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實話,他真不太想看到王四歲,一看到這小子就想起慘痛的往事。

  上次這小子來他們家,還給他祖父背他寫的判詞!!!

  文哥兒一點都沒有自己不受歡迎的自覺,還積極地和王顯鴻聯絡感情:「你最近都讀些什麼書?有沒有興趣跟我們一起學算術?我有個朋友叫王文素,算術特別好,你也姓王的,說不定也適合學這個!」

  王顯鴻:?????

  這小子果然很討人厭!

  說話間,一行人也走到了王顯鴻祖母的居處。

  聽說是王顯鴻領人到家裡玩,老太太接過佛經打量了一下文哥兒兩人,發現都是瞧著十分機靈的後生,自是笑著邀他們坐下閒聊。

  王恕不尚佛道之學,他對佛道的觀點和劉健、丘濬差不多。

  他老人家曾給憲宗皇帝上書表示三皇五帝時期根本沒佛道,別人怎麼國祚綿長呢?後來那麼多皇帝搞封建迷信,他們的國祚怎麼沒維持多久呢?

  京師只有一座文廟祭祀孔子,可佛寺已經有多少家了陛下您數過嗎?就這樣您還要大興土木建新佛寺,您覺得這合理嗎?

  人林俊上書讓陛下您別毀數千百家軍民屋宅建佛寺,您還要抓他進詔獄降他職,您這是人幹的事嗎?!

  沒錯,當時王恕在撈一個叫林俊的、試圖鬥倒惡僧的官員。

  以及營救林俊不成反而一起進了詔獄另一位官員張黻。

  後人給王恕編文集時直接把這份奏疏起個標題叫《救林俊張黻奏狀》。

  在大明朝廷當官風險就是這麼高,很容易被皇帝親口送你去蹲大牢!

  王恕不信佛,他老妻卻頗愛禮佛,抄了佛經還要特意送去大興隆寺供奉。

  今兒王顯鴻就是去大興隆寺幫她取回在佛前供奉了許久的佛經。

  文哥兒沒怎麼接觸過信佛的人,聽老太太講起佛偈覺得有點意思,聽得那叫一個津津有味。不過沒陪老太太聊多久,他很快又暴露了本性:「佛家可有什麼有趣的飲食風俗?」

  老太太也知曉小孩子是沒耐性聽佛法的,便笑著與他介紹起佛寺常備的素菜來。

  末了老太太算了算日子,與文哥兒講起接下來的四月初八、四月十八有樁格外重要的事兒,各家各戶都該辦的。

  那就是舍豆兒。

  文哥兒一聽這詞,眼睛頓時一亮,好奇地追問:「為什麼要舍豆豆!」

  老太太含笑說道:「舍豆兒結緣。」

  她仔細講了講舍豆兒的做法,就是平時拈豆念佛,每拈起一顆豆子便念一聲「阿彌陀佛」,能拈多少便拈多少。

  到了初八那天把豆子都煮熟了,將它們舍給闔家上下、左鄰右里,路上遇到認識的不認識的,也都舍給大夥吃,吃的時候也得念一聲「阿彌陀佛」,這樣就相當於結下了善緣!

  文哥兒沒想到豆豆還有這樣的用處。

  他記下來了!

  初八就去舍豆豆!

  埋汰不埋汰謝豆豆不重要,主要是想廣結善緣!

  一老一小想法雖大不相同,偏就聊得興高采烈,不知不覺榆錢煎餅已做好送過來了。

  說是榆錢糕還在蒸,可以先嘗嘗榆錢煎餅。

  老太太見煎餅里夾著脆嫩鮮碧的榆錢,瞧著便讓人胃口大開,笑著叫人去請王恕來嘗嘗鮮。

  王恕這位閣老都沒到,文哥兒也沒好意思動筷子,乖巧地等著王恕過來一起吃。

  好在王恕書房離得不遠,沒一會就走了過來。

  文哥兒跟李兆先他們一起起身向王恕問好,一個兩個全部化身乖寶寶。

  沒辦法,王閣老看著老嚴肅了,連他親孫子見到了都慫。

  王恕讓他們不必拘著,坐下與他們一起嘗起了四月才吃得上的美味榆錢。

  文哥兒第一次吃榆錢煎餅,貪心地咬了一大口,才剛咀嚼兩下,榆錢的清甜便在嘴裡泛開。他又嚼了幾下,感覺滿嘴的脆嫩鮮甘,好吃得讓他想一口氣多吃幾塊!

  文哥兒心滿意足地吃完一塊榆錢煎餅,赫然發現底下人又送上了第二盤,剛才那個盤子已經空了。

  他有點疑惑,那麼大一盤煎餅,怎麼一下子就沒了?

  等看到王恕三兩口把一塊榆錢煎餅吃光,文哥兒才發現真正能吃的人居然不是他,而是王恕這位年過古稀的閣老!

  文哥兒震驚不已。

  等敞開肚皮嘗過後面上來的榆錢糕,文哥兒才心滿意足地離開王恕府邸。

  他沒立刻回家,而是轉道去了丘家,神神秘秘地與丘濬分享起自己的新鮮發現:「你們六部尚書裡頭藏著一個大胃王,您猜猜是誰!」

  丘濬:?

  大胃王是什麼怪稱呼?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大胃王,王大胃!

  老丘:?

  老王:?

  *

  更新!今天的六千全勤也勉強存活了!

  今晚早點睡,明天再繼續努力!

  *

  註:

  ①雪花落、舍豆兒、打榆錢等風俗:參考《帝京景物略》

  ②《救林俊張黻奏狀》:參考《王端毅奏議》

  王恕,無神論者(?),現場表演一個撈人!

  他,劉健,老丘,觀點都好像,不知為啥處不來!

  ↓

  「……殊不知三代以前無佛法,而帝王歷數率皆綿遠,三代以後崇信佛法,而帝王運祚未聞過之,以此觀之佛法之無益於世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