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廷和這個四川人倒是頗為了解,笑著給一群好奇心爆棚的小豆丁們講解道:「川滇一帶山多樹多,這白蠟蟲便是長在女貞樹、冬青樹上的,早前大夥都不認識它,還是近百餘年來才發現它的妙處。它產的蠟不僅多,還白得像雪,勝過其他蠟百倍,且養起來還沒甚害處,所以如今蜀中許多地方都多種了不少冬青樹。」

  聽楊廷和這麼一講解,大家都了解了白蠟蟲,就只剩下紫膠蟲了。

  這楊廷和也是沒聽過的。

  楊廷和見這麼多烏漆漆的眼睛齊齊盯著自己,輕咳了一聲,轉頭向丘濬求助:「丘閣老,您見識最廣,不如您來講講。」

  丘濬道:「永樂年間榜葛剌曾遣使來進貢過『紫膠』,估摸著便是文哥兒說的紫膠蟲產出來的,就跟蜜蜂吸食花蜜釀蜜、蠟蟲吸食樹汁產蠟差不多。」

  榜葛剌位於東印度一帶,鄭和下西洋曾經在那邊歇腳,並和那邊建交往來。就在正統年間,他們還派使者來送過麒麟呢!

  據說當時朱棣得知榜葛剌進貢麒麟,龍心大悅,組織了一場盛大的麒麟觀賞會,力邀文臣寫詩文吹捧。

  吹,都給我吹!

  看我朱棣一登基,麒麟都被人獻上來了,誰還敢說我不是真龍天子?!

  老天一準是站在我朱棣這邊的!

  你們文人筆桿子不是挺厲害嗎?都給我使勁吹,吹不好得重來!

  文哥兒在四夷館得知此事時,好奇地跑去找《榜葛剌進麒麟圖》來瞅了瞅。

  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知道有多離譜——

  這不是長頸鹿嗎?!

  這是欺負朱棣沒去過非洲大草原,還是看準了朱棣思祥瑞心切?!

  沒想到榜葛剌不僅進貢過「麒麟」,還進貢過紫膠。

  文哥兒正琢磨著榜葛剌這地方在哪、要不要想辦法去引進點蟲種來呢,就聽丘濬補充道:「實際上我們也有紫膠,只不過一般不這麼叫,而是叫紫礦、蟻漆之類的,所以你說紫膠蟲大家才不曉得是怎麼回事。這東西不僅雲南有,嶺南也有,我們南海沿岸更是不少。」

  丘濬這麼一說,吳寬這個擅長字畫的便轉過彎來了,恍然道:「原來是紫礦。」

  他給文哥兒講解了一番,說是自魏晉時便有南番人工生產蟻漆的記載,到了唐朝時作畫已經用起了「南海之蟻礦」,只不過大家都是用作顏料和染料,都沒太往文哥兒說的搓藥丸子材料上想。

  換個名兒,大夥就不認得了!

  元思永旁聽了大半天,回去路上一直若有所思。

  等回到家中,元思永還在琢磨著紫膠蟲、白蠟蟲這些「益蟲」的事。

  他讀書天分有限,進國子監靠的是他爹的蔭佑,大家都在熱情地討論鄉試,他卻知道自己中舉的可能性並不高。

  元思永對農事更感興趣,比如文哥兒提議的研究「百家米」就很對他胃口。

  今日跟在那位叫趙淵的農夫身邊學了不少種地的知識,更叫他感覺農學也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

  聽了文哥兒的「益蟲」之說,元思永感覺自己心怦怦直跳,恨不能立刻去川滇之地走一遭,親自看看那些能夠產蠟產膠的蟲子到底長什麼樣。

  說起來先秦諸子之中便有專門的「農家」,後來農家雖是沒落了,歷代撰寫農書的人依然多不勝數。

  元思永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

  至少比之以他的讀書資質等著靠父親補個縣令之類的微末官職、一輩子埋首案牘之中要有意義得多。

  元思永的性格和他爹元守直一樣,平時十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從來不是多話的人。

  可是一旦遇到自己想做的事,不管多難、多不被旁人認同,他們都會堅定不移地去做。

  元思永是這麼想的,回到家後也是這麼說的:「爹,我不想考科舉了,我想去雲南看看。」

  元守直:?????

  元守直忍著當場抄棍子的衝動,耐著性子坐下問清楚事情原委,才曉得是王家那位小神童不知怎地勾起了元思永對先秦農家的嚮往。

  他們今天不是出去春遊踏青而已嗎?!

  難道是王家那位小神童因為他屢次拒絕他登門蹭飯,所以給他兒子灌了迷魂湯?看把他兒子忽悠得,科舉都不想考了!

  元守直看著一副「隨您打隨您罵反正我就是不想考公務員了」態度的長子,氣得肝疼。

  以前怎麼沒覺得兒子脾氣像自己是這麼煩人的一件事?

  元守直氣道:「行,你要是能自己籌措到路費便去吧,家中可沒有餘錢可供你滿天下遊歷去。籌不到就給我在國子監里安心讀書!」

  元思永才剛起了「棄文從農」心思,哪裡曾想過銀錢的事?聽元守直這麼一說,他頓時蔫了下去。

  元守直瞧見他那模樣,心裡氣順了一些。

  他就不信了,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子還能有辦法憑自己弄到錢?

  這小子從小到大連一頓飯的錢都沒賺出來過!

  第二天文哥兒跟著親爹出門去翰林院,在路上與走出門來的元守直不期而遇。

  元守直平日裡對旁人都是那副不假辭色的模樣,今天也沒差別,與王華點了個頭就匆匆走了。

  可不知怎地,文哥兒敏銳地感覺元守直飛快走遠前還看了他一眼。

  那眼神幽幽的,那臉黑黑的,很像是平時他幹了壞事時他爹他老師臭臭的臉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