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現在就是古公亶父,要知道去哪好,萬一挑錯了地方就沒有好吃的了!

  朱祐樘沒想到還能這樣教孩子。他笑著摸著兒子腦殼說道:「那你可以問問你母后的家鄉是什麼樣的。」

  壽寧侯張巒不是京師人,不過他老家在河間興濟,算下來也沒出北直隸。

  張皇后就是在那兒出生的,後來才隨著考入國子監的張巒到京師來。

  朱厚照一聽,他母后居然去過別的地方,頓時覺得他母后比他父皇還厲害。

  他馬上掙扎著下了地,跑過去問張皇后她們老家是什麼樣的,土地肥不肥沃、種出來的東西好不好吃。

  張皇后對上兒子忽閃忽閃的眼睛,不由得認真回憶起過去的事來。

  從前張家算不得多顯赫,就是尋尋常常的小門小戶,唯獨從祖父在地方上當教諭,算是家中頗有學問的人。

  父親一直跟著從祖父念書,卻始終沒能考上功名,考了許多年才以貢生的身份被選入國子監讀書。

  她們姐弟幾人也是那時候才隨著父親入京的,在那之前她們都和母親一起在老家興濟生活。

  那日子算不得多好過,不過姐弟三個親厚得很。京師外的規矩不如京師森嚴,她偶爾也能跟著兩個弟弟出去玩耍,看一看外頭的風光。

  一朝入了宮,一切就不一樣了。

  張皇后抱起朱厚照,與他講起了記憶中的鄉間趣事。

  不僅朱厚照聽得仔細,朱祐樘也是頭一回聽張皇后說起這些有趣的往事,一家三口就著溫煦的餘暉聊得頗為盡興。

  另一邊,文哥兒出宮後也覺得迷宮整都整了,光為難太子一個著實太浪費。

  他回到翰林院後就開始憋壞,躲起來畫了個超級複雜的新迷宮拿去給李東陽他們玩兒。

  李東陽:?????

  李東陽含笑把它遞給了楊廷和,讓楊廷和頭疼去。

  楊廷和看了眼,說道:「可能得費點功夫,你們先試試看,我下衙後再帶回家試試。」

  於是這個超級迷宮在翰林院轉了大圈,最後跟著楊廷和回家去了。

  文哥兒樂滋滋地分享了一圈,很開心地看著大家一起頭禿。

  傍晚他溜達去丘濬家玩,還信手給丘濬也畫了張難度尋常的迷宮,看看丘濬能不能走出來。

  丘濬都不知道他哪來那麼多古怪想法。

  「你便是拿這些玩意去教太子的?」丘濬拿起迷宮圖紙皺著眉頭追問。

  文哥兒矢口否認:「才不是,這只是中場休息玩的小遊戲。」

  他得丘濬講了講開發大腦的重要性!這些基礎的腦力訓練就像是在大腦裡面鋪路搭橋一樣,以後去做別的事就有現成的道路橋樑可以走啦!

  很多人平時懶得動腦子,學起東西來自然是難如登天!要外出的時候才想到修路修橋的人,怎麼能怪路難走?

  所以我們要多多鍛鍊自己的腦子!

  文哥兒還順嘴吹噓了丘濬一通,說他老人家七十好幾腦子還這麼好使,就是因為每天堅持不懈地看書寫書。

  可見咱的腦子常用常新,不用就會生鏽!

  丘濬聽得腦殼痛。

  「小心有人彈劾你教壞太子殿下。」

  丘濬無奈地說道。

  文哥兒辯駁道:「教三歲大的小孩兒,難道還能拿著書從早念到晚嗎?便是我願意念,太子殿下也不願意聽的。」

  丘濬想想也是,要不怎麼尋常小孩都要六七歲才開蒙?就是因為小孩子年紀太小真的坐不住,連吃飯都要哄的小娃娃,你能指望他乖乖坐著讀書習字嗎?

  像文哥兒這樣的,一百年都不知能不能碰上一個。

  得知文哥兒花了兩天才把《綿》的第一段給講完,丘濬可算知道知道文哥兒為什麼說這個「綿綿瓜瓞」要講一旬了。他說道:「慢慢講也行,只要太子聽得進去就好。」

  文哥兒認真點頭,表示自己心裡有數。

  一次備課,一旬不愁,才是愉快的教學生活!

  至於西域盆盆觀音土之類的沒用小知識,反正也不是什麼要緊內容,講章上不寫也罷!

  要知道皇太子的千秋宴上,皇帝陛下可是親口答應說他可以用「非常之法」來教的,不然他當時就直接辭了。

  文哥兒的「小先生」當得那叫一個有滋有味。

  第二日他又踱著步子進宮,去給朱厚照接著講長得不得了的《綿》。

  既然布置了功課,自然是要先瞅瞅朱厚照都問到了什麼地方。

  文哥兒攤開張白紙,先把古公亶父的起始位置畫了出來,接著把朱厚照說的地名在紙上按照遠近距離做好標註。

  朱厚照看著文哥兒徒手畫出個簡略輿圖來,眼睛都睜大了。

  文哥兒把各個候選位置都和起始位置連好線,笑眯眯地讓朱厚照挑選去哪兒好。

  朱厚照認真思索起來。

  按照張皇后她們的說法,這些可都是水源充裕、土壤肥沃的好地方。既然條件都差不多,肯定是挑近的,不用走很久!

  朱厚照認認真真在那簡略輿圖上看來看去,最後挑出一條最短的線說:「搬到這裡來!」

  文哥兒自是猛夸朱厚照一通,誇得朱厚照心花怒放。

  只要學生夠聰明,教起來其實還是蠻有成就感的!

  文哥兒便接著給朱厚照講《綿》的第二第三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