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於他們聽不聽話,還是得看朝廷怎麼去運作。

  到了後來的嘉靖年間甚至直接鎖閉嘉峪關,徹底把包括敦煌在內的七處羈縻衛所全部棄之關外。

  河西走廊被砍了一截,只守住了嘉峪關這個最後底線!

  關外七衛很容易出現反叛,對於普通人來說涉足其中是很危險的。

  想要到這種地方去,需要一定的勇氣!

  不是誰都像他哥一樣,喜歡仗劍走邊關的!

  所以楊一清寫信來京,一方面是想讓他和李東陽動員點畫壇人才跟他去敦煌看看,一方面是想讓李東陽在朝中活動一二,讓朝廷可以批准這次敦煌之行,讓他帶隊去關外看看。

  文哥兒看這封信,看得那叫一個心蕩神馳,只恨自己才六歲,只恨自己不在陝西,要不然他就能跟著楊一清去敦煌了。

  他這個師叔,可真是太對他胃口了!

  文哥兒在那讀得萬般激動,他哥王守仁也注意到了,好奇地走過去問:「誰給你寫的信?信里都寫了啥?看把你激動得,臉都紅通通的!」

  文哥兒道:「我楊師叔來的信!」

  他大方地把信遞給王守仁看,順便跟王守仁暢想自己一夜長大、秒變十幾二十歲,跟著楊一清西出嘉峪關,直奔敦煌看壁畫去!

  不過不要緊,他楊師叔先帶人去探探路,以後他可以直接跟他楊師叔出關攻略!

  王守仁看完信,若有所思地聽著文哥兒在那暢想未來。

  文哥兒沒注意到他哥的神色,屁顛屁顛去找吳寬商量此事,看看他能不能找到點有毅力的、願意跟著楊一清出關去看看的吳門人才。

  吳寬沉吟起來。

  他是官場中人,在畫壇之中算不得多有名,要說吳門畫派的話,那還得看他的老朋友沈周。

  正好快過年了,可以寫封信問候一下老朋友,所以吳寬一口答應下來,說幫忙問問。只是別人想不想去,還是得看別人的意思。

  文哥兒聽吳寬提過很多次沈周,也賞過好多次沈周的畫,不由好奇地問:「沈先生會來京師玩嗎?」

  吳寬搖著頭道:「他不會來的,往後你要是去蘇州,我可以帶你去拜訪他。」

  吳寬給文哥兒介紹了一下沈周的情況。

  原來沈周家中還有位老母親在,所以從來不遠遊。如今沈周已經七十多歲,沈母也年近九十,身體仍非常康健,是以沈周始終信守誓言不離故土。

  這可真是踐行了好幾十年的「父母在,不遠遊」!

  文哥兒也不失望,反正他可以去蘇州,到時候可以去拜訪一下七十好幾的沈周,還有沈周家中八十好幾的母親。這麼長壽的老人家,可得好好跟她討教一下長壽秘訣!

  文哥兒和吳寬討論完楊一清敲定下來的敦煌之行,正要溜達回去讀書,又被吳寬給喊住了。

  吳寬道:「差點給忘了,我這裡也有封你的信,你拿去瞅瞅。」他掏出封信遞給了文哥兒。

  文哥兒打開一看,竟是唐寅他們寫來的節前問候:馬上就要過年了,《飲食詩話》寫好了嗎?說好王六歲要出的書,現在怕不是要變成王七歲的書了吧?

  文哥兒:「…………」

  可惡,這催更來得猝不及防啊!

  算算日子,就算他現在趕稿子,也趕不及署名為王六歲了。他能有什麼辦法,他也很無奈啊!

  誰能想到他會半路被逮去給太子上課?

  現在好不容易放寒假,他玩都還沒玩夠,哪裡有心思寫什麼《飲食詩話》!

  只怪當時一時嘴快,信誓旦旦說什麼今年一定寫出來,還熱情地邀請人家幫忙題序作畫。

  文哥兒只能一臉鬱悶地回庶常館提筆給唐寅他們寫回信,說自己實在沒有靈感,明年一定寫出來。接著他給唐寅等人介紹了一下「楊一清帶你出關游敦煌」的宏偉計劃,問他們有沒有興趣參與。

  不過唐寅他們都還是在校生,怕是沒什麼機會去的,文哥兒也只是稍微給他們提了一嘴,遺憾自己年紀實在太小根本沒辦法報名參與。

  文哥兒心心念念記掛著敦煌看壁畫,家裡卻在臘月爆發出一場大爭吵:王守仁跟李東陽提出他們庶吉士該外派去干點實事,比如派他代表朝廷去敦煌看看,實地瞅瞅河西走廊的情況,考察一下關外七衛還有沒有拯救的可能。

  這廝甚至趁著交作業的當口直接上書內閣,表示如今正考慮加強關貿,正需要派人去邊關看看。他食君之祿,始終沒能為君分憂,心中十分忐忑,所以吧,請派我,王守仁,去敦煌吧!為了朝廷的邊貿大計,我願意冒險出關,看看關外七衛安分不安分!

  王華看了李東陽捎回來的請願書,氣得那叫一個肝疼。

  你說你十幾歲的時候去居庸關那一帶晃蕩就算了,好歹是在朝廷掌控之下的地方,喊一聲還能有人來救你。現在你要跑去嘉峪關外晃蕩,這不是要讓家中兩老每天提心弔膽嗎?!

  王華抄起棍子攆得王守仁滿院子逃竄。

  文哥兒得知事情原委,眼睛都睜圓了。

  他哥一準是看了楊師叔給他寫的信,就偷偷摸摸計劃著要去敦煌了,還是高舉「為君分憂」的大旗請求公費出遊去給朝廷的邊貿計劃摸個底。

  好你個王守仁!!!

  居然偷偷給內閣遞請願書!!!

  你把這些話都講完了,以後我要出去時還講什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