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祐樘看了眼文哥兒,知道這種說法肯定是朱厚照從文哥兒那兒聽來的。

  感受到朱祐樘投過來的目光,文哥兒只能開口坦白:「殿下說要我在宮中住下,我只好給殿下解釋了幾句。」

  他把自己的說法給朱祐樘講了講,還補充說這就跟種莊稼一樣,莊稼離了泥土和陽光是活不了的,他想要多得點兒感悟、多寫幾篇文章,就得多出去走走看看、多與不同的人交朋友,絕對沒有慫恿太子出宮玩兒的危險想法。

  文哥兒道:「舜帝曾說『臣作朕股肱耳目』,我雖還沒有功名在身,卻也想著有朝一日能成為陛下與殿下的『股肱耳目』,因而在外時常不忘多看多聽。」

  這話其實出自《尚書》,講的是舜帝對禹說的話。

  後來皇帝夸臣子的時候都愛說一句「股肱之臣」以表看重。

  既然是股肱耳目,那自然是要能聽、能看、能辦事,而不是閉耳塞聽、閉門造車!

  朱祐樘本就沒有怪罪文哥兒的意思,聽文哥兒把堯舜禹的話都拎出來講了,不由笑道:「你在讀《尚書》了?我怎麼記得你父兄與你先生都是治《禮記》的?」

  餘姚那可是專出治《禮》人才的。

  文哥兒苦著臉道:「我大先生讓我把五經都讀一讀,以後再擇一而治。」

  朱祐樘見朱厚照支起耳朵聽他們講話,便和朱厚照說起文哥兒有四個老師的事。

  別看他這位小先生年紀小,拜的老師可個個都是飽學之士!

  朱厚照沒想到文哥兒連拜師都拜得比別人多。

  文哥兒道:「老師多也有煩惱,比如功課會比較多,我寫字都寫出繭子來了!」

  朱祐樘瞧著他笑道:「功課這麼多,還有空出去擺攤代寫書信?」

  「擺攤!」朱厚照聽到了新鮮事兒,立刻好奇地追問,「上哪兒擺?擺攤好玩嗎?」

  文哥兒一一答了,才說道:「這也是我兄長提議的,他說出去擺攤代寫書信既能練字又能幫上別人的忙,我便去試了試。」

  他給朱厚照父子倆講了講去擺攤的起因,又講了講擺攤遇到的許多趣事與結識的許多朋友。

  朱厚照聽得心向神往。

  「孤也要去擺攤!」朱厚照宣布自己的新決定。

  文哥兒:「…………」

  朱祐樘見話題又繞回出宮上面,思來想去只能循著文哥兒的忽悠思路說道:「得等你出閣讀書了再說,你現在都還不會寫字,出去能做什麼?」

  朱厚照馬上換了新的小目標:「孤要習字!」

  這個倒是可以提上日程。

  讓他抓抓筆熟悉熟悉怎麼寫字也挺好。

  朱祐樘便讓文哥兒以後把朱厚照的習字課安排上。

  文哥兒是吳寬的學生,吳寬這個當老師的都覺得他的字小有所成了,教一下三歲大的太子怎麼握筆以及基礎筆畫還是綽綽有餘的。

  文哥兒沒想到就這麼聊了聊,自己還能多一樣兼職。

  學生家長是皇帝,那肯定只能是皇帝說了算!

  文哥兒只能一口應下。

  朱祐樘留文哥兒吃了頓飯。

  文哥兒堂而皇之地蹭了頓帝後一家子人的家宴,才在朱厚照哼哼唧唧的「孤才不會捨不得你」的口是心非宣言裡溜溜達達地出宮去。

  第232章

  朱祐樘說要派人送文哥兒回家這次卻是沒派內侍,而是指了個錦衣衛讓對方送文哥兒回去。

  大明天子身邊的殿廷衛士稱為「大漢將軍」,攏共有一千五百人,裡頭的頭頭腦腦都是皇帝信任的勛戚子弟。

  平日裡開朝會這些殿廷衛士就會立在邊上維護朝儀、聽候差遣

  廷杖這種大明獨創的法外之刑便是由他們這些牛高馬大的「大漢將軍」來負責的!他們一個兩個身量都特別魁梧,光是站在那兒就很有威懾力(史載王守仁、楊慎都曾挨過廷杖可見大夥都曾深受其害)。

  這負責送文哥兒回家的人就是「大漢將軍」中的一員年紀不算太大,瞧著也就二十歲出頭。

  還有點眼熟。

  文哥兒瞅了幾眼,又瞅了幾眼越瞅越覺得很有熟悉感,卻沒想起到底在哪兒見過。他走出一段路才和對方聊了起來。

  原來這人叫楊璽,乃是都指揮僉事楊榮之子,也就是楊夫人的侄子。

  他才剛見過那位衛聖夫人,自然是怎麼看怎麼覺得楊璽眼熟了!

  楊榮因為楊夫人得來的都指揮僉事理論上可以世襲三代所以楊璽沒什麼升職壓力

  不過楊璽也算是勛戚子弟之中比較有上進心的長得也算高大周正是以成功在傳說中的「大漢將軍」里混了個百戶當。

  想來朱祐樘會點一個百戶送他歸家也是想讓他與楊夫人家的人接觸接觸,好叫他和楊夫人能相處融洽。

  文哥兒沒怎麼見過錦衣衛的人聽到楊璽說自己的職位後不由好奇地詢問:「你們大漢將軍選人真的是看誰高大威武選誰嗎?」

  他聽人說「大漢」就是高大漢子的意思通俗直白!

  就很有大明皇帝文盲式起名的土裡土氣感覺。

  楊璽見文哥兒一點都不見外地和自己聊了起來,便簡單地給文哥兒介紹了一下大漢將軍的職責範圍。

  他們除了保護皇帝的安危之外還要充當朝會儀仗,皇帝要是心血來潮想出巡也是他們來開路,所以身高和長相還是很重要的,不達標的當然不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