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孩子離開父母身邊最大的好處是什麼?

  那肯定是自由!!

  想做什麼便做什麼!!

  朱厚照眼睛都亮了起來,馬上把這事兒記到了心裡。

  行到熟悉的東華門處,文哥兒又給沒怎麼出來玩過的朱三歲介紹起來:接下來馬上就是元宵節了,到東華門上可以看花燈,可熱鬧了,整條街上亮如白晝!

  至於馬文升年初二所說的「元霄之鰲山、端午之龍舟不使之見」,已經被文哥兒拋諸腦後。

  都已經過去整整十來天了,不要在意這點小事!

  你看街上看花燈的小孩子少了嗎?

  他老小老小的時候就被他爹帶去看花燈,也沒見他學壞了啊!想想當初他第一次見到老丘,還是在元宵節看花燈那會兒來著。

  這么小的娃娃這也不許那也不許,難道真的想把他養成木頭人嗎?

  文哥兒不太贊同這種教育方式。

  照他的想法,太子就得多玩多思,還得把各種玩意都接觸一下。

  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老百姓過的是什麼日子。

  如果他什麼都不懂,那麼像晉惠帝那樣說出「何不食肉糜」就很正常了。人從小到大都沒嘗過飢餓的滋味,每頓飯只有想吃這個或者想吃那個的區別,自然是覺得「既然沒飯吃為啥不吃肉粥」。

  當然,文哥兒覺得需要補這麼一課的不止朱厚照這個太子,還有很多有望直升內閣的「閣臣預備役」。

  你說你一個能掌控國家命運的大臣居然連京師城門都沒出過幾次,真的能做好那麼多關乎天下百姓的決斷嗎?

  按照現在的內閣晉升機制,純粹是讓閣臣預備役們待在翰林院優哉游哉地吟詩作賦二三十年,閒到連自己都覺得沒事可乾的地步。

  這個期間他們唯一要做的「要緊事」,約莫就是不管家中喜事喪事都去找閣老們討篇文章,付上一筆筆豐厚的「潤筆費」。

  這樣等到和你關係最要好的閣老退了下來,就會十分愛惜地把你推薦上去補位,認為你的才能足以入閣主事!

  文哥兒覺得吧,這不太科學。

  只不過他現在還小,一時半會也改變不了啥,只能給朱厚照介紹介紹上元燈會上可能發生的諸多新鮮事。

  有一年他還親手做了冰燈來著!

  朱厚照聽得羨慕極了,追問文哥兒是怎麼做的。

  文哥兒詳細地給他介紹了一番。

  兩人抵達文淵閣前,守門的人一看是太子來了,自然是恭恭敬敬地引他們入內。

  文哥兒興致勃勃地邁步往裡走。

  很不錯,免費的皇家圖書館半日游!

  作者有話說:

  註:

  元霄之鰲山、端午之龍舟不使之見:參考《明孝宗實錄》

  就是馬文升前段時間上書的內容,「上嘉納之」

  第242章

  算起來丘濬他們這些閣老實際上就是以「文淵閣大學士」身份入閣參預機務可見文淵閣這地方還是極具意義的。

  正統年間大學士楊士奇領頭對文淵閣的書籍進行整理,將七千多部、四萬多冊圖書按照《千字文》的首二十字為號,分裝進五十個巨大的書櫥中。

  於是文哥兒他們現在看到的就是按照楊士奇他們的分類模式來編號的一列列書櫥。

  朱厚照這個大明未來當家人也是第一次來文淵閣,在文哥兒的慫恿下踱著步子溜達進「天字一號櫥」。

  這裡全是《皇明祖訓》《永樂寶訓》之類的東西。

  朱厚照昂起腦袋看了半天不太懂這是什麼玩意。

  文哥兒給他解釋了一番就是從歷代皇帝的實錄里挑揀一些英明的決定留給後人參考一番。比如他們是怎麼對待親人對待臣子的啦,比如他們是怎麼搞水利工程的啦英明決策做得越多寶訓就越厚!

  看看咱處理政務特別勤勉的太祖皇帝,《寶訓》修了好幾卷;再看看這曾經出去考察民生民情的宣宗皇帝,《寶訓》也修了好幾卷!

  朱厚照一聽「出去」登時來了興趣,積極追問:「怎麼考察!」

  文哥兒便給朱厚照介紹了一下宣宗皇帝說以前當年太宗皇帝朱棣帶還是皇孫的朱瞻基往來兩京之間,經常讓他深入農家體驗民生疾苦,了解了解種地有多難。

  他登基後有次清明節騎行出宮去長陵、獻陵祭奠先祖,途中看到郊外的農家想起了皇祖曾經的教誨又親自去農家看了看感慨農事不易。

  正是少年時有過那樣的經歷他們宣宗皇帝才會特別關心民生民情經常寫《憫農詩》《減租詩》《憫旱詩》《捕蝗詩》《甘雨詩》等等與農事密切相關的詩文給官員們看要他們好好為百姓做事。

  沒有經歷過的人,是不會懂這些也不會關心這些的。

  朱厚照道:「孤種過!」

  文哥兒第一天就帶他種過草莓。

  「還活著!」

  朱厚照邊說邊翹起了小尾巴。

  他們種的草莓還活著很多很多棵小草莓都種活了!

  文哥兒心道東宮這麼多人盯著估計比照顧小孩子還精心等閒肯定是死不了的。

  只不過見朱三歲那麼開心,文哥兒也沒說什麼掃興的話,只笑眯眯地說道:「那等春末殿下就可以觀察草莓是怎麼開花結果的了,到時候我們一起來給草莓人工授粉!」

  朱厚照追問什麼是人工授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