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兩人就著培育馬鈴薯的事討論完畢,文哥兒給趙淵留下了本年度的種田基金,才帶著楊慎他們滿村子撒歡去。

  沒一會,村裡的小孩就呼啦啦地跑了出來,積極地帶著文哥兒到處玩耍。

  文哥兒浪到傍晚才心滿意足地歸家去。

  就這麼短短一天假期,愣是讓他過得豐富多彩。

  相比之下,朱厚照這一天就過得有點乏味了,還好有楊玉在宮裡陪他堆沙子,不然他還肯定要去找朱祐樘鬧騰。

  至於朱祐樘,他也從錦衣衛那兒聽說了李東陽他們在丘家搞聚餐的事,想起了自己也只吃過一次的閣老餅。

  他曾經叫底下人照著做,偏就是做不出那個味道來。

  這些傢伙倒是有口福。

  朱祐樘懷揣著一點不明不白的羨慕,到了第二天就跟朝臣們提起今年想帶太子去先農壇那邊親耕的事。

  這次籍田禮不必像他登基時那樣大張旗鼓,只需要輕簡出行便可以了。

  行籍田禮一來能起勸農之效,二來也可以讓他這個當皇帝的和朱厚照這個當太子的好好體會稼穡之艱。

  想想去年河南水災、山東大旱、陝西久久不雨,他身為皇帝卻連籍田禮這點小事都不願年年親為,著實不應當啊!《易經》有言,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他理應效仿宣宗皇帝勤問農事,不應端坐高堂對百姓毫不關心!

  眼看春耕在即,馬上就該是農忙時節了,禮部擬個籍田禮章程上來大家討論討論吧。

  文武百官:「…………」

  總感覺他們這位皇帝變了,卻又說不出是哪裡變了。

  不對頭,不對頭!

  作者有話說:

  大豬:為了輔導孩子做家庭作業,我每天精心研讀課堂記錄

  大豬:咦?這個說法不錯,我的了

  小豬:?????

  文哥兒:?????

  滿朝文武:豎子!你禍國殃民!!你禍國殃民!!

  *

  註:

  河南水災、山東大旱、陝西久久不雨:參考《明孝宗實錄》

  去年因為天災所以河南免稅,山東免稅,陝西也免稅

  感覺按照記錄,弘治初年每年都在免稅,不知道稅收夠不夠用(?)

  第256章

  朱祐樘這番話大家都沒辦法反駁,因為弘治年間確實天災不斷、民生多艱。

  作為天子,朱祐樘願意親自前往先農壇祭祀先農、親耕籍田,誰聽了不得夸一句愛民如子?左右先農壇也不算太遠既然朱祐樘都提出來了大家覺得也沒有勸下來的必要。

  對他們來說能夠跟著皇帝前往先農壇行籍田禮,也是很值得記上一筆的事。

  大夥一合計這事兒既崇古又尊禮總體成本不算高,效果怎麼樣且不說,至少不是一件壞事。

  閣臣們覺得沒問題部臣們也覺得沒問題,只要不是揮師北上打仗去搞個籍田禮不算啥大事。

  再怎麼輕裝簡行,他們這些有資格進殿開會的人都是會被帶上的,剩下還帶誰就看其他人自己的努力了!

  禮部便把這活兒接了下來。

  朝會一結束,殿內的消息便傳到了殿外。

  王華他們這些翰林官把消息帶回了翰林院翰林院上下也熱鬧了起來。

  來活了來活了!

  他們這些翰林官就是朝廷的筆桿子碰到有附屬國進貢好東西他們要去大書特書一番(比如對著長頸鹿吹麒麟神跡);碰到朝廷搞盛大典禮他們也要去大書特書一番。

  像李東陽和程敏政他們這些還被安排去禮部任侍郎的,平時還得負責幫內閣擬各種公文這種重要活動怎麼可能不帶上他們?反正吧現在李東陽他們已經去禮部召開專題會議討論籍田禮章程了。

  庶吉士們目前被拴在翰林院上課平時也是無聊得很聽說今年朝廷要搞籍田禮,他們也是摩拳擦掌準備聯合上書內閣,請求內閣批准他們一起隨行,好叫他們也跟著見見世面。

  要不然他們閒得都快長毛了。

  只恨自己手沒王守仁快,沒有爭取跟王守仁一起去陝西啊!

  現在能跟著大隊伍去先農壇走一遭,展現展現自己的才華,年輕的庶吉士們都期待不已。

  文哥兒本來正在埋頭趕功課,聽到大夥的討論後愣了愣。

  再一打聽朝會上到底發生了啥事,他頓時驚了一下。

  怎麼回事!

  好熟悉的話術!

  感覺有點不對!

  朱祐樘這一套一套的說法,聽起來怎麼怪耳熟的!

  文哥兒納悶不已,私底下找他大先生謝遷討論了一下這事兒。

  這事例,這說辭,怎麼聽怎麼像是他給太子講課時提到過的啊!

  沒想到堂堂皇帝不僅偷看兒子的課堂記錄,還堂而皇之地據為己有!

  這跟後世那些一天到晚通過監控看孩子怎麼上課的家長有什麼區別?

  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想法!!

  謝遷:「…………」

  謝遷微笑起來:「你不說我都不知道,你平時都是這麼教太子的。」

  他這麼教太子忽悠朝臣,有考慮過以後大夥真正開始教導太子時的難度嗎?

  文哥兒見勢不妙,準備溜走,卻被他大先生摁在原位,仔仔細細盤問他都教過啥。

  小孩子之間聊起來都是想到哪講到哪,文哥兒哪裡記得自己用多少種方法忽悠過太子?他只能鬱悶地指認朱祐樘那通說辭里的好幾個說法都似曾相識,仿佛在上課時講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