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丘濬這個當事人很快也被召了過去。

  一聽是朱祐樘要重視自己的著作了,丘濬只覺腳底生風,再沒有這麼快活過。

  君臣集體加班討論了許久,決定先解決一部分眼前亟需解決的問題,剩下的往後再議。

  這個結果已經讓丘濬非常滿意了。

  他一生所鑽研的就是經世致用的學問,若自己的所學不能用到實處,於他而言就是最難受的事。

  丘濬高興了,劉吉對此卻很是納悶,不知道朱祐樘分明把丘濬的奏疏放置了將近一個月,怎地突然又想起來了?

  劉吉心情頗為不爽地回到家,正好又碰上自家孫子從外頭撒歡回來。

  劉吉罵道:「都已經元宵了,還一天到晚在外面瞎胡鬧,就不能多讀點書嗎?你看看人家王家那小神童,才剛滿四歲就會寫詩了!」

  劉吉說完了,沒等孫兒認慫賣乖,就一下子怔在原處。

  要說最近有什麼和丘濬有關的新鮮事,那無疑是王家那小神童寫的詩沒錯了。

  王家那小神童一來年紀小,二來確實有些天分,有個什麼動靜便能傳遍整個長安街。

  偏這小子和丘濬還很要好,丘濬連寫奏疏都不忘帶上他。

  聖上聽說那小神童的詩後突然想起年前丘濬遞的奏疏,是很有可能的事!

  思及此,劉吉愈加鬱悶了,瞧著自家孫子越看越不順眼,毫不留情地訓了孫子一頓,罰他回去把《論語》抄一遍。

  劉吉孫子:?????

  所以說,他特別討厭那個姓王的小子!!!

  自從文哥兒這位「小神童」橫空出世,長安街那可真是每天都演繹著所謂的「幾家歡喜幾家愁」。

  卻說朱祐樘忙完了正事,不經意地瞥見御案上還擺著幾張模樣十分討喜的窗花。

  也不知底下人是怎麼搜羅回來的,說是那王家小神童叫庶吉士們幫忙畫的圖樣,別處根本找不著。

  朱祐樘覺得這王家小神童的日子著實過得有滋有味。

  旁的神童去了翰林院可從來沒有他這麼如魚得水的。

  朱祐樘把窗花帶了回去,準備給張皇后也瞧瞧。

  旁人都說豬又懶又饞,這豬仔窗花卻剪得著實討喜,就是他拿到手的時機晚了些,要不然宮裡都可以貼上這喜慶的玩意。

  張皇后瞧見朱祐樘帶回來的新鮮玩意,也興致盎然地看了起來。

  像這般可愛的窗花可不多見。

  得知這豬仔窗花乃是王家小神童央人給他剪的,張皇后也想起了那個機靈可愛的小孩兒。她說道:「這孩子真是難得。」

  許多早慧的神童大多小小年紀便穩重老成,像文哥兒這樣每天都過得快快活活的才是異數。

  張皇后在豬仔窗花間挑揀了一會,目光很快落在那張「早生貴子」上。

  張皇后笑著拿起來問朱祐樘:「他怎地還叫人剪這樣的?」

  朱祐樘一看,也樂了。

  他哪裡知道文哥兒為什麼叫人剪這個?

  朱祐樘回想了一下王狀元家的情況,笑著說道:「許是他兄長新婚沒兩年,他拿回去送給他兄長。」

  「倒是個惦記著家裡人的好孩子。」張皇后不吝誇讚,不知怎地莫名很喜歡那張「早生貴子」。她笑把挑出來的幾張窗花說道,「這幾張我們留著,剩下的拿去給母后她們看看喜不喜歡。」

  即便已經過了貼窗花的時節,拿過去說點王家小神童的趣事讓太后她們開開懷也很不錯。

  朱祐樘後宮只張皇后一人,帝後兩人也沒生下皇子公主,宮中不免有些冷清,張皇后便得不時過去陪伴太后她們一二。

  這種京師裡頭的新鮮事物,拿來哄太后她們開心再適合不過了。

  張皇后邊陪著朱祐樘用膳,邊叫朱祐樘多講些關於王家小神童的事,她到時也好說給太后她們聽。

  朱祐樘自是把今兒剛知曉的許多趣事都給張皇后講了。

  飯桌上的氣氛分外融洽。

  文哥兒哪裡曉得自己隨便憋了首詩,居然引出了那麼多事。

  他還在家裡和謝豆他們一起搓圓子玩。

  文哥兒還是一如既往地眼高手低,搓啥啥不成,倒是把自己給糊成了花臉貓。

  這並不影響他拿著搓好的圓子給謝遷他們送去,表示這是自己親手做的!

  大夥都明白他嘴裡說的「親手做」可信度不怎麼高,也都沒在意,笑著收下了他的節日孝敬。

  文哥兒送到吳寬家的時候,一眼就瞧見吳寬正坐在那擺弄一盞燈。

  那燈瞧著稀奇極了,遠遠看去只覺翠葉蔥蘢,仿佛屋裡長了顆菜。

  文哥兒把自己有份搓的圓子交給下人,跑過去吳寬身邊問道:「先生,您這是燈嗎?」

  吳寬笑道:「是燈沒錯,我一同年送的,瞧著是挺新鮮。」

  別人都是做花燈,就他這同鄉想法獨特,竟是做出盞惟妙惟肖的菜燈來。

  這要是往園子裡一掛,那可就是活生生的一株菜了!

  文哥兒湊過去把那菜燈轉了轉,發現每一面都做得極其像菜,毫無死角!

  「厲害!」文哥兒兩眼熠熠發亮地夸道。

  可惜今年元宵不放假,晚上不開夜禁,要不然他可以在吳寬這裡蹲著看它亮起來是不是連燈光也綠油油的!

  吳寬見文哥兒這麼感興趣,含笑邀他坐下就著菜燈聊起自己那些個有趣的同鄉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