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於老道士這個來了就不走了的朋友,和尚也拿他沒什麼辦法,如今早已習慣老道士在此定居了。

  等到文哥兒離寺回城的時候,恰好有兩個太監結伴往這野寺走來,神色瞧著有些沉鬱。

  文哥兒眉頭一動,等走出一段路才和金生嘀咕:「這莫不是大夥說的太監供奉他們菜戶牌位的寺廟?」

  金生覺得有可能。

  文哥兒恍然大悟。

  怪不得老道士說自己認得三保太監的後人呢,原來他們誤打誤撞跑這兒來了!

  作者有話說:

  老道士:吹牛逼.jpg

  文哥兒:想看吹玻璃!

  老道士:連夜建爐.jpg

  *

  這個月的全勤掛得比往月要早一些(鹹魚癱

  一定是前天在作話里提了全勤,可惡!

  *

  註:

  ①明瓦:參考網絡科普內容

  比如《秦淮志》的記載:羊角燈者,舊為金陵特產。用羊角煎熬成液,和以彩色,凝而壓薄成片,謂之明瓦。金陵街市,有明瓦廊,皆制此者也。連綴明瓦而成燈,透光明,無火患,且不脆裂,故宮中亦用之。

  -

  ②玻璃:參考論文《淺析宋元明時期玻璃工藝的衰落》

  除了傳統琉璃製法之外,明朝就傳入了比較類似於現代的玻璃製法,但是應用範圍沒有太大

  大概是因為……

  玻璃製品易碎,摔了碎,遇熱碎(工藝問題),對老百姓來說不實用,中國遍地都是的陶瓷更便宜且更耐用。

  對達官貴人來說又太低賤不夠尊貴(比如「藥玉」是低品官員佩戴的)。

  第165章

  文哥兒回了城沒有與他爹說起那野寺供奉著宦官菜戶牌位的事,只說了老道士自立自強的後半生。

  看看別人,年過半百再崛起也不遲!如今鬍子都白了,還這麼充滿求知慾多麼令人敬佩!

  文哥兒話里話外的意思就是「爹你都沒滿五十歲一定要好好努力長成牛逼大樹給我們乘涼啊」。

  王華:「…………」

  王華每天都想揍兒子。

  文哥兒麻溜跑走。

  下午回到家文哥兒就滿屋子數自家有多少明瓦去了。

  不數不知道一數才曉得家裡還真不少,都是拿來採光用的。

  他數到他祖父祖母那邊便跑去和王老爺子他們得瑟自己學來的新知識。

  就是神神秘秘地跑去問他祖父:「你知道明瓦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見他祖父答不上來文哥兒就開始翹起尾巴科普,煞有介事地介紹要挑什麼樣的羊角、要用什麼溶劑才能熬化它以及怎麼把它壓成明瓦形狀。那熬出來的膠狀羊角,還能澆灌出羊角燈罩呢!

  王老爺子被他顯擺得一愣一愣想要說「這玩意誰不知道」,偏偏自己又真的不知道只能憋悶地聽著。

  這小子真是一點都不懂什麼叫尊敬長輩!

  文哥兒數完家裡的明瓦,跑出去看自己撒下去的辣椒種子。

  不知是不是因為跨越了時空,他家裡種的辣椒種子居然全都發芽了。

  文哥兒第一次見證辣椒苗苗長出來,高興得一蹦三尺高跑回去挨個喊人出來一起看辣椒苗苗。

  就那麼矮矮的一小片青嫩嫩的小苗兒壓根看不出到底是什麼玩意王老爺子看得很是不屑。

  還是他祖母夸道:「文哥兒就是棒種什麼都能活。」

  兩個弟弟妹妹正和文哥兒一起蹲在小小的苗圃旁看苗兒聽他們祖母夸文哥兒棒,頓時也連連點頭非常崇拜地看著文哥兒跟著直夸棒。

  文哥兒被誇得更驕傲了。

  種什麼活什麼種植高手就是他沒錯了!

  趁著天色還早文哥兒又跑了丘家一趟去看丘家的辣椒苗苗長得怎麼樣了。他跑進丘家庭院裡一看,那苗圃里也冒出了一棵棵小小的青苗,越看越是可愛。

  老丘這邊可是還種了一圈枸杞的!

  文哥兒立刻跑進屋把丘濬拉出來看。

  丘濬嘴裡說著「沒興趣」,卻還是起身和文哥兒一起去看自己被改成菜圃的庭院。

  瞅見那不仔細瞧根本瞧不見的辣椒苗苗,丘濬搖著頭說道:「才剛發芽,你就算一天看三遍它也不會長得更快,有什麼好看的?」

  「就是好看,就是棒!」文哥兒興致盎然地挨個把辣椒苗苗數了一遍,記清楚發芽了多少棵後又拉著丘濬滿院子遛彎,與他說起自己掌握的新學問來。

  結果丘濬對明瓦和羊角燈罩瞭若指掌。

  說是以前在書上看過,沒什麼新鮮的。

  文哥兒:?????

  可惡,根本沒法好好顯擺!

  丘濬還問:「你去的這個寺,我怎麼覺得好像在哪裡聽過?」

  文哥兒暗道不好,老丘這人什麼都好,就是亂七八糟的東西了解得非常多,旁人不關心的東西、旁人不讀的書,他都會聽一聽看一看。

  說不準他知道那野寺是怎麼回事。

  文哥兒怕自己下次沒得去看吹玻璃,當機立斷地說道:「時間不早了,我該回去了!」

  說完他就逃也似的跑了,生怕老丘繼續和他聊那寺的由來。

  丘濬瞧著文哥兒一溜煙跑走,搖了搖頭。

  他踱步走回書房外時轉頭看了眼剛冒出頭來的辣椒苗和枸杞苗,莫名就感受到文哥兒所說的「蓬勃的生命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