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已經可以預見這位儲君的脾性絕不會如陛下那般溫和。

  也不知以後到底會如何。

  另一邊,文哥兒一點都沒被東宮的事影響到,老神在在地揣著手溜達去內閣邀老丘一起下班,壓根不在意自己這行為像極了在抱閣老大腿。

  丘濬見他那副悠然自得的模樣,有點明白謝遷他們為啥老想著給這小子多加點功課了。

  別人都忙忙碌碌頗覺勞神,這小子倒好,每天像個沒事可乾的閒人似的,踱著步子到處溜達。

  文哥兒跟著丘濬回了丘家,把自己擬好的框架拿給丘濬把關,確定沒什麼問題後就回家細化去了。

  想到家裡的老父親每次都因為自己被忽視而感到受傷,文哥兒回家後特地去跟王華說了自己御前奏對的結果,並且拿出新鮮出爐的奏章綱要誠摯地向王華徵求意見。

  王華:「…………」

  竟有點受寵若驚。

  ——等等,這不是應該的嗎?

  王華拿過文哥兒遞來的文稿看完,覺得寫得清晰明了,拿下個皇莊綽綽有餘。連他看完後都恨不得馬上去河西走廊種滿土豆和棉花!

  王華很認真地給文哥兒提了幾個意見。

  文哥兒同樣很認真地記下他爹的提點。

  等父子倆討論結束,王華才發現有點不對:「你下午不是給太子殿下講學去了嗎?怎麼還有空琢磨奏本怎麼寫?」

  文哥兒就稍微給王華透露了一下自己把朱厚照忽悠去畫土豆的事。

  為了讓朱厚照專心繪製土豆寫生圖,他可是把古今中外名人都拉出來給朱厚照介紹了一番,甚至還教朱厚照背了蘇軾那首極富哲學意味的《題西林壁》。

  他多不容易啊!

  王華:「…………」

  聽起來你還覺得自己挺辛苦的?

  王華道:「你就不能先好好給太子殿下講學嗎?」

  文哥兒聽後覺得也有道理。

  他也是剛接到任務有點小開心,想一口氣把這事兒敲定下來。

  都沒想過先好好帶朱三歲玩耍,少忽悠朱三歲幾句。

  不應當!

  真是太不把當今太子放在眼裡了!

  文哥兒十分誠懇地答應道:「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王華一看就知道這小子根本沒把他的話聽進心裡去。他無奈地說道:「行了行了,你回去寫你的奏本吧。」

  兒孫自有兒孫福,他操心再多又有什麼用?他又不能替這小子去東宮講學!

  只求將來哪天這小子惹了事,聖上他們還能看在這小子年紀尚小的份上別跟他計較吧。

  文哥兒揣著收集到的參考意見離開王華書房,一邊沿著走廊往回走一邊轉頭跟金生嘀咕:「怎麼感覺爹他最近看起來好像老了好幾歲?」

  金生也不明所以,訥訥答道:「許是近來太忙了。」

  文哥兒連連點頭。

  肯定是這樣的,古人怎麼說來著,案牘勞形!

  加班使人蒼老!

  絕對跟他王七歲一點關係都沒有!

  堂堂翰林院侍講學士,怎麼可能是被兒子氣老的呢?

  事實上王華這副心力交瘁的模樣,一來確實是因為加班,二來還真和兒子有關,不過不是文哥兒,而是遠在敦煌的王守仁。

  王華從李東陽那拿到了楊一清的信,信上說他們一行人入關前發現張靈丟了,王守仁表示他回去找,找到了就一起回來。

  看到這信後王華心裡咯噔一跳。

  王守仁在外人面前一副很靠譜的模樣,實際上只有他這個當爹的知道這小子膽子有多大。誰家小子十五歲就敢離家出走去邊關晃蕩?!

  現在好了,這小子被落在關外七衛了!

  用腳趾頭想,都知道這小子不會安安分分地回來!

  最大的可能是這小子脫離了大部隊,想著來都來了,拉著人張靈再續一場關外游!

  別覺得是他把自己兒子往壞里想,他這個大兒子就是這樣的人!

  偏偏二老年紀大了受不得刺激,妻子又只是那小子的繼母,他連個能商量的人都沒有,他只能一個人心急如焚地等消息。

  王華壓下心裡的擔憂又等了幾天,沒等到楊一清那邊再來信,反而得知兵部打算要封閉嘉峪關的消息。

  若是平時,王華一個翰林官才不會管嘉峪關封閉不封閉,那麼遠一地方跟他們這些京官有什麼關係?

  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他兒子還在關外啊!

  這要是因為封關出點什麼亂子,王守仁怎麼辦?

  王華真是擔心得頭髮都快白了。

  文哥兒搗鼓出來的這個新計劃,倒是有望讓兵部這個決議再討論討論。

  畢竟如果丘濬這位閣老明明白白地反對「閉關鎖國」,那嘉峪關一時半會估摸著是封閉不了的。

  陛下總得考慮考慮閣臣的意見不是嗎?

  本來就是可關可不關的事,是否斷絕關外諸部的進貢之路對朝廷來說並沒有太大影響。

  王華也不知文哥兒這計劃到底是臨時起意還是早有打算,只求這事兒能歪打正著把封閉嘉峪關的事緩一緩,怎麼都得等王守仁回來再說吧!

  文哥兒不知他爹在為什麼事犯愁,修修改改了兩天便把奏本遞了上去。

  這奏本走的也是正常程序,不過內閣那邊已經打過招呼,只要通政司那邊審核過沒問題就可以直通內閣、呈至御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