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最後還不允許談論飯菜好不好吃更不許叫外食這一條尤其嚴重一旦被發現是要鞭笞五十下的。

  其他違紀懲罰也不少,累計違紀次數多了還可能被流放充軍。

  文哥兒臉上的笑容逐漸消失。

  謝遷還在繼續給他講起國子監的光輝過往:太祖時期有個學生受不了當時國子學的管理,提出要退學。

  本來退學只需要挨個一百杖就可以了,結果太祖心情不太好,當場暴怒地讓人把他處以極刑,把他腦袋吊在國子學門口。

  嫌棄讀書太苦,你腦袋沒了!

  文哥兒被鄭紀抱著的小身板兒逐漸僵硬。

  國子監太可怕了,他以後回浙江考試去!

  鄭紀沒想到謝遷這個後生看起來脾氣極好,居然會幹這種嚇唬小孩的事。他說道:「那都是洪武年間的事了,如今早已大不相同。」

  如今誰都不會隨便殺讀書人,真要殺了那不得鬧得沸反盈天?

  也就太祖朱元璋當年心腸夠硬,才幹得出把學生腦袋剁下來掛學校門口的事來。

  文哥兒想想自己還小,連他哥都是成了親才試著考國子監的,國子監這些校規和他根本沒關係。他摸著自己的小胸脯說道:「還好,還好,我還小!」

  謝遷微笑著揭他底:「你不是說以後要當納貢生,花錢都要買進國子監嗎?」

  文哥兒:「…………」

  文哥兒哼哼唧唧地道:「小兒戲言,豈能當真!」

  這下連鄭紀和楊廷和都被他逗樂了。

  「小兒戲言」這種話從來只有長輩來說的,鮮少聽小孩兒自己講出來。

  文哥兒才不管那麼多,反正他是小孩子,小孩子說的話不能作數。一聽國子監規定說不能討論飯菜難吃,就知道國子監供應的飯菜肯定不好吃!

  這樣可怕的學校生涯,還是讓他哥來承受吧!

  文哥兒直接把國子監踢出自己的未來選項,一下子又快活起來。他跟著鄭紀他們逛了一圈,又隨著大人們去鄭紀住處那邊吃茶聊天。

  大人們討論的是國子監如今的窘況,兩個小的也湊在一起嘀咕:「你以後來不來?」「我可不想來。」「我也不想來。」他們一邊小小聲交流一邊伸手摸兩塊桌上的糕點嘗鮮。

  謝遷他們把兩個小孩兒的對話聽了個一清二楚,但也沒有制止他們的童言童語。

  謝遷、楊廷和兩人與鄭紀沒有私交,只聽聞鄭紀為人過於嚴苛,行事叫同僚頗有微詞。

  如今當面聊了起來,倒覺這位前輩與傳言中略有不同。

  至少連今兒這樣的旬休日,鄭紀也在考慮如何肅正國子監,甚至獨自在藏書樓中踱步沉吟。

  都是當了好些年京官的人,謝遷與楊廷和都知道京師這地方有多難施展自己的想法。

  大明立國已有一百二十餘年,朝野內外早已成為一張極為複雜而又運行有序的巨網,除非有那明君賢臣上下一心的好機遇,否則很難撼動它分毫。

  比如前頭提到過的翰林院親屬喪葬服務,屬於翰林院晚輩給翰林院前輩的合法孝敬。

  誰要敢不遵守這個約定俗成的規則就會惹了眾怒,很難再在文官體系內混下去。

  再比如國子監這地方來說,按照慣例朝廷撥付的監生膳食款項要是有盈餘,是可以留給國子祭酒的。

  國子祭酒自己拿大頭,底下人分小頭,你吃肉來我喝湯,大家其樂融融。

  偏偏鄭紀上任後乾的第一件事,就是拒絕了這個好處。

  眼下年關將近,大夥沒錢過年,這不就讓底下的官員開始無心幹活。

  鄭紀赴任後走出的這第一步,著實不怎麼妙。

  謝遷和楊廷和都默契地沒提這些官場上的陰私事,只就著國子監目前的情況提出自己的想法。

  他們心裡都清楚按照鄭紀這勢頭,想要凝聚人心估計有點難,可聊都聊上了,人一個官場前輩還主動詢問他們的意見,怎麼都得說上幾句。

  文哥兒和謝豆在旁邊嘀嘀咕咕完,再聽大人們聊天就發現自己聽不太懂了,只能改為專心對付眼前的茶點。

  得知有樣糕點名叫九層粿,文哥兒閒著沒事還和謝豆一層層剝開,數來數去發現還真有九層。

  不錯,童叟無欺!

  謝遷餘光瞥見兩個小的在興致勃勃拆分九層粿,終於忍不住開口制止:「你們要愛惜糧食,別拿吃的來玩兒。」

  鄭紀笑著說道:「無妨,小孩兒都愛玩這個。也是巧了,今兒我那老妻收拾時找出了做這九層粿的器具,正好做了兩籠。」

  原來這九層粿是他們家鄉的吃食,做法就是一層一層地添米漿,前頭一層蒸個半熟再添第二層,如此反覆九次,蒸出來的米糕可以層層拆分,小孩子特別愛玩。

  過去一般是重陽節才做的,這是年關將近,他那老妻有些想念故土,這才動手做了些家鄉的吃食來慰藉思鄉之愁。

  文哥兒得了鄭紀支持,很是得意。他伸出小短手把那碟糕點往鄭紀三人面前推,積極招呼:「都吃,都吃!」

  別聊那些他們小孩子聽不懂的正事了,放假堅決不要工作!

  鄭紀三人見他吃得開懷,也暫且拋開了方才那許多愁緒,各自取了一塊吃點熱乎乎的米糕墊肚子。

  吃過茶點,楊廷和見出來挺久了,便提出該帶文哥兒回家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