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毛澄等人:「…………」

  瞧這小子說得,仿佛他們不收這錢還成了禍國殃民的事兒!

  庶吉士們只得懷揣著拯救大明朝廷公信力的偉大決心把這筆「潤筆費」給收了。

  作者有話說:

  御史:我懷疑你有高超的行賄手段和結黨手段,並且掌握了證據。嘶,讓人收了賄賂還覺得自己很高尚,恐怖如斯!

  【掏出庶吉士時期的錄像還原分贓現場】

  文哥兒:我不是,我沒有!!!

  *

  更新!今天沒得二更(開始躺平

  唉,反正文崽慢慢長,我慢慢寫吧,沒得靠爆更暴富的命TvT

  *

  註: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出自《論語》

  原文:【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原來民無信不立不是教育百姓要講信用,而是說「百姓不信任執政者,這個國家就存在不下去了」

  (文盲驚詫

  按照後世的注釋就是治理國家的時候「寧死而不失信於民,使民亦寧死不失信於我也」

  第225章

  文哥兒把潤筆費分了出去自己那份錢也沒閒著,看到什麼適合的禮物就給親朋好友買,見者有份,人人不缺。

  他還趁著休沐日約謝豆他們去養濟院玩耍冬天沙池被雪埋住了便帶著一群小娃娃堆雪人打雪仗玩夠了還興沖沖在雪地上教人寫字,愣是讓平日裡冷冷清清的養濟院都熱鬧起來了。

  文哥兒和那位眼盲的老手藝人也說上了話從他那兒預定了兩套新鮮的貓貓玩具一套送給張侖家貓貓,一套留著臘月送給自家貓貓。

  至於什麼吃的喝的,那當然是聽說有什麼新鮮的吃食就跑去嘗嘗鮮吃到好吃的還要帶回來給大夥都嘗嘗。

  王華這個當爹的看著兒子拿到錢就眼也不眨地往外花,一點都沒有攔著的意思。

  對於文哥兒這位小先生放寒假後過得有多快活深宮之中的朱三歲是不知曉的。

  朱三歲每天最高興的事就是收到他小先生的信,因為小先生會在信里給他介紹很多新鮮東西。

  比如列個圖文並茂的時間軸告訴他別人的一天是怎麼過的,有時候是路邊買餅的人,有時候是藥店打工的夥計有時候是早早起來打鐵的鐵匠。

  據說畫的都是文哥兒認識的不同的人。

  接著文哥兒會在這張時間軸後出點簡單好玩的題目比如叫他在時間軸上數數有幾個相同的圖案或者算算他們一天下來能賺多少錢之類的。

  偶爾他有疑問寫在信里送到信箱那兒去文哥兒也很快會給他解答!

  才小半個月過去朱厚照就已經收集了好多人的一天知道了好多種謀生的職業!

  唯一比較令他發愁的是,很多活兒都不賺錢就算起早貪黑地從早干到晚都不賺錢。

  賺錢怎麼這麼難呢!

  朱祐樘這個當爹的每天也能獲得朱三歲分享的小神童每日來信不知不覺也認識了不少新鮮物件和新鮮職業。

  聽著朱厚照每天糾結來糾結去朱祐樘也忍不住跟著算了算,然後父子倆一起感慨「賺錢怎麼這麼難」。

  對於文哥兒來說,這種「一天」他可以畫三百六十天,天天不重樣。

  為了讓自己給太子寫的信足夠寫實,文哥兒還趁機提出每天告個小半天假出去周圍遛彎。

  瞅見感興趣的行當就去問人家願不願意講述一下自己是怎麼度過一天的,再介紹點自己平時幹活用的傢伙。

  得知自己的「一天」可能被太子知曉,大夥自然都欣然答應,除卻家傳秘法不能告知外人之外,大家都很樂意給文哥兒自己手頭的工具到底是做什麼用的、自己從早到晚都做些什麼。

  文哥兒開心地在外面浪,每天臨到晚上才花一小會功夫給朱三歲畫上幾筆,偶爾出幾道簡單的題目或者介紹點好玩的小遊戲,儼然已經成功把朱三歲給糊弄住了。

  結果文哥兒浪到十一月月底,就收到李東陽轉交給他的一封信。

  寫信的人是他楊師叔。

  楊一清在信里說,看了《河西走廊》很是感慨,有些事想和他探討探討。

  他往下一看,才知道楊一清這個在陝西搞文化建設的對《河西走廊》里介紹的敦煌壁畫史很感興趣,準備組織人手過去臨摹、拓印一些壁畫來搞搞研究。

  之所以寫這封信過來,就是想讓文哥兒和李東陽在京師活動活動,搞點畫壇人才過來。

  文哥兒能認識什麼畫壇人才,還不是得看看吳寬願不願意參與!

  他楊師叔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他四先生也!

  敦煌壁畫的事文哥兒也是了解過的,早些年文物和古建築保護不受重視,文物大量流出海外,古建築要麼被拆毀要麼被破壞。像敦煌的壁畫就曾被人層層剝離,想要窺探底下覆蓋著的更古老的畫作。

  需要注意的是,敦煌位於嘉峪關外,並不算完全在大明的控制之中,那一帶只意思意思地設置了關外七衛作為羈縻衛所。

  所謂的羈縻衛所,就是意思意思地將歸附大明的各族頭頭腦腦封個都督、都指揮、千戶之類的官職,讓他們負責地方上的管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