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63章

  文哥兒回到家二話不說跑去找他爹,給他講了別人家的皇帝爹是怎麼寵兒子的。

  你看看人家,看了兒子的文章還給寫詩,跟有的追著要揍兒子的爹完全不一樣!

  王華:?????

  王華早就知道朱祐樘脾氣好誰的進言都願意聽卻沒想到朱祐樘連這種詩都願意寫。要不是文哥兒言之鑿鑿地把詩給背了出來王華都懷疑這小子是在胡謅了。

  王華笑道:「是要跟別人的爹看齊,我看你大先生家的教法就挺好我去跟他取取經。」

  文哥兒:「…………」

  這什么爹啊好的不學壞的學!

  想想謝豆豆從小到大挨的打,文哥兒就決定閉嘴了。不攀不比,快樂做自己!

  接下來一段時間一切風平浪靜。文哥兒陸續收到文徵明他們的回信,都說已經拜讀過他的《飲食詩話》依著前約給他作畫題跋托人給他送了過來,如果不嫌棄的話可以用上。

  文哥兒早就收到他師兄李夢陽給寫的序,現在就等著張靈那邊的回信了。

  許是因為文哥兒惦記得緊,沒幾日張靈和他哥的信也到了。

  他哥說他們已經順利和楊一清會合不日即將啟程前往河西走廊。

  張靈則表示說是人正好在長安依著杜甫詩意繪了幅《天子呼來不上船》怕他等急了便先給他捎過來。等他去敦煌觀摩過那些唐人繪製的壁畫說不準能大有所得到時若是他的《飲食詩話》要再版,他可以就著這句詩再畫一次!

  至此《飲食詩話》早前約好的畫作和序跋總算是攢齊了文哥兒親自把所有內容整合了起來準備親自跟進《飲食詩話》的裝幀和印刷。

  本來文哥兒還打算找熟悉的書坊主來合作的不想谷大用聽說他的《飲食詩話》成書了,便建議他先考慮司禮監的經廠。

  司禮監經廠起初只是負責印刷各種書佛經道藏,後來也會按照皇家需求印刷各種書籍,常年養著著大批刷印匠、筆匠、畫匠,算下來大概有一千多人。

  經廠本不管裝幀還是用紙,那都是極精良的,製作起來不可謂不用心。可惜由於它們出自內廷宦官之手,有名望的讀書人大多不甚看得起!

  谷大用認為文哥兒如今可是東宮的人,司禮監那邊肯定會盡心盡力把書印出來。

  最要緊的是,文哥兒想觀摩印刷和裝幀過程,經廠那邊是最方便的。

  只要沿著萬歲山下朝太液池那邊走,很快便能瞧見經廠。

  尋常印刷作坊為了降低成本,那都是設在城外的,文哥兒哪裡有這麼方便去看?

  文哥兒聽谷大用這麼一說也頗為心動,只是他雖然經常出入皇城,卻與司禮監的人不甚相熟,不知要在司禮監經廠印書得是怎麼個條件。

  谷大用就給文哥兒介紹了一下,說只要上頭肯開口,司禮監什麼都能刻,不過體量不能太大。

  比如丘閣老進的《大學衍義補》,就是因為字數太多被外包給福建書坊來刊行。

  文哥兒:「…………」

  不愧是你,老丘!

  現在問題來了,怎麼才能讓上頭開口請司禮監幫忙印書?

  文哥兒轉頭一瞅,就瞅見朱三歲正在用「知道孤有大用處了吧」的驕傲神色坐在那兒,一副等著文哥兒跟他開口的得意模樣。

  文哥兒思量片刻,終歸還是搖了搖頭,說道:「還是算了,我有相熟的書坊主可以合作。」

  朱厚照很不高興,氣鼓鼓地看著文哥兒。他也想去看印書!

  他都沒去過萬歲山那邊來著!

  所謂的萬歲山,俗稱煤山,就坐落於皇城北邊,每到重陽日皇帝想登高了,可以直接登萬歲山遠眺,不必出城找別的山頭。

  據傳這萬歲山下都是石炭,要是閉城時缺煤炭了還可以到這兒現挖,只是也沒人挖過,所以不曉得是不是真的。

  到了明朝末年,崇禎帝便是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樹上!

  也不知現在那棵歪脖子樹破土沒。

  要是從現在開始長,少說也得是一百多年的老樹了,用來上吊綽綽有餘!

  文哥兒倒是挺想去這萬歲山晃悠晃悠,不過沾太子的光讓司禮監幫著印書並不是什麼好事。

  不是他看不起司禮監,明朝的司禮監可是一度被皇帝扶持起來跟文官抗衡的實權機構,哪裡輪得到他一個六七歲的小娃娃看不起?

  他只是不能開這個頭而已,他一邊教太子要公私分明、不要任人唯親,一邊又借著太子的名義來個公器私用,那還有什麼臉繼續給太子講學?這都不必御史彈劾了,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再繼續說出口。

  文哥兒見太子氣呼呼的,也沒著急,慢悠悠地捧起手邊的茶水啜了一口,才給朱厚照分析其中利弊。

  印書是不是大事?

  不是什麼大事,外頭不少書坊和佛寺都能承印,只要不是什麼大逆不道的反書,讀書人愛搗鼓點文集顯擺自己的文采很正常。

  只不過今日你用這樣的「小事」求破例,明日我用那樣的「小事」求破例,那豈不是亂了套?

  「這要是被凶凶的王閣老知道了,可是會很生氣的!」

  文哥兒道。

  他還給朱厚照介紹了一下王恕其人。

  這位王閣老執掌吏部的時候鐵面無私,經常想搞末尾淘汰制把混吃等死的官員開除公職,有次他搞年終考核列開除名單,一列就是一兩千人,很有當初范文正公搞慶曆新政的風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