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廷和:「…………」

  好傢夥,還把丘大人家當聚餐地點了。

  文哥兒可不知道楊廷和心情有多複雜,他約完李兆先就乖乖坐在旁邊聽他們討論問題。

  即使同為少年成名的神童,側重方向也是不一樣的,李東陽側重的是書法和文辭,楊廷和側重的則是經史以及法家諸學。

  文哥兒在旁邊聽楊廷和言簡意賅地給李兆先剖析問題,感覺他楊先生的邏輯思維著實強悍,輕輕鬆鬆就能把問題講通講透。

  偷學到不少√

  專門學和蹭著學,感覺就是不一樣!

  蹭到的知識點,感覺就像是賺到了!

  文哥兒和李兆先一起離開時心滿意足得很,分別時不忘再次和李兆先約看書時間。

  李家的點心他還沒吃過!

  四歲就聞名紫禁城的李東陽家,肯定有不少好吃的!

  文哥兒美滋滋地回了家。

  另一邊,李兆先也抱著書回家。他才走到家門口,就瞧見幾個友人從斜刺里竄出來,擠眉弄眼地說道:「明兒我們一起去個好地方,你一定要來啊。」

  李兆先一愣。

  李兆先出生才四個月,生母就已經病故,繼母比起生母總是隔了一重,他始終親近不起來,所以往常格外珍惜周圍的朋友,經常掏錢請客玩耍。

  若是平時的話,朋友相約他是一定會到場的,不過剛才他已經和文哥兒約好了,凡事都得有個先來後到才是。

  就算文哥兒還是個小孩兒,他也不能無緣無故爽約。

  李兆先道:「我已經與人約好了,明天可能不能和你們一起出去,你們自己去玩吧。」

  那幾個友人對視一眼,慫恿道:「你約了誰啊?你還有我們不認得的朋友嗎?正好這次約出來認識認識,以後一起玩唄!」

  李兆先道:「我與他約好去丘尚書家,你們去怕是不適合。」

  即便他從小和這些友人一塊玩兒,也得承認丘濬肯定不會歡迎他們上門——至於他們說的「好地方」,文哥兒這個小娃娃必然也是不能去的。

  這哪能一起玩啊?

  聽李兆先這麼說,那幾個少年郎也只能散去了。

  真掃興,好不容易等李家出了孝期熱熱鬧鬧玩了半年,李兆先居然交上了別的朋友!

  李兆先抱著書回到家,就有小廝跑來說李東陽找他過去。

  李兆先心裡一跳,想到他爹可能又要罵他,心情不是很好。他徑直去了李東陽書房,悶悶地喊了聲「爹」。

  李東陽道:「我剛回來時看到你那幾個狐朋狗友在外面探頭探腦,他們又約你出去胡鬧了?」

  李兆先想為好友們辯解幾句,卻又不知從哪裡辯解起好,只能乖乖答道:「對,不過我和別人有約了,沒應。」

  李東陽本來是想教訓兒子的,聽李兆先這麼一說倒覺得挺稀奇,追問道:「你與誰有約了?」

  李兆先老老實實把在楊廷和家遇到文哥兒的事講了出來。

  文哥兒實在太熱情了,他都找不到機會拒絕,最後糊裡糊塗就答應了。

  文哥兒在家長圈子風評極佳。

  這主要得益於文哥兒在老一輩裡頭的好人緣,但凡被他陪吃過的,就沒有不喜歡他的。

  更何況他祖父、他爹以及謝遷他們時不時會在外面「不經意」地提上一兩句文哥兒的學習進度。

  如今整條長安街都知道這小子一歲會下棋,兩歲能讀四書……對了,最近他祖父夸的是,這小子開始練字了,一寫就會,都不用人教的!關鍵是這孩子不僅有天賦,還對自己要求非常高,練字得練到自己滿意才肯拿出來!

  這種風評極好的小神童,哪個家長能不愛呢?

  絕對是聽到自家小孩和對方玩到一起就眉開眼笑的那種。

  李東陽這位家長聽後神色也緩和下來。他說道:「既然約好了,那就早些歇息,省得明兒沒精打采的,丘尚書瞧見了會不喜。」

  李兆先喏然應下。

  李東陽打發走兒子,揉了揉眉心。

  他才四十出頭,已經沒了兩位妻子,子嗣也不豐,兩位亡妻只分別給他添了一女、一子,是以他對長子頗為愛重,平日裡管教起來便會比對待其他孩子嚴厲。

  兒子明面上不說,心裡頭怎麼想的就不知道了。

  尤其是他續娶後家中添了弟弟妹妹,長子就越發難管教起來。

  主要體現在他越不讓兒子和那群狐朋狗友廝混,兒子便越愛與他們往來,著實讓他想約束都不知從何下手。

  這次兒子居然和王家那位小神童碰到一起了,倒是叫李東陽有些意外。他這兒子看似靦腆,實則心裡頗有些傲氣,怎麼竟和個三歲小孩聊上了?

  ……比起和那群狐朋狗友出去胡鬧,這應當不是什麼壞事才對。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我只有一個問題

  文哥兒:你家飯菜好吃嗎?

  *

  更新!

  可惡!文崽的最後一名要掉啦!二更也救不回來了!(開始躺平

  *

  註:

  ①李東陽的神童事跡:參考《明史》

  「四歲能作徑尺書,景帝召試之,甚喜,抱置膝上,賜果鈔。後兩召講《尚書》大義,稱旨,命入京學。」

  大概就是,四歲寫書法,六歲通《尚書》,八歲特招進大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