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謝豆本來乖乖跟在他爹身邊,瞧見文哥兒後立刻蹬蹬蹬地跑過去,拉著文哥兒說起話來。

  兩個小的湊一起嘀嘀咕咕,兩個大人也你來我往地聊了起來。等行過東長安門,楊廷和估摸著文哥兒走累了,伸手把他抱起來繼續往國子監的方向走。

  他們居住的時雍坊在皇城西下角,國子監在皇城東上角,等同於繞過半個皇城便到了,大人走上兩刻鐘也就到了。

  文哥兒第二次出西長安街,一路好奇地左看右看,沒一會就瞧見自己上次來燈市時見過的東華門。他一下子記住了這個路標,和楊廷和他們分享起來:「看燈的地方!」

  年初上元那會兒他們可是全都在的,他還圍觀了楊廷和跟丘濬下棋來著。

  只是當時他只有謝遷一個老師,現在連楊廷和也是他老師啦!

  名師環繞,全是大佬!

  驕傲.jpg

  楊廷和知道文哥兒記性好,聞言也不驚訝,點頭說道:「是開燈市的地方沒錯。」

  今兒比起上元燈市那會兒少了許多攤販,不過依然繁榮熱鬧。

  再往前一段路,文哥兒和謝豆還被抱著經過上回沒逛過的估衣市。

  所謂的估衣市就是轉賣二手衣服的地方,各大當鋪把舊衣服回收過來,支起攤子賣給小老百姓。

  這地方不抱著小孩通過不行,沿街都是買衣服的,叫賣非常熱情,且騙子非常多,價格看人報價。

  據說他們討價還價的專業手法是店家和顧客在袖子底下比劃幾下,不懂行的人會被熱情的店家拉進去狠宰一通。

  相反,你要是懂行的話就可以在這裡淘到不少好東西。

  這種人多眼雜的地方,可不能放著小孩子自己走。

  文哥兒看著估衣市內擺著的各式服飾,眼睛都快看花了。

  明朝律法制定得非常詳細,對於各個階層的人該穿什麼衣服都有詳盡的規定。

  可這難不倒勤勞勇敢的勞動人民,市面上依然湧現了各種款式、各種花色的衣裳,而且越到明朝中後期就越花里胡哨。

  朝廷對許多違禁情況也漸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些店家站在門口吆喝以及拉客的舉動,也讓文哥兒覺得怪親切的,像極了後世賣衣服的街道或市場,走到哪都有人喊「帥哥來看看嗎」「美女來看看嗎」,實屬提高廣大人民群眾自信心的好去處。

  越臨近國子監,賣衣服的地方就越少,漸漸就變成了文房四寶、新書舊書一條街。這個路段的店家也清高了許多,都優哉游哉地坐在店裡等顧客上門。

  文哥兒也被楊廷和放下地自己走。

  文哥兒處於看啥都覺得新鮮的時期,這邊看看那邊瞧瞧,不時還伸手往自己小荷包上摸了摸,琢磨回去時要不要順便買點什麼。

  來都來了,不買可惜了!

  一行人很快抵達國子監門口,謝遷和楊廷和沒穿官袍,可他們渾身氣度騙不了人,一看便知不是尋常人,門房很容易就把他們放了進去。

  國子監相當於國家最高學府,占地非常廣闊,甚至還有自己的田地來供應日常飲食問題。這可是寸土寸金的京師!

  可花這麼多錢維持的南北國子監,這些年來越發衰落,讀書人自己都瞧不上這地方,不願意來入監就讀。

  這等同於清華北大變得人人嫌棄。

  這種變化很難不讓人感慨。

  弘治中就有南京國子祭酒上書抱怨說「歲貢挨次而升,衰遲不振者十常八九」。

  意思是南京那邊各地提學官每年送上來的學生大都是順位點上來的,不少已經老得牙齒都快掉光了,很難入監好好讀書,希望能選點年富力強、學行兼優的。

  京師的北國子監情況稍微好一點,但也沒好到哪裡去,需要整頓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文哥兒不清楚這些情況,只覺看著占地面積媲美後世大學的國子監很是感慨。

  這地方本來應該可以培育無數為國效命的英才,也不知為什麼會變成他爹說的那麼糟糕!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呢?

  文哥兒想不明白,只能乖乖跟著謝遷他們在國子監里溜達起來。

  楊廷和到了自己母校,話倒是多了起來,著重給文哥兒和謝豆介紹國子監圖書館的方位。

  國子監是有自己的官方出版社的,不過北國子監刻印的書很少,無非是經史之類的(其他書不好過審)。

  倒是南京國子監那邊收藏的書版(雕版印刷用的)很豐富,全都是當年朱元璋建立國子監後各方人士獻給國子監的,家底非常豐厚。而且如今南京國子監遠離京師,書籍審核寬鬆許多,官方刻印的書也就多了。

  不過雖然書版收藏方面略遜一籌,要論真正的藏書的話,北國子監也不輸給南國子監。

  到底是天子腳下的最高學府,總不能書都不能讓學生們讀個痛快吧?

  文哥兒聽楊廷和對國子監的藏書如數家珍,也被提起些興趣來,特意跟著楊廷和過去逛了一圈。

  比起後世各省市都有的圖書館,國子監的藏書不算太多,不過已經算是文哥兒如今見過的最多書的地方了,光是雜書就有六百多卷。至於那些科舉要用的正經書,那更是成千上萬了!

  文哥兒被琳琅滿目的圖書晃花了眼,想想自己現在光是一箱子啟蒙用書就讀得腦殼痛了,不由又唉聲嘆氣起來。




章節目錄