份兄弟情誼是相同的」!

  兄友弟恭,說的就是老王家這兄弟倆吶!

  王守仁目光幽幽地看向文哥兒。

  你小子怎麼回事,《搬磚圖》都分享得這麼起勁!

  在家裡不是還藏著掖著嗎?!

  到了外面倒是傳得整個翰林院給你和詩!

  文哥兒:「…………」

  文哥兒也很委屈。

  不關我的事!

  是咱爹乾的!

  作者有話說:

  王大仁:無人生還!

  王小文:無人生還!

  王爹:揚眉吐氣.jpg

  註:

  ①囚飯囚糧:參考《大明會典》

  【凡獄囚衣糧。洪武十五年令、獄囚貧不能自給者、人給米日一升、二十四年革去

  ○正統十四年奏准、每囚仍日給米一升。及有贓罰破碎衣服、應該變賣者、分給穿用

  ○成化十二年、令有司支給官銀、買辦藥餌、送部療治囚人、及令各處惠民藥局、療治囚人】

  -

  洪武二十四年的老朱:堅決不給撥糧,餓死你們這些犯罪分子!

  第284章

  要說單是王守仁去運磚確實是不值得夸的。都被處罰了同僚們還要寫詩吹噓一番,那不是藐視朝廷嗎?

  現在不一樣,現在咱吹噓(調侃)的不是搬磚,而是七歲弟弟陪兄長搬磚!

  整件事還有畫作可證保真的!

  多好的兄友弟恭事例絕對值得誇讚一番!

  文哥兒和王守仁碰頭後一討論覺得他們爹難得這麼高興,這事兒忍忍就算了。誰叫他們是當兒子的呢?

  算了算了。

  兄弟倆認命以後一切又回歸正軌,倒是那相熟的書坊主又找上門,說是上次沒能承印《飲食詩話》這次不知能不能承印《敦煌遊記》,大夥對王守仁他們的敦煌之行都頗為好奇。

  尤其是《河西走廊》的忠實讀者們更是想看看如今敦煌到底長什麼樣。

  文哥兒沉吟片刻說道:「行,我和我哥他們商量商量,要是他們有這個意向我再讓人知會你一聲。」

  那書坊主自然是萬般高興地離開了。

  對於把自家遊記出書這種事,王守仁他們都很隨意去都去了真能出本書做紀念也不錯省得有人想看自己還得多謄抄幾份。

  這事很快敲定下來。

  給兩邊牽線搭橋以後就沒文哥兒什麼事了他照常去給朱厚照講課。

  朱厚照基本已經把《大明律》以及衍生條例學了個遍只是有很多還一知半解,只知其名未知其實。

  文哥兒見忽悠了這麼久再忽悠過去有點太過分了便給朱厚照帶了本《御製到任須知》表示他這個岐山縣太爺可以正式上任。

  所謂的《御製到任須知》是太祖朱元璋命人悉心編撰給府州縣一把手的地方官赴任手冊,裡頭講述了三十一項官員赴任注意事項。

  對於怎麼打理朱家江山,朱元璋是考慮得非常細緻的,所以這本《到任須知》里寫明了地方官到任後首先要摸查清楚的各項情況。

  文哥兒就讓朱厚照逐項填寫。

  你這岐山縣的稅收情況如何?有沒有金礦銀礦以及各色窯礦?有沒有鹽場?

  還有,你還要清點一下公共財產,比如有幾處公廨以及裡頭有啥物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