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抬頭一看,那株牡丹花樹的葉子綠了起來,葡萄架上也爬滿了青青可愛的葡萄藤。

  文哥兒很沒見識地「哇」了一聲,跑進去對趙淵說:「我爹和我朋友來了,可以讓他們來這邊歇歇腳嗎?」

  「可以。」趙淵言簡意賅。

  聽趙淵這麼爽快地答應,文哥兒臉上難得出現點不好意思的神色,吶吶地問:「我和人誇了趙叔你種的牡丹花樹,他們都想來看看,您願意讓他們來嗎?」

  趙淵:「…………」

  趙淵問:「都是什麼人?」

  文哥兒就稍微給他數了數,先數國子監的監生,再數自己幾個老師和錢福這些庶吉士,最後還數了兩位閣老(因為李東陽力邀劉健一起來,所以是兩位)。

  趙淵:?????

  這樣一群人怕是連皇宮都進得去,居然要扎堆來他這裡看花?!

  即便趙淵平日裡不太愛接待客人,聽了文哥兒數出來的這些人也說不出拒絕的話。

  人來的全都是斯文人,且文哥兒還說吃飯什麼的都在竹軒那邊,絕對不會來煩擾他,只是過來看看花而已。

  「可以。」趙淵一口答應下來。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我臉皮薄薄的!

  眾人:欲言又止.jpg

  *

  註:

  ①枸杞:枸杞居然也是茄科的,簡直是茄科大集合!

  ②破題:八股文每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等固定段落組成,考試時規定格式一致,限定字數,且不許違背經注,不能自由發揮。 (以上來自百度介紹)

  像極了高考老師強調的高考作文模板!

  -

  補個3.戳黑的:參考《江湖叢談》

  介紹一堆奇奇怪怪的民間職業,特別接地氣

  第160章

  文哥兒得了趙淵允許便興高采烈地和謝豆滿園子撒歡去,主要瞅瞅趙淵都種了什麼菜。

  等瞧見屋舍後頭還架著一排讓豆角攀爬的架子,文哥兒頓時眼前一亮,興致盎然地對謝豆說:「看看這種的肯定是會爬架子的豆豆!」

  謝豆:「……………」

  算了認識文哥兒以後他已經逐漸接受自己偶爾會被叫豆豆的現實。

  兩人把別人園子跑了一圈,又去問趙淵哪兒有苜蓿挖。

  別人田埂上要有的他們田埂也要種上!

  他還要扎一個威風的稻草人給立在他的寶貝大田裡,絕不叫那些鳥兒偷吃了他的稻穀。

  文哥兒難得出來一趟,直接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

  趙淵怕文哥兒迷路親自帶他們去挖苜蓿。由於他們沒帶什麼工具,最後還是趙淵把苜蓿鋤出來他們屁顛屁顛跟在後頭拎著簸箕裝。

  王華見了只覺還不如直接讓人趙淵來種,好歹不用等他們慢吞吞在後頭撿半天。

  不過這小子回去以後肯定又會跟人吹噓一通,說什麼「我親手種了苜蓿」。

  這小子愛自吹自擂的臭脾氣,到底跟誰學的?

  王華正思索著就聽王老爺子在那跟給他們領路的里長閒談說起自己在餘姚種的那一山頭竹子。

  他那竹子啊長得可好哩十里八鄉的人經過都會停下來多看一會直夸沒有見過這樣的好竹!

  王華:「…………」

  好了,他知道了這自吹自擂的愛好原來是隔代相傳。

  父子倆很快抵達王老爺子托村里人幫忙建的竹軒。

  所謂的竹軒其實就是竹子造的房舍由於只花了一個月便造了起來邁步走進去還能聞見陣陣竹香也不知是竹林里吹來的,還是竹軒本身就有的。

  比起文人純粹用來會客的軒館,農家建的竹屋突出高大和敞亮,裡頭有堆放農具的倉庫和做飯燒水用的灶台,看起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比王華想像中的「搭個竹棚子會客」要好上許多。

  王華都懷疑里長是不是貼錢幫他們建了。他在朝為官,可不能犯這種錯,趕忙問起里長到底花了多少錢。

  該給的可得必須給足了,要不然給御史參上一本他絕對會吃不了兜著走。

  里長已經知道王華的身份,這可是一位狀元郎,還是翰林學士,多了不得啊!

  聽出了王華的顧慮,里長立刻解釋道:「沒花多少,您看這竹子我們滿山都是,家家戶戶都有,不值錢的,灶頭也是泥砌的,人手更是大家閒著沒事過來搭把手,能費多少錢?」

  里長說起話來那叫一個順溜。

  「您這位狀元郎要是能去我們社學裡頭勉勵孩子們幾句,大夥再建個十間八間竹屋都不會喊半句苦!何況老爺子都付錢了,又不是白讓大家建的!」

  社學這東西元朝便有,到了洪武年間大力推行。

  規定是每五十家立一社,每社立學校一所,力求讓所有十五歲以下的小孩都有機會接受基礎教育。

  主要進行識字掃盲和律法掃盲。

  屬於免費的鄉村義學。

  可惜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官辦社學始終辦辦停停,許多地方根本沒辦法把社學維持下去,大多還是靠私塾教學和家族教學。

  京畿倒是還好,到底是天子腳下,延請塾師比較容易,且百姓家裡有餘錢,家家戶戶都想供出個讀書人來,社學勉勉強強也還能一直開著。

  聽了里長的請求,王華笑道:「勉勵幾句倒是容易,只是我只有休沐時才能出城走走,學生們怕是都不在社學裡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