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存業是嶺南人,很擅長燉滋補的湯,他們準備一會就把這老母雞連著藥材燉給錢福吃。

  一聽說錢福負傷的事他們就去張羅了,可以說是非常有同僚情義。

  文哥兒知曉錢福跟人幹了一架還負了傷,便也不急著回家了,跟著靳貴他們一起去慰問傷員。

  絕對不是好奇劉存業這個廣東人燉的湯好不好吃。

  蹭傷員湯喝這麼無恥的事,他怎麼可能會幹呢!

  三人相攜來到錢家。

  錢福眼下有點狼狽,不過大夫說沒什麼大礙,只需要靜養幾日就好。

  見文哥兒跟在靳貴他們後頭進來了,眼神兒忽閃忽閃地在他身上和臉上直打量,錢福額頭青筋突突直跳。他忍不住說道:「你小子不是來看熱鬧的吧?」

  文哥兒矢口否認:「怎麼可能?我可是特意來看你的!」他很是認真地講完了這話,馬上轉頭看劉存業,「要開始煲湯了嗎!我能看看你怎麼煲的嗎?」

  錢福:「…………」

  原來不是來看他笑話的,而是來蹭湯喝的。

  這麼多年的老熟人了,錢福能怎麼辦,只能眼睜睜看著文哥兒和劉存業去廚房燉補湯。

  湯料放下鍋後一時半會燉不好,四人便圍著爐火聊起天來。

  一聊之下,文哥兒才知道錢福昨晚的干架對象正好就是馬文升的兒子馬玠。

  文哥兒忍不住感慨:「……世界可真小。」

  靳貴他們另有邀約,沒參加李東陽他們的文會,自是不知道文哥兒碰上過馬玠的事。

  等得知馬文升已經親手把兒子打得下不了床,錢福心裡總算是平衡了一點。

  靳貴勸道:「你還是少去點那些地方,這事兒要是傳了出去肯定會影響你的聲譽。」

  就沒見過像錢福這樣喝點酒就愛鬧事,偏還死不悔改喝個沒完的。

  他們同僚之間會忍著他讓著他,難道旁人也會忍著他讓著他嗎?

  這不,碰上同樣暴脾氣的傢伙,兩邊不就打出火來了嗎?

  錢福閉了閉眼,靠著椅背說道:「……我有點想回鶴灘去了。」

  文哥兒三人齊齊看向他。

  過了一會,劉存業也說:「我也有點想回莞城去了。」

  作者有話說:

  千鈞一髮!!

  *

  註:

  錢福、劉存業回老家:

  按照記載,本來應該發生在弘治六年

  不過文里他們的經歷不太一樣,所以發生得晚一點(絕對不是作者寫著寫著寫忘了

  第249章

  文哥兒三人改為看向劉存業。

  劉存業平時不太愛說話都是默默地做事,人緣算不得多好,也算不得多壞,就是樣樣都中不溜的那種類型。

  只不過即使是這樣看著不算特別起眼的人也曾是因為讀書成績優異而聞名十里八鄉的少年天才還在科舉的千軍萬馬之中殺出重圍當上了榜眼。

  怎地他也生出歸家的想法來了?

  劉存業見文哥兒三人都齊齊看著自己有點不太好意思。他說道:「我母親已經六十多歲了,妻子又體弱多病留她一個人在家裡侍奉母親我不大放心。我堂堂男兒卻連堂上老母、家中妻兒都照顧不了又有什麼臉面繼續當這個官?所以我想向陛下告假歸家侍奉母親,先全了孝道,再以我這才困羸病之軀為朝廷盡忠。」

  眾人俱是沉默下來。

  自古忠孝難兩全劉存業牽掛家中年邁多病的母親,他們這些朋友也幫不上什麼忙。

  要說把劉母接到京師來翰林院的俸祿實在供不起那麼多花銷,且他任職還沒滿六年,根本沒資格回鄉省親。

  更重要的是,不是所有人都經得起這一兩千里的長途跋涉年輕人尚且可能受不了何況本來就多病的老弱婦孺。

  思來想去似乎也只有劉存業親自歸家侍奉母親了。

  要知道官場上那諸多應酬每一筆都是對他們這些出身尋常的新晉翰林官無比繁重的負擔這樣下去他連托人捎錢回去都做不到。

  畢竟他自己都沒錢。

  算下來回家侍親反倒是最省錢的辦法。

  瞧瞧這剛過了個年,可不就把他窮得厲害嗎?像現在來給錢福燉湯喝那都是靳貴出老母雞和藥材他負責出煲湯技巧的。

  文哥兒聽劉存業講著京師的諸多難處不免也有些感慨。

  不管什麼時候職場新人都不太容易啊,劉存業這才從庶吉士轉正,就逼得想回老家待幾年再來幹活了!

  要是真回老家去的話,劉存業反倒是能得到不少優待。

  畢竟他好歹也是個榜眼兼翰林院編修。

  考慮到他侍奉母親三兩年以後估計會返京,很多人都樂意在他身上投資——尤其廣東還不是浙江、江西那種科舉大省,一個榜眼還是很值錢的。

  反正日子總比在京師入不敷出來得寬裕。

  左右初入翰林院也沒什麼要緊事干,還不如順從心意先回去給母親養老。

  就是不知道上頭會不會批准。

  這大概得看劉存業的奏章寫得夠不夠打動人。

  好歹也是考過全國第二的人,劉存業在這方面倒是不怎麼擔心,他就是差不多有了底才會跟文哥兒他們說起這個打算。

  知曉劉存業已經拿定了主意,文哥兒三人發現自己無從勸起,只能轉頭看向錢福,想知道他又是怎麼個想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