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由此可見,在孔子門下音樂沒學好,同門師兄弟統統看不起你!

  別看唱兒歌這事兒很簡單,實際上可以鍛鍊孩子的說話能力。太子如今才三四歲,說話還不算利索,多多開腔能讓他口齒更伶俐。

  更重要的是,它還能增強孩子的記憶力,讓孩子的大腦更加靈活!

  要是記性不好,能記住那麼多唱詞嗎?肯定是不行的吧!

  小時候多練練,以後學什麼都快!

  這還只是直觀的好處,還有一些隱藏的好處,比如能讓人身心愉悅,從而增強身體免疫力。

  人遇到傷心事、煩心事的時候容易「形銷骨立」,這是公認的事實吧?反過來推導一下,人要是保持心情愉快、每天快快樂樂的,自然就「心廣體胖」了,病都能少生幾回!

  動動嘴皮子就能強身健體,有什麼比這更划算的鍛鍊方式呢!

  楊夫人:「…………」

  怎麼辦,被這小子說得有點想學唱曲兒了。

  朱厚照跟楊玉在那練了一會,瞧見文哥兒在跟楊夫人聊天,立刻不幹了,蹬蹬蹬跑過來要旁聽他們在講啥。

  文哥兒瞅見再次強行擠過來的龍腦殼,便給朱厚照講起孔聖人有多熱愛音樂的事兒來。

  相傳《詩經》就是孔子編訂的,當時這些古詩當時可全都是唱出來的。

  可見它是孔子心愛的歌詞本。

  瞧瞧人家孔聖人抄歌詞,一抄就是三百多首,時間跨度五百年,類型更是千變萬化,有祭祀宴飲時奏唱的雅樂,也有講述風俗民情的民歌,堪稱雅俗共賞!

  只要好聽,孔聖人都愛聽!

  咱也要有孔聖人這種開放包容的心態,只要是好吃的,咱就愛吃!甭管是哪裡產的,甭管是誰來做的,粗茶淡飯有粗茶淡飯的滋味,海味山珍有海味山珍的妙處,每頓都要吃得肚皮飽飽、開心愉快。

  楊夫人:「…………」

  總覺得這小子在胡說八道,但是她沒有證據。

  文哥兒繼續慢慢悠悠地跟朱厚照瞎掰:「孔聖人不僅愛聽歌,唱歌的癮頭也挺大。我跟你講,《論語》裡面這樣描述過他是怎麼唱歌的——『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朱厚照沒聽明白,立刻追問:「什麼意思?」

  文哥兒道:「就是『孔子跟人一起唱歌,如果感覺很棒的話,肯定要請別人再唱一遍,自己興致十足地在旁邊跟著唱』!」

  看看人家孔聖人多麼熱情洋溢!

  唱嗨了必定力邀別人再來一個!

  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正兒八經,實際上每次都在演唱會上瘋狂喊安可。

  孔聖人都這樣對生活、對音樂滿懷熱情,我們怎麼可以不快快樂樂唱歌呢!

  見賢思齊,說的就是我們這些棒棒的崽了!

  楊玉以後是要混錦衣衛的,沒有讀過什麼書,《論語》更是不會在六七歲時就讀。

  聽文哥兒這麼一介紹,他莫名覺得那位傳說中的孔聖人都親近了不少。

  原來《論語》和《詩經》是這樣的,他以前還以為是很深奧的東西來著!

  楊夫人聽文哥兒一通掰扯下來,忽然覺得自己根本無從下嘴。

  看看這說得,唱個歌兒,對身體好,對心情好,且還是在向孔聖人看齊!

  百利而無一害!

  誰要是攔著不讓,就是不想太子身體棒、心情好,甚至是對孔聖人不敬!

  你說唱歌不對,那就是說孔聖人不對!

  那可是傳承了兩千年的聖賢書,那可是端坐於孔廟之上的孔聖人,怎麼可能不對!

  文哥兒悠悠然地讓朱厚照再來一個,他和楊玉跟著唱。

  這一刻,他們不是三個人在唱歌,而是與孔聖人同在!

  楊夫人:「…………」

  楊夫人聽著三個小娃娃又唱起了「沒呀沒水喝呀」,有點懷疑自己過去三四十年是不是都白活了。

  等到這堂音樂課愉快地收尾,文哥兒帶著朱三歲和楊玉一起噸噸噸補充水分,感覺自己復工第一天似乎差不多要糊弄過去了。

  他王七歲果然一如既往地聰明!

  朱厚照過足了學唱兒歌的癮,又想起自己前兩天沒解決的疑問,不由叫谷大用去把前頭文哥兒給他寫的那封信取來。

  文哥兒瞅見那封熟悉的信,有點納悶地問:「怎麼了?」

  朱厚照打開信指著文哥兒引的那句酸詩。

  「沒懂!」

  楊夫人不給他講,他父皇也語焉不詳,都讓他留著問文哥兒來著。

  文哥兒自己都忘了前兩天寫過啥,拿起來一瞅,只覺這小子記性真是太好了,換成尋常小孩哪個能記這麼久?怕不是睡一覺就忘了!

  對於自己隨手寫來糊弄朱三歲的玩意,文哥兒拿在手裡一點都沒害臊,一本正經地逐字逐字把「奈許新縑傷妾意,無由故劍動君心」給朱三歲念了一遍。

  心理素質絕對是槓槓的。

  文哥兒還給朱厚照劃重點:這裡頭主要人物有兩個,一個是慘遭拋棄的「妾(我)」,一個是喜新厭舊的壞蛋!

  朱厚照強烈抗議:「孤不壞!不是壞蛋!孤才不是!」

  文哥兒用「孺子可教也」的眼神欣慰地看著朱三歲。

  很不錯,這代入點找得還挺准。

  既然剛上完音樂課,文哥兒順便給朱厚照兩人介紹起漢代的樂府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