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比起重編本草《成語詞典》可謂是丘濬的老本行了他一下筆就能從記憶里揪出一大串四字典故來。只有實在太久遠了,怕自己記不清楚才在旁邊標註個「待查」。

  文哥兒眼睛又睜圓了。

  「您的效率真是太高了!」文哥兒由衷感慨。

  丘濬早注意到文哥兒跑過來了但他沒有停筆。他一口氣把整個成語典故寫完了,才轉頭睨著文哥兒:「你這會兒跑過來幹什麼?」

  文哥兒道:「我聽人說有人往您家門口貼罵人的對子,這不得過來看看。」

  明清人好像都很愛對對子也很愛用對子罵人!

  文哥兒見老丘好像沒太在意,就在旁邊和老丘分享起來說他聽說過一個罵人的好對子,上聯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是「孝悌忠信禮義廉」之類的。

  丘濬不明所以:「這怎麼就罵人了?」

  文哥兒道:「上聯只有一二三四五六七,沒有八那就是王八!下聯只有孝悌忠信禮義廉沒有恥那就是無恥!」

  丘濬:「………………」

  誰來把這小子趕出去?!

  瞅你小子這興高采烈分享對子的模樣難道是特意過來瞧熱鬧的嗎?!

  丘濬氣得都把筆擱下了怕自己手一抖毀了稿子。

  文哥兒見勢不妙,立刻說道:「我就是想起來了覺得這對子很不錯!您知道是誰給您貼的對子嗎?您要是知道我就偷偷給您把這對子貼他門口去!」

  丘濬哪裡能承認自己結過仇的人太多壓根不知道誰想搞自己。他板起臉說道:「小小年紀的別淨學這些腌臢手段。難道狗咬了你一口,難道你還要咬回去嗎?」

  瞧把老丘氣得,都罵人是狗了。

  文哥兒湊到近前神神秘秘地問:「您是不是仇人太多了,報仇都不知找誰好?」

  丘濬:「…………」

  丘濬不想說話。

  丘濬想把這混帳小子攆走。

  文哥兒積極地給他出主意:「要不您列個名單,我們挨個貼一遍,寧殺錯,不放過!」

  丘濬氣道:「這是你該幹的事嗎?為了這等閒事,你還要把滿京師的人都得罪了不成?別老覺得你年紀小就沒有人和你計較!」

  文哥兒嘴巴都張大了,老半天才找回自己的聲音:「您居然滿京師都是仇人!」

  丘濬:「………………」

  丘濬懶得再搭理文哥兒了,叫他趕緊滾回家去。他只要好好辦事、好好寫書就成了,別人想怎麼說他又怎麼攔得住?

  文哥兒見丘濬沒被氣壞,安心地踱著步子回家去。回到家他還在琢磨這事兒,想著老丘到底和誰結了仇。

  他左思右想沒想出個所以然來,去找他爹追問,他爹也不給他講。

  直至隔天聽人說劉吉突然上了道乞致仕的辭呈,文哥兒才想起還有這麼一號人。

  劉棉花!

  劉棉花怎地突然想要致仕了呢?

  據他爹說,劉棉花可是弘治初年兩個賴著不走的閣老之一(另一個是被當眾念房中術灰溜溜辭職的萬安),當時的人都憤憤上書說:「這人好不要臉怎麼好意思舔著臉留下來和老丘他們一起升官?」「陛下您不請老王(王恕)出山反而留下這傢伙,糊塗啊!」

  難道是劉吉因為要辭職越想越氣,逮著老丘來撒氣?

  文哥兒越想越有可能,畢竟大夥罵劉吉時可是把老丘他們拉出來當對照組的。可這個猜測純屬主觀臆測,壓根沒啥證據。

  劉吉為啥好好的首輔不當,突然要辭職呢?文哥兒弄不明白,悄悄找朋友圈最廣的李東陽詢問此事。

  李東陽平時什麼都愛往外說,遇到朝堂上的事還是挺謹慎的,思量片刻才給文哥兒透露了一點情況:應該和皇后家中兄弟有關。

  對於劉吉這次上書乞致仕,李東陽心裡也挺感慨。

  以前劉吉幹的事確實讓大夥很有怨言,可現在劉吉因為插手陛下的「家事」而被迫退出內閣,卻是讓李東陽心裡生出一絲隱憂來。

  天子哪有什麼「家事」,天子給人封爵,封出去的是大明的土地,給出去的是大明的食祿。

  本來大明皇室宗親就已經多不勝數,還要把這些外戚統統加封,對朝廷、對百姓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

  現在劉吉能因為兩位小國舅的事「主動致仕」,焉知這兩位小國舅以後不會在朝中引起更大的波瀾?

  文哥兒不知李東陽正在想什麼,他從李東陽這兒旁敲側推得知劉吉是因為勸阻朱祐樘給張鶴齡兄弟倆加封才被「勸辭」,心中越發篤定事情一準是劉吉乾的。

  劉吉自己馬上要辭職了,眼瞅著老丘又是推動社學重興,又是提出廣徵天下遺書,都七十多歲的人了,愣是在閣老崗位上幹得風風火火,可不就礙著劉吉眼了嗎?

  怎麼看都是劉棉花嫌疑極大。

  劉吉雖然遞了辭呈,朱祐樘卻不會立刻批覆。

  按照正常流程,就算朱祐樘再想讓劉吉滾蛋,那也得來回挽留個兩三回。只有整套流程走完了,朱祐樘才能「忍痛」讓他離開現在的崗位榮歸故里。

  不然不管對皇帝還是對大臣來說,那都是很不體面的,無異於直接撕破臉!

  王恕當初被憲宗皇帝直接批了辭呈,回到家不就寫了本自傳暗搓搓埋怨皇帝不地道,不少人讀了以後都很為他不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