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些都是歷朝歷代搞過經濟改革的著名人物。

  聽得文哥兒一愣一愣的。

  他還是頭一回知道,早在春秋時期就出了管仲這麼個經濟學家,推出了由國家管控糧價的「准平」政策。

  很多思想和很多做法古代人並不是不知道,只是得考慮適不適合當前情況而已。

  有時候即使是非常好的設想,推行不到位或者不符合時勢,反而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比如王莽和王安石兩個姓王的就時不時被丘濬拿出來鞭屍。

  他倆明顯就是改革改進溝里去的典型。

  文哥兒:「…………」

  您老講姓王的就講姓王的,邊講邊瞅我是幾個意思?

  可惡,咱老王家祖上可是三代貧農,跟那王莽王安石有什麼關係!

  作者有話說:

  隔壁王安石:有人罵我?

  文哥兒:多了去了!

  *

  更新!29號了,還有區區兩天,這個月的全勤就結束了!

  *

  註:

  ①《大學衍義補》相關內容,參考的就是原書內容

  ②《八先生文集》:就是唐宋八大家文集,據說是它最早把唐宋八大家湊一起

  第62章

  對於加課這事兒文哥兒琢磨了一下,也不算太為難。

  反正就算謝遷他們不給劃範圍,他也是每天東看西看,現在不過是多了批指定閱讀書目而已。

  區區小事難不倒聰明絕頂的王小文!

  文哥兒愉快地結束了繁忙的旬休日溜達回家時就見到他哥又坐在庭院裡看竹子。

  他噠噠噠地跑過去和他哥排排坐好奇地對著他祖父種的那叢竹子探頭探腦:「該出竹筍了嗎?」

  正試圖回憶往昔格竹歲月的王守仁:「…………」

  好了,剛才找到的一絲絲靈感全沒了。

  王守仁聽文哥兒提了這麼一嘴也有些好奇了。入春後該是冒筍尖的時候了也不知他們祖父這些竹子會不會出筍!

  兄弟倆對視一眼,開始齊心協力在庭院裡扒拉起來,試圖在竹叢里找到可以吃的筍尖尖。

  王老爺子揣著手慢悠悠地踱步出來就瞧見自己兩個孫子正在禍害他的愛竹。

  王老爺子聲如洪鐘地吼道:「你們在做什麼?!」

  文哥兒的小嗓兒也響脆得很,回得那叫一個擲地有聲:「找筍!」

  王老爺子罵道:「這竹子出的筍又不好吃你們瞎找什麼?」

  文哥兒哪裡知道這個竹筍不能吃,嘟囔道:「既然這竹子出的筍不好吃,你種來做什麼?」

  王老爺子氣結,給他講了一通竹子多麼高潔多麼雅致古往今來多麼受人歡迎。人蘇東坡那麼愛吃的一個人都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小子簡直不懂欣賞!

  文哥兒沒背過這詩不知道他祖父說的是不是真的哼哼唧唧地表示自己還是個孩子,根本聽不懂這些大道理!

  不聽不聽萬一他祖父是虛構東坡名言騙小孩呢!

  文哥兒徑直跑去找岑老太太放肆撒歡:「祖母想吃筍!」

  岑老太太笑道:「明天就叫人買去又不是什麼稀罕的。」

  文哥兒討要到想吃的東西得意洋洋地朝王老爺子齜牙笑。

  王老爺子道:「你就慣著他吧。」

  文哥兒吃飽喝足,也沒急著回去玩耍,而是拉著王守仁偷偷問那首「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是不是真的出自蘇東坡之手。

  王老爺子把文哥兒「偷偷」的質疑聽了個一清二楚,橫著眼瞪他。

  這小子什麼意思,難道還是他瞎編的不成?!

  王守仁見他們祖父快氣壞了,趕緊把全詩給文哥兒講了一遍,表示這確實是蘇軾的詩沒錯。

  得知自己懷疑錯了,文哥兒一點都不慚愧,仗著是在和他哥說悄悄話看都不看他祖父一眼,若無其事地轉到下一個問題:「『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哪有揚州鶴』里的『揚州鶴』是什麼意思?揚州的鶴很有名嗎?」

  王守仁搖著頭笑眯眯地說:「這裡頭用的是個很有趣的典故。」

  一聽有趣,文哥兒就來興趣了,央著王守仁快給他講。

  王守仁也沒賣太久關子,欣賞夠文哥兒抓耳撓腮的模樣就細細給他講了。

  據傳古時有四個朋友湊一起聊起自己的人生理想,一人說「我想要腰纏萬貫」,一人說「我想當揚州刺史」,一人說「我希望騎鶴飛升」。

  最後那人卻哈哈一笑,說自己想要的是「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

  文哥兒聽得兩眼一亮,這是財祿壽全都要的意思!

  文哥兒開心地道:「這話不錯,以後我要把它刻成印章!」

  刻印章還是文哥兒在謝遷他們身上找到的靈感,畢竟他抓周時謝遷就送他一枚特別好看的印章,平時他看丘濬他們啪啪啪蓋章也很是心動。

  得知印章可以想刻什麼就刻什麼,文哥兒就開始留心收集好詞好句。

  等他有錢了,也可以刻好多章子一通亂蓋!

  王守仁:「…………」

  眼看他們祖父和他們親爹都有想要打孩子的勢頭,王守仁很有兄弟愛地把文哥兒撈走了。

  文哥兒可不知道自己離挨揍只有一步之遙,他和他哥玩耍了一會,跑回去往自己的「好詞好句」本上記下新得的絕妙好句,越看越覺得特別符合他的心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