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東陽見他這麼不經逗,自是哈哈直笑,說道:「那你自己覺得哪兒好了?」

  文哥兒:「…………」

  可惡,哪有讓人自己做自己的詩歌鑑賞的啊?

  換個臉皮薄些的,早就不好意思了!

  文哥兒哼了一聲,擲地有聲地自賣自誇道:「好在字字真誠!」

  李東陽就喜歡文哥兒這股子敢說敢做的活潑勁。

  李東陽贊同地笑道:「對,字字真誠,最為珍貴。你還小,寫詩作文都不必太著急,想寫的時候就放開了寫,實在不想寫也不必勉強。」

  他們都只是領文哥兒進門,並不會對他有太高的要求。

  倘若像布置功課那樣強行要文哥兒每日寫詩作文,文哥兒又能寫出什麼好東西?

  怕是只會磨掉他本身的靈氣。

  文哥兒一聽李東陽也是這麼說,終於放下心來。

  只是讓他學,不要求他天天寫,這可就一點問題都沒有了!

  趁著李東陽還不忙,文哥兒拿出自己早上讀過的《聲律發蒙》,請教起其中幾個自己不懂的典故和詞彙。

  早上他給金生他們講解,都是挑自己會的講,不會就偷偷跳過。

  現在難得李東陽有空,可得好好問個清楚!

  還得把明天要帶金生他們讀的部分提前預習了!

  要不然回頭金生他們問起了,他根本不懂怎麼辦?

  這些淺顯的問題,李東陽自然是隨口就能答上來,沒一會文哥兒就心滿意足地抱著書研究下一段去了。

  有些翰林院同僚家中也有差不多大的小孩,看著文哥兒不僅不哭不鬧,還又是讀書又是提問,一天下來都不會煩到王華這個當爹的,心裡的羨慕自是不必提的。

  等回到家後,他們看到自家兒女後不免教訓了幾句,與他們講起「王狀元家的小神童也是個狀元苗子」云云。

  三四歲大的娃娃懵懵懂懂地聽著,不太明白他們親爹在講啥。

  小神童?什么小神童?

  是能吃的,還是能玩的?

  對著家中兒女激情洋溢教育了半天的翰林院同僚們:「…………」

  算了,他們沒王華那麼好的運氣。

  運氣很好的王華正在家裡試新衣,趁著還有兩天才過年,趙氏讓他把新衣裳穿上身試試,要是不合身可以趕在年前改好。

  王華向來是不管這些瑣事的,趙氏提了他便去換上試了試。

  文哥兒他們的新衣也裁好了,他按他娘的意思換上一看,發現連衣袖都剛剛好,登時屁顛屁顛跑去誇他娘備的新衣特別合身。

  至於樣式和顏色,這個就不說了。

  反正估摸著在他十歲之前,過年都會穿得花里胡哨格外喜慶!

  讓姐兒也穿上了新衣,聽她哥和親娘說合身,也學著她哥那樣舉起手給趙氏看,奶聲奶氣地跟著夸:「合身!」

  比起文哥兒三天兩頭鬧出點新鮮事來,讓姐兒倒是和儉哥兒他們那樣按部就班地長,說話不早也不晚,眼下剛學會一個詞兒一個詞兒地往外蹦。

  趙氏看到一雙兒女爭相舉高手來夸自己,心軟得一塌糊塗。

  自從嫁了人,她的天地就只有王家後宅這一畝三分地這麼寬,所求的也不過是看著兒女好好長大。

  她仔細把文哥兒兄妹倆身上的衣裳看了又看,確定真的不需要改了,才讓他們把新衣裳換下來自己玩兒去。

  按照歲數,家裡四個小蘿蔔頭要數王守儉最大。

  可王守儉愛把話往心裡藏,平時能不開口就不開口。

  大的不吱聲,小的又啥都不懂,於是他們四個難得湊一起的玩耍時光,都是文哥兒說玩什麼就玩什麼,每晚樂呵到戌時過半就散場。

  沒辦法,夜裡燈燭不夠亮,看書容易傷眼睛,許多要用眼的事也不能玩兒,只能早早睡覺去。

  翌日一早,文哥兒又在錦鯉池邊教金生他們讀書,昨兒那幾個皂隸也早早過來了。

  也不知是真的想學還是覺得有趣。

  文哥兒也不在意,來了他就教,有人提問他就回答,從不管對方是誰。

  等王華他們上過早朝回來,看到的便是文哥兒坐在池邊的石頭上教人讀「日烏月兔,風虎雲龍」。

  眾人覺得有趣,齊齊噤聲悄無聲息地繞池走近,只見文哥兒等金生他們跟著讀過了,又拿起樹枝在旁邊的沙地里一個字一個字地寫給金生他們看。

  教得可以說是非常盡心了。

  哪怕有的人一開始只是來湊湊熱鬧,跟著學下來也不由自主地認真起來,目光都全神貫注地跟著文哥兒手裡那根樹枝走,想趁此機會多認幾個字。

  識字多的人,到哪都更容易得到抬舉!

  這會兒天色已經亮了起來,不管教的人還是學的人都認真得很,竟沒注意到王華他們的走近。

  李東陽幾人望著興致勃勃教人識字的文哥兒,心中不免都有些感慨:他們這些當老師的都還沒正兒八經地教文哥兒什麼,文哥兒自己倒是給人「傳道授業」起來了。

  這小子似乎做什麼都能玩得倍兒開心。

  眾人都沒再走近,默契地轉道回了直舍,盡職盡責地修書去。

  文哥兒不知他爹和他老師一行人來了又去,逕自完成了當天的教學任務,便又跑去庶吉士那邊蹭課,忙得跟個小陀螺似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