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還遊說大家和她一起把頭髮剪短呢。

  「長虱子!」文哥兒有些震驚,因為他還沒有見過虱子。

  小娃娃們頓時都有些不好意思。

  他們在養濟院長大,沒見識過外面的天地,更沒接觸過像文哥兒他們這樣一看就金嬌玉貴的同齡人,聽到文哥兒這震驚的語氣突然就有些侷促起來,怕文哥兒嫌棄他們長虱子不和他們玩了。

  早知道這樣,他們也把頭髮剪得短短的。

  文哥兒見小娃娃們一下子都安靜下來,也知道是自己的震驚可能表現得太明顯了。

  仔細想想,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這麼多人住一起,衣裳被褥都沒辦法經常換洗,自己更是沒有經常洗頭洗澡的條件。

  文哥兒說道:「你們已經把屋子打理得很乾淨很整齊了,是虱子太壞!」

  這不是文哥兒閉著眼瞎夸,而是他們這住處確實收拾得挺整齊。

  大家一起痛罵了一通壞虱子,繼續邊玩邊聊好一會,文哥兒便知道這群小娃娃裡頭是那個頭髮短短的小女娃說話最管用,平日裡都是她招呼大家把這個「家」打理得乾乾淨淨。

  這小女娃名叫江菱,是生下來沒多久就被人扔在養濟院門口的,正好當時養濟院有個女人孩子生下來就沒了,自己也處於半瘋半癲狀態,養濟院就安排她幫忙餵一餵這女嬰。

  小女娃的父母沒留下半點關於她身份的消息,江菱便隨了瘋女人姓,名字也是因為瘋女人常哼唱采菱曲而起的。

  今年秋天,瘋女人病故了,江菱又成了沒娘的孩子。

  每一個孩子的身世似乎都是一個傷心的故事,只是他們都還懵懵懂懂,並不知道苦難從他們出生開始就已伴隨他們左右。像他們這樣能夠長到好幾歲的,都算是運氣很好的了。

  文哥兒把帶來的玩具都教會他們怎麼玩,見天色已經不早了,才別過新認識的小朋友們領著楊慎他們回家去。

  回去的路上,滿車小娃娃都沒了來時的興奮勁,只覺這世上的可憐人實在多不勝數。

  楊慎被送回楊家後邁開小短腿跑去找他爹。

  楊廷和正坐在書房裡看書,瞧見楊慎顛兒顛兒地跑進來了,不由擱下書把人抱了起來,問道:「見識過養濟院的情況了?」

  楊慎點點頭。

  楊慎記性好,口齒伶俐地給楊廷和講起自己在養濟院的見聞,說起那些可憐的小孩、那些可憐的老人以及那些或眼瞎或聾啞或缺胳膊少腿的可憐人。

  這些人的神情都木木的,有人與他們說話,他們很多也不太愛搭理,只有小孩得知有玩具可分的時候會露出笑臉。

  最後楊慎才和楊廷和說起文哥兒寫祭文的事,學著文哥兒在靈前念祭文的語調把祭文給楊廷和背誦了一遍。

  他生來便聰慧得很,讀來便感覺有許多情緒充盈於胸腔之中,叫他發覺一支筆能做到的事並不比一把弓要少。

  楊慎繃著小臉認真說道:「我也要學寫文章,等我以後要是遇上這樣不幸的人,也可以給他們寫祭文。」

  就像寫不起家書的人有很多很多一樣,世上也有很多很多寫不起祭文的人。

  也許並不是人人都需要,但只要哪天遇到需要的人他就可以幫上忙了。

  楊廷和聽了楊慎的話,心中十分欣慰。

  這就是他願意放楊慎和文哥兒他們出去玩的原因了,文哥兒這孩子從小就愛玩愛鬧,卻又遠不同於一般愛玩愛鬧的頑劣小子,別的孩子跟著他一起玩玩鬧鬧,往往也會有不小的長進。

  何況他的兒子本也十分聰慧。

  楊廷和摸著兒子的腦袋說道:「你有這樣的想法就很好,以後長大成人了也莫要忘記你這時候說過的話。」

  楊慎再次用力點頭,表示自己一定不會忘。

  不少小孩兒回家後都和家裡人分享了養濟院之行,這地方算不得好玩,對這群在長安街長大的小娃娃來說卻有不小的衝擊。

  有小孩到家後馬上把自己的玩具堆翻檢了一遍,勻出一堆來說下次再去時要把它們捎過去;也有家長聽說養濟院的小孩身上長虱子後緊張地把自家娃兒抱去洗了個澡,憂心忡忡地覺得下次可不能讓孩子再跟著去。

  各家的這些反應,文哥兒卻是無從得知的。

  他本只是去養濟院看一看,給那邊送一些各家的閒置品,順便瞧瞧能不能碰上別人給他介紹的那位巧匠。

  結果這一趟走下來,倒是叫他感觸良多。

  現在養濟院的日子還算過得去,是基於朝廷還算清明、財政還算寬鬆的前提之下。若是朝廷腐敗、國庫空虛,最先遭殃的自然也是這些無法養活自己、只能靠官府救濟過活的可憐人。

  像那位瞎子巧匠那樣逐漸摸索出一門吃飯本領來的「老住戶」,興許也能時不時周濟一二,只是長久地養活這麼多無家可歸之人還是得靠朝廷來運作。

  真是不容易。

  各人有各人的不容易,各行有各行的不容易。

  連當官都不容易。

  當官只圖自己好,那當然只要顧著自己的榮華富貴就好。

  可要是想當個好官,想把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辦好,想無愧於江山社稷、無愧於黎民百姓、無愧於天地君親師,那自然是難之又難。

  就算是想管理好養濟院這麼個小地方,叫那些無家可歸之人能夠吃飽穿暖,那也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