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古到今文人們都是這麼交朋友的,他們堅持不懈地活躍於各種各樣的社交場合,共同促進當代文壇的繁榮發展。

  要是在這些交際活動中僥倖遇到個喜歡提攜人的前輩或者達官貴人,那簡直碰上飛黃騰達的機會了。

  瞧瞧當年杜甫怎麼寫詩和老朋友敘舊來著,「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意思就是以前咱們都去岐王、崔九這些達官貴人家裡混了個臉熟,現在又在江南碰上了,可見我們有緣分吶!

  瞧瞧人這招呼打得,一聽就是社交達人了。

  換成不怎麼擅長處理這種人際關係的,估摸著就像丘濬那樣大半輩子窩在翰林院、國子監等等清閒崗位埋頭搞學問,交情好的朋友十個指頭都湊不齊。

  李東陽當年以神童身份早早進入文人社交圈,如今已經經營出一個不算小的朋友圈子,一般大夥都不會再拿普通習作給他點評,每次休假例行閱讀朋友來信還是讓他很愉悅的。

  就在李東陽邊捧著茶啜飲邊悠閒品信的時候,李兆先過來了。

  李兆先手裡還拿著篇文稿。

  李東陽兩眼一亮。

  自從兒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就很少拿自己的習作來給親爹點評,叫他這個當爹的頗為失落。

  這是終於開竅了嗎?

  他也知道兒子天資不過中上,不過自己兒子自然是怎麼看怎麼好。

  就算只是尋常水平,他也會幫兒子把路鋪好,好叫兒子以後的路能走得平順些。

  李東陽笑著招呼:「來,坐下說。」

  李兆先瞧見李東陽笑容滿面,心裡忽然有些打鼓。他要是真把文哥兒的文章拿出來,會不會害了文哥兒?

  李兆先有些猶豫,拿在手裡的文稿遞過去不是,不遞過去也不是。

  李東陽一眼就看出李兆先的猶豫,他一下子明白事情不是自己想的那樣。他臉上的笑收了收,問道:「你幫誰帶文章給我看?」

  李兆先眼神開始游移,支支吾吾地說道:「是我的一個朋友。」

  文哥兒的文章他看過了,文哥兒很小心地沒在文章里直接提到自己是誰,可那天李東陽明擺著就是忽悠文哥兒去找丘尚書要餅吃的,緊接著他還帶了丘尚書做的餅回家。

  所以這文章一拿出來,不管有沒有明說都瞞不過李東陽。

  「他不想讓人知道他是誰。」既然都已經開口了,李兆先索性向李東陽補充說明起來,「就是想讓您看一看,給他點評點評。」

  李東陽聽了李兆先的說法,倒也沒生氣。

  他伸手接過李兆先手裡的文稿,發現上頭的字寫得挺不錯,不由夸道:「你朋友這手字寫得比你好些。」

  李兆先聽他爹語氣和平時沒什麼差別,倒是鬆了一口氣。

  「這不是他寫的,是旁人幫忙謄抄的。」李兆先實話實說。

  李東陽沒再說話,開始翻看起李兆先帶來的文稿。

  李兆先坐在旁邊等李東陽點評,心裡也在回憶著文哥兒的文章。

  他年紀雖然不大,鑑賞能力卻不差。

  文哥兒這文章不能說有多驚艷絕倫,可讀起來流暢至極,許多語句寫得叫人忍俊不禁,既透著孩童獨特的天真,又有不少值得深思的細節。

  比如丘尚書說自己還可以幹個十年八年,他就在算自己距離丘尚書定下的退休年齡還差足足七十多年,覺得非常遙遠和擔憂。

  ……哦這裡好像露餡了。

  到底是小孩子,考慮起事情來著實不夠周全,除了他這小子還有誰的歲數只有丘尚書的零頭啊!!!

  李兆先一臉糾結地等著他爹把文章讀完。

  李東陽確實是讀了個開頭就知曉誰寫的。

  他本來還有些漫不經心,察覺文章出自文哥兒手以後倒是認真起來。

  怪不得謝遷早早下手收徒,這篇文章讀著叫人心情都莫名放鬆下來,感覺重新認識了他們這位丘尚書。

  到末尾這小子還賣了一波親朋好友,說喜甜者十之六七,連他老師都不例外,可見甜餅更好吃!

  丘尚書對此不願發表意見,但他認為丘尚書也是喜歡甜的,依據是丘尚書當天吃了兩甜一咸!

  嘴巴可以騙人!行為是騙不了人的!

  李東陽:「…………」

  這文章寫得,李東陽都不小心被它吸引住了。

  有的人看起來不近人情,其實喜歡吃甜食!

  那位沒有透露姓名的「吾師」,想來就是謝遷無疑了。

  李東陽見李兆先一臉忐忑地坐在旁邊,也算是把自家兒子的想法摸了個七七八八。

  王家這小孩兒確實有天分,他也樂意給這孩子指點二一。

  李東陽叫人換上朱墨,在李兆先的注視下圈點了幾處,在旁邊寫了或誇讚或建議的批語。

  等圈點完了,又在末尾添了段總評,這才把文稿還給李兆先。

  「這孩子寫得不錯,我很喜歡。」李東陽道,「下次他還有別的文章,你記得再討來給我瞧瞧。」

  這本來就是李兆先的目的,可這麼容易就讓他爹主動提了出來,倒是讓李兆先有些愣神。

  李東陽瞧見自家兒子這副模樣,不免在心裡嘆了口氣。

  李東陽少年成名,在官場混跡這麼多年,看人不可謂不准。王狀元家這小孩兒,以後前程絕不會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