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東西本來只流行於官伎舞姬之間,她們跳舞時為求舞姿曼妙,有「凌波微步」之美,便把雙足裹得纖細過人,求其靈活輕盈。可尋常女子又不習舞,學著那些官伎舞姬把雙足纏細做什麼?

  文哥兒道:「既然無用,不如改掉!」

  謝遷嘆著氣說道:「約定俗成之事,哪有那麼容易改掉?」

  移風易俗從來都不是易事,何況誰又會為女子之「金蓮」出來振臂高呼,呼籲天下人一改舊俗?說不準會有許多好事者編排你飽讀聖賢書,卻只盯著那小小的「金蓮」。

  歸根到底,這對許多人而言確實不是什麼大事。

  正經人誰會去關心婦人之足呢?

  關心的便只有那些「風流才子」了,可惜他們大多只會夸好夸妙,並不會覺得女子在受苦受難罷了。

  文哥兒聽謝遷這麼說,略有些失望。不過人能解決眼前的難事已不容易,想解決天下的難事豈止難如登天?

  文哥兒問謝遷:「那師母不會再給師妹纏足紈了嗎?」

  謝遷看了文哥兒一眼,說道:「你攛掇豆哥兒做出那樣的事,你師母怎麼敢再給你師妹纏足紈?」

  文哥兒道:「萬一你們只是在騙小孩的,等師兄以後去塾館讀書了,你們又偷偷給師妹纏上了呢?」

  謝遷瞅著文哥兒,慢悠悠地道:「就算是騙你們的,你們又能如何?」

  文哥兒一時語塞。

  他們能如何?

  他們不能如何。

  真要遇上不講理的家長,又豈是只有女孩兒不能隨自己的心意行事?他們如今能過得這樣肆意快活,不過是長輩們對他們的縱容而已。

  歷朝歷代大都講究「以孝治天下」。

  古時舉薦人才都叫「舉孝廉」。

  孝廉也就是「孝子廉吏」的意思,地方長官給朝廷列個名單表示「我治下有個人特別孝順做事也挺有能力」,這人就有機會成為朝廷命官了。

  這就導致「不孝」成為極大的罪名,生前不盡孝、死後不守孝,都有可能讓你當不成官。

  兒女是沒有辦法挑選父母的,不管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都得孝順侍奉。

  遇見講道理的父母,絕對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文哥兒開始賣力地吹捧起謝遷來:「您是個好爹!」他還當場拉踩了一通,說別人的爹都不行,只有謝遷最講理!天底下有幾個像您這麼好的長輩呢?只能當您的學生真是太可惜了,我真想給您當親兒子啊!

  反正,高帽先給戴上了,他老師一定不好意思哄騙小孩!

  謝遷往文哥兒身後看了一眼,意味深長地追問:「真的?」

  文哥兒想說「當然是真的」,又敏銳地察覺有點不對。

  怎麼感覺背後毛毛的?

  這不對勁!

  文哥兒轉過腦袋一瞧,赫然看見他爹幾人不知啥時候來到了他們背後,他爹的臉色還臭臭的,顯見是聽見了他剛才那通的無差別拉踩。

  當著親爹面說想要給別人當兒子怎麼辦?

  急,在線等!!!

  王華瞅見文哥兒那慫巴巴的小模樣,把人拎起來說道:「和你大先生聊什麼了?怎麼聊得你想給你大先生當兒子了?」

  文哥兒連連搖頭,表示自己什麼都沒說。他大先生也太壞了,肯定已經看到他爹走過來了的,偏就不給他提個醒!

  現在可怎麼辦才好喲!

  王華見他一臉「我不是我沒有」的表情,也沒有再深究下去,拎著兒子與謝遷他們一起回直舍編書。

  兒子想認別人當爹什麼的也不是多大的事。

  反正他也時常想把這小子打包送給李東陽,勉強也算扯平了吧。

  文哥兒在旁邊裝乖賣巧好一會兒,見他爹的確沒有再興師問罪的意思,才終於放下心來。他找機會偷偷摸摸從王華他們眼皮底下溜了出去,準備尋錢福聊聊纏足的事。

  只有了解清楚了,才能講得有理有據。

  他認得的人裡頭就數錢福最有「風流才子」的范兒了,他肯定了解最深!

  錢福聽文哥兒跑過來問纏足的事,頗有些稀奇地打量著文哥兒。

  雖說吧,文哥兒本就早慧,可才四歲就已經對「金蓮」感興趣了,不免有點早過頭了吧?

  不過文哥兒算是問對人了,他還真了解過這方面的事。

  反正閒著也是閒著,錢福便給文哥兒倒了杯清涼飲子,與他講起了「三寸金蓮」的歷史來。

  秦漢隋唐之時男女皆是天足,那時候女子雙足可能天生會比男子纖細些,實際上卻並無大腳小腳之分。

  元朝文人陶宗儀曾在《南村輟耕錄》裡面考證過這事兒,說是「婦人之纏足,起於近世,前世書傳,皆無所自」,至少在北宋末年之前都很少有這種記載,直至北宋末年才漸漸有了苗頭。

  早期能找到類似於纏足的記載,說的是李後主宮嬪窅娘曾有「以帛繞腳,令纖小,屈上作新月狀」的做法。

  只是李後主那時的「金蓮」並非指人足,而是指一個六尺高的金蓮台。

  窅娘著素襪在金蓮上跳舞,便像是舞於雲中,迴旋起來宛若凌雲之態。

  世人效仿的也就是這種「新月狀」的纖弓細足。

  按照陶宗儀記載,到了元末纏足這事兒儼然已是「人人相效,以不為者為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