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註:

  ①人之有技,若己有之:出自《尚書·秦誓》,《大學》里也有引用

  意思大致是「(我希望能有這樣的大臣:)別人有能力,就像自己有能力一樣;別人有聰明才智,就像自己有聰明才智一樣,絕不會因為嫉妒別人而隱瞞他們的才能、阻攔他們出頭」

  -

  ②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臨其穴惴惴其栗:出自《詩經·秦風·黃鳥》

  不同版本的翻譯可能有不同的解釋,文里單純挑適合的解釋來用

  還是那句老話,要考試的可得按照老師講的答!(此處是免責聲明

  -

  ③生共此樂,死共此哀:出自應劭的《漢書注》

  【秦穆與群臣飲酒,酒酣,公曰:生共此樂,死共此哀。奄息等許諾。及公薨,皆從死。】

  -

  ④殉葬177人,霸業終止:參考《史記》

  【三十九年,繆公卒,葬雍。從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輿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針虎,亦在從死之中。秦人哀之,為作歌黃鳥之詩。君子曰:「秦繆公廣地益國,東服彊晉,西霸戎夷,然不為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棄民,收其良臣而從死。且先王崩,尚猶遺德垂法,況奪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復東征也。」】

  -

  ④「結髮事明君」「焉得不相隨」「人生各有志,終不為此移」:出自王粲的《詠史詩》

  曹植也作了《三良詩》

  陶淵明也作了《詠三良》

  蘇軾這個陶淵明鐵粉一看,馬上也作了首《和陶詠三良》

  他路過秦穆公墓時還寫了個小作文表示現在的人吶,根本沒有古人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所以覺得人家做不到自願殉葬!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可悲!!(今人不復見此等,乃以所見疑古人。古人不可望,今人益可傷。)

  【所以這是個常見詠史素材

  第239章

  出處講完了課就上完了嗎?這肯定是不符合文哥兒的摸魚原則的,所以文哥兒給朱三歲上了堂書法課後,又給他留了個作業:安排一場基於《秦誓》的考試。

  主要是基於《秦誓》被《大學》引用的那段「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

  簡單來說就是你不能推薦自己你得推薦別人。誰推薦的人又多又准,誰就能得優等!

  推薦的時候要寫明推薦理由這人是有「技(本領高尚)」還是「彥(才學過人)」或者「聖(道德高尚)」,一個理由得一分!

  當然,要是查出你寫的推薦理由是捏造的那是要扣分的。

  正式考核時時將會隨機挑幾條出來找本人驗證一番!

  你誇他記性好吧,那就來個速記遊戲。

  你誇他算術好吧那就來個現場做題。

  你說他樂於助人喜歡做好人好事吧,那就看看對方的日記——哦不,這個可能看不了,那就看你能不能講出能說服別人的具體事例來了你真能面不改色地胡編亂造也不失為一種才能。

  是個人才!

  新的一年到來了東宮也要進行一場全新的考課這次來選他們東宮的「小六部」無論男女都能參選接下來誰干正經事誰干雜活就通過這場考試來決定了!

  滿足現狀的人可以不參加考試,不過以後被落下了也別埋怨誰就是了。尊重大夥自己的選擇!

  其實按照《秦誓》的要求應該是要求達到「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也就是要做到真心喜愛這樣的人才而不僅僅是嘴上說說!

  不過現在既然是考核,心裡喜歡不喜歡這種事也考不出來,便改成紙上寫寫算了。

  朱厚照一聽自己又能當考官,自然是積極參與。

  這可是一場基於《秦誓》的互誇大會!

  事實上一直到現在,官場上有不少崗位也依然走舉薦制,舉薦的得失可就不是加一分或者扣一分的事了。

  像歷史上馬文升後來退休了,他當吏部尚書時提拔的人出事後還被拎出來打成「奸黨」,愣是把他的各種封賜都剝奪了,到挺久以後才被恢復。

  官場上的舉薦一向是相當於共同進退,一個出事另一個也要被牽連,只是被牽連的幅度有大也有小而已,端看你自己能耐如何。

  沒能耐的、識人不清的,可千萬別瞎舉薦!

  文哥兒讓朱厚照安排東宮諸人回去做好誇誇材料,明天開始他們一起來考核誰誇得好。

  現在考官能有三個了,朱厚照、楊夫人以及他。

  沒辦法,總不能叫楊夫人這個輩分的人跟著考試,何況多一個人當考官,等於多一個人幹活!

  文哥兒笑吟吟地對女史們說道:「姐姐們可能沒考過,有什麼不懂的可以問谷大用他們。不過每次考核的方式都略有不同,只要用心準備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比如這次就不是現場答題,而是自備誇誇材料遞上來,到時候他們三個考官拿著材料隨機驗證一番就好。

  她們的準備時間就是今晚和明早!

  女史們也是從小讀書習字的,自覺不會輸給谷大用他們這些宦官,自是一口應承下來。

  楊夫人都沒來得及阻止,就發現東宮上上下下已經被文哥兒安排得明明白白。

  偏她侄兒楊玉還在那侷促地問:「小先生,我也要考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