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也就這麼一兩天的事,不好吃也忍忍吧!

  誰叫他是皇帝欽定的殿試小苦力呢!

  文哥兒懷揣著對工作餐不好吃的擔憂跟著他爹一起出門,沒走出多遠就路遇謝遷等人。

  謝正和李兆先都把自己的校服(塾館服和京學服)穿了出來,一個兩個瞧著很是樸實無華,倒顯得文哥兒在這麼多人之中最花里胡哨。

  可文哥兒能有什麼辦法,他的衣裳是他娘這兩天千挑萬選挑出來的,全是往喜慶里挑!

  更可怕的是,小孩子向來不講什麼違禁不違禁,有些尋常百姓不許穿的鮮亮顏色,小孩子全都可以隨便穿。

  這不就是讓他整個人看起來很花里胡哨嗎?

  文哥兒看看他爹一行人莊重嚴肅的朝服,再看看小夥伴們素淨文雅的校服,感覺自己格格不入!

  李兆先瞧見文哥兒穿得跟過年似的,很不友愛地笑了起來。

  一路上又陸續遇上幾位讀卷官和別的朝臣。

  文哥兒認不過來,只能跟著李兆先他們喊人。

  還是到了宮門口,文哥兒才知道丘濬這個禮部一把手也要來跟進讀卷工作。

  熟人+1

  文哥兒蹬蹬蹬跑上去,興致勃勃地跟丘濬打了個招呼,問道:「您沒帶人侍奉您嗎!」

  丘濬睨他一眼,淡淡應道:「他們都在外地,難道還要為這事兒特地趕回來?」

  文哥兒放出豪言:「有什麼要辦的,您喊我和師兄!」

  丘濬:「…………」

  丘濬瞅了眼他的小胳膊小腿,對此不發表任何意見。

  說是要讓後輩侍奉,算下來也沒什麼要乾的,不過是遞個卷子接杯茶之類的跑腿活兒。

  就文哥兒這麼個矮豆丁,叫他倒杯茶都怕他灑出來把別人卷子給毀了!

  丘濬瞧著文哥兒不說話。

  丘濬只是用眼神表達了自己的內心想法。

  文哥兒:「…………」

  可惡,看不起小孩子嗎!

  我王三歲可是很能幹的!

  天還沒亮個徹底,宮門就開了。

  作為殿試工作小組的核心成員,十七位讀卷官直奔東閣準備對卷子進行初篩。

  今年會試由徐溥徐閣老主持,到了殿試負責讀卷的閣老便成了劉健劉閣老。

  劉健年過半百,日常行事人如其名,沉穩持重,非常穩健。

  小時候別的小孩在玩,他從來不愛去摻和。

  年輕時他被人稱為「木頭」,因為他整日閉門讀書,不愛與人應酬。

  朱祐樘登基後提拔他入了閣,他下衙後依然謝絕同僚拜訪,平時找他聊公事可以,找他聊私事免談!

  同在長安街這麼久,文哥兒還沒見過這位劉閣老,只偶爾聽他爹提了一嘴。

  文哥兒當時就覺得這可真是位了不起的內閣大佬,下班堅決不工作,同事別想進我家門!

  和他熱愛交朋友的新老師李東陽簡直是兩個極端。

  文哥兒跟著李兆先他們上前去向劉健這位官最大的人見禮。

  劉健早就看過前些天呈上來的名單,對各個讀卷官帶了什麼人過來心裡有數。

  他免了一群小輩的禮,意思意思地說了幾句閱卷期間對他們的要求,便放他們回各自長輩身邊侍奉去。

  等瞅見落在最後面的矮豆丁文哥兒,劉健目光微微一頓。

  讀卷官都是聖上拍板定下的,聖上要讓王華上,劉健也覺得不錯,這年輕人資歷剛好夠了,人也踏實肯干,可以拎出來鍛鍊鍛鍊。

  可聖上還傳旨讓個王華把他三歲的兒子帶來,劉健就有點摸不著頭腦了。

  到底只是件無關要緊的小事,劉健也沒追著讓朱祐樘收回成命。

  這會兒瞧見個穿得花里胡哨的小子噠噠噠跑走,劉健素來嚴肅的臉龐幾不可見地抽了抽。

  關於京中那些個新鮮事,劉健是充耳不聞的,平時心思都撲在朝政上。

  他只知曉聖上召見過這位王家小神童,卻不知道這小孩兒到底有何奇異之處。

  還是聖上和他說謝遷、楊廷和、李東陽先後都成了這小孩兒的老師,劉健才覺得挺稀奇。

  但也僅僅是覺得稀奇而已。

  作為穩健了大半輩子的劉木頭,這麼個小孩還不足以讓他生出太多好奇來。

  當年李東陽、楊一清師兄弟都是以神童之名被舉薦上來的,他同樣沒怎麼關注。

  對於劉健來說,詩文不過是小道而已,不管你是三歲能文還是七歲能詩,於朝廷都沒有太多益處。

  哪怕詩寫得和李白杜甫一樣好,也不過是酒徒而已!讓他們來當官,他們真的能把官當好嗎?

  劉健很快收回對文哥兒的打量目光,組織讀卷官們開始閱卷。

  作者有話說:

  劉閣老:呵

  劉閣老:怎麼會有人喜歡這隻花里胡哨的奶糰子

  文哥兒:?

  *

  更新!很不錯,這個月的全勤圓滿結束!明天我們再努力!

  *

  註:

  ①殿試讀卷官職責範圍:參考《明會典》,這書還是李東陽他們編的

  ②苦力coolie:《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裡面解釋的

  ③據傳劉健對詩文高手後輩們的點評(出自野史,不一定保真):

  對「前七子」領頭人李夢陽::「就使到李杜,不過一酒徒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