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要是沒機會印刷成書,也可以直接把收集起來的才子真跡直接裝訂成冊,那收藏價值可就更高了!

  怎麼看都不虧!

  棒!

  於是《飲食詩話》還沒寫出來,文哥兒就已經約了一圈的序。

  丘濬眼瞅著他這個也邀請那個也邀請,等文徵明走後不由說道:「哪有人像你這樣書都沒影就先邀人幫你寫序的?」

  文哥兒一本正經地道:「孔聖人說得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哪有人菜都要出鍋了,才手忙腳亂找盤子的呢?自然是要把一切都準備妥當了,才能專心致意、從從容容地把菜做好。」

  丘濬聽了一陣沉默。

  不知道為什麼,這小子明明每次用的都是聖人之言,可叫人聽了總想把那些個聖人之言從他話里摳出來。

  丘濬道:「到時你這書莫不是序比正文厚?」

  文哥兒聽了丘濬這話兒,一時也有些踟躕起來。對哦,這麼邀請下去到時候他這本書的序說不準當真要比正文厚!他說道:「您說得有道理,以後我少邀幾個。」

  這不是話趕話說到那兒了,順嘴就邀請出來了嗎?

  不關他的事,是他的嘴巴自作主張!

  文哥兒心安理得地推諉了一通,又給丘濬念了本新書,才溜溜達達地回家去。

  到了二月初,謝遷就接到了朝廷的旨意,今年的會試主考官由他和另一位翰林院侍讀學士的陸簡來當。

  其他的同考官之類的基本也都是在翰林院選。

  文哥兒數了數,十幾個考官裡頭就兩三個不是翰林官。

  這麼算下來,他居然是在考官堆里長大的!

  文哥兒很是感慨。

  謝遷這個主考官接到旨意後就開始閉門謝客。

  文哥兒這個學生都沒法去謝家找謝豆豆玩耍,畢竟他哥也是個准考生,得避嫌。

  二月天氣才稍稍回暖,文哥兒跟老丘打聽了一下,得知貢院那邊的磚瓦號舍已經蓋好了,才稍稍放下心來。

  春天這麼愛下雨,要是真碰上連綿的陰雨天,席舍可擋不了多少雨!幸虧朝廷的基建工程速度還算不錯,可算是趕在考生們春闈前把考場修好了。

  不少考生也陸續打聽到朝廷撥款修貢院的事,心情都頗有些振奮。

  得知這事兒是丘閣老上書建議的,大夥心中都頗有些感動。

  不是他們貪圖享受,而是環境要是太過惡劣,他們可能命都給考沒了,怎麼可能保證考出自己的真正的水平?

  丘閣老真是好人吶!

  劉吉雖然已經退休了,但至今還沒返鄉。得知這屆考生都對丘濬讚不絕口,他頓時氣悶不已。

  這姓丘的慣會籠絡讀書人!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你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給我寫個序吧

  拿到書後——

  李夢陽:?

  文徵明:?

  祝枝山:?

  唐伯虎:?

  你小子居然是群發的!

  *

  註:

  ①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好像引用過,出自《論語》

  ②這一年的主考官本來是李東陽,不過寫著寫著突然想到,小李去年考過鄉試了

  按照景泰以後的規定,考官有親屬迴避制度,雖然查得不太嚴,但是親兒子還是要避避的

  就把下一科當主考的大先生提上來了(文哥兒:怎麼又是我老師

  第193章

  文哥兒作為吃遍長安街的京師人氣王消息算是特別靈通的,隔天就從某個小孩那兒聽說劉吉孫子挨揍的事。

  劉首輔退休後還是不想離開繁華的京師,愣是賴在京師不還鄉。

  這也是符合朝廷規定的,朝廷對於大多數對朝廷有功的老臣都會留他們在京師當朝廷的「顧問」。

  留著些老臣在京師養老皇帝遇到什麼難以解決的疑難問題可以直接向這些老臣請教,省了派使者前往地方上的功夫。

  當然這不包括劉吉朱祐樘早就看劉吉不順眼了,哪裡還會派人去向他問事?只能留他在京師不聞也不問,算是給了劉吉最後一點臉面。

  劉吉在家沒事可干怎麼辦兒子大了不好打了,只好打打孫子排遣一下寂寞。

  文哥兒聽說劉吉孫子被揍得出不了門心中還是挺欣慰的。

  瞧瞧人家劉棉花,一把年紀了還不辭辛勞地教育孫子,要是大家都能好好跟他學一學,京師紈絝圈鐵定會失去很多重要成員!

  文哥兒回去跟他爹如此這般如此這般地感慨了一番。

  王華若有所思地看向自己放竹鞭的地方。

  文哥兒:?????

  文哥兒撒丫子跑了。

  自二月以來禮部就忙得腳不沾地得把人手都投入到會試的準備工作和核驗工作來。

  鄉試時印卷是由十三道布政司以及兩京府衙負責的會試就是禮部來主持了。

  各地考生須得帶上自己的鄉試答卷以及自己買好的試卷到禮部報到方便禮部官員確定他們的身份嚴防有人冒籍、替考或頂替。

  文哥兒跟著他哥把科舉流程都觀摩了一遍,只覺整個過程繁瑣得很。聽說進了考場以後每個號舍外面還會安排一個士兵站崗來著!

  這可是關乎國家選拔人才的掄才大典大夥都非常謹慎。

  二月初九會試第一場就開始了文哥兒又告了假跑去送他哥入考場,順便在大門口瞅瞅裡頭修成啥樣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